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胶莱运河是元朝开始开凿的沟通渤海莱州湾和黄海胶州湾的运河工程,纵贯胶、莱二州。胶莱运河自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开始开凿,开通后不久,即因河道浅涩、功效较低而废罢。至明代嘉靖年间,为了漕运的需要,又复开胶莱运河,后又由于河道淤塞,水源不足而湮废。本文对元明时期胶莱运河的开凿和兴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济宁商帮与金龙四大王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福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0-82
金龙四大王崇拜是一种民间信仰。主要流行于黄河、运河区域。济宁是位于运河沿岸,随着明清运河的畅通而繁荣发展起来的城市。济宁商帮在金龙四大王的传播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建军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1):1-4
成语文化和运河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一脉两支,互相关联,自然融通,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彼此观照。在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受重视的当下,成语研究者应该注重运河文化成语的挖掘与整理、开发与利用,既给成语文化研究导入新元素,又给运河文化研究开辟新路径,最终实现二者的并进与共荣。 相似文献
5.
6.
7.
千百年来,在长江下游南岸、苏南运河西侧,孕育、兴起了一座历史悠久而清新秀丽的江南名城——镇江。 镇江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自古得舟楫之便,享鱼米之丰,素为“九省通衢”、著名商埠。 镇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人文底蕴深邃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焦山碑林、摩崖石刻、南朝陵墓石刻和抗英炮台等全国、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9处,西津渡古街和张云鹏故居获2001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 相似文献
8.
李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8-56
中国运河历史文献资料十分丰富,现存与运河相关的专门著作有上百种之多,史书、方志、政书、类书、档案、笔记、文集、小说、民间文献、外国文献中,也存有大量的运河及区域文化资料.认真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资料,对运河学术研究及其运河历史现实作用的认知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河文脉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具有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是北京历史文脉、城市空间文脉的组成部分.运河古桥与大运河相生相伴,是运河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与大运河古桥相关的传说故事,在运河文化时空中生成与流传,它见证了漕运的历史变迁、记录了城市的建设发展、讲述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承载着丰富而鲜活的运河文化记忆,是运河文脉的重要载体.运河文脉的传承是运河历史文脉、北京城市文脉的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根脉的守护,也是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接续,亦是文化建构下的空间生产.运河古桥传说在运河文脉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记忆性叙事融合运河文化包含的多元内容,构建运河文化遗产存在的时空整体,是古都城市风貌恢复与保持的文化资源,也是凝聚民众价值共识的文化纽带,这是运河古桥传说及其传承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梅尧臣少年至老年皆有通过运河四处辗转的应举、宦游、会友、省亲等经历,还做过“监永济仓”这样的漕运官,一生中的运河行旅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宋初诗人中并不多见。他了解漕运的日常经营,其现存诗歌中有百余首关涉运河。运河行旅增加了梅诗的创作量,扩大了梅诗的创作题材,影响了梅尧臣的观察和体验,锻炼了他的诗艺。梅尧臣运河行旅诗除纪行诗、“悼亡诗”“悼子诗”、悼念友人和嫡母的诗外,还有多首深刻犀利又不乏理性评价汴河漕运的政论诗。运河对梅诗“平淡邃美”风格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运河行旅进一步促进了梅诗的散文化、口语化、议论化、讽刺化风格。梅尧臣的运河行旅诗批评了部分统治者借汴河进行的掠民和奢侈活动,他认为汴河主要是利河,他呼吁统治者厉行节俭,主张在汴京的就近位置开辟粮源,以减轻东南百姓的负担。运河行旅影响了梅尧臣作诗的观察和体验,在北宋初期的诗文革新运动中,运河行旅客观上使梅尧臣加快了“以文为诗”而“革故鼎新”,引起了宋诗相对有唐一代,从内容到形式和观念、审美情趣的巨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运河文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3
中国运河文化自隋唐以后形成,明清时期进入空前兴盛的阶段.运河河道及其独特的工程设施、城镇网络、河政管理机制、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商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及运河区域人们的心理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趋同,是中国运河区域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开放性与凝聚性的统一,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一体性的统一.是中国运河文化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芜申运河起自安徽芜湖,途径南京、常州、无锡、苏州。止于上海,全长300余公里,其中江苏段有航道里程254.7公里,划分为高溧段(南京高淳至常州溧阳段)、溧宜段(常州溧阳至无锡宜兴段)太湖区段三段。其中,溧宜段宜兴绕城改造段12.9公里航道2004年已按三级航道标准规划、四级实施进行整治。并于2005年12月竣工。 相似文献
13.
孙竞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1):27-37
地处山东西南的济宁,因其在以作为帝国生命线的大运河为动脉的南北交流中的居中位置,一直是中国晚期帝制时代最重要的工商都市和区域中心。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漕运的败落、清朝中央集权的式微和东部沿海以西方因素为导引的工商业的崛起和扩张,济宁同整个北方内陆运河地区一起急剧衰退,并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的层级体系中迅速向边缘位置滑落。然而与临清和其他内陆运河城市的命运不同,济宁作为一个城市个体并没有完全没落。清末济宁通过现代转型以阻止边缘化的特殊经历以及当地精英的活动,充分展现了当地人士在兴建新式交通运输系统、调整地方经济取向和城市功能的努力。济宁变革的成功和挫折的经验,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一种典型写照。 相似文献
14.
对于窑湾这个地方,据说形成已有两千多年,是江苏徐州迄今为止保存相对完好的古镇巷落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此,我还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窑湾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大致了解,但总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便来了一次实地“考证”。 相似文献
15.
古代开挖大运河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沟通,这也无形中影响了运河的走向。北宋运河走向的变化,与当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日渐分离,政治、经济中心向东、向南的转移有关。北宋运河也成为大运河历史走向从"弓背"向"弓弦"转变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6.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4-38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历经多次疏浚与改造。运河的贯通促使沿岸城镇迅速发展并走向繁荣。在山东运河沿岸的船闸、码头之处兴起了一批商业发达的小城镇。作为区域性的商品集散基地,以此为中心的商业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并在运河区域商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明代运河沿线的水马驿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广燕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7-248
明代京杭大运河沿线共设有50余处驿站,它们是供传递政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员、来往官吏等中途停歇、食宿、更换马匹、车船等补给所需的场所.这些驿站大都是兼有水路、陆路双重功能的水马驿站,它们有着严密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并在国家信息流通与公务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8
运河学是以运河及其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一方面研究运河河道工程及其引起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即区域水文条件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消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运河对国家政治及区域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居住环境、城镇格局、文化交流、风俗习尚、社会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它以历史学为基础,利用社会史、历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环境水利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运河学研究对于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及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