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列宁的笔名     
全世界亿万人民都知道一位伟大人物的名字——列宁。列宁在1917年5月自传草稿中写道:“我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当时,列宁的姓(根据父亲的姓),如大家都知道的,是乌里扬诺夫,而列宁是他的笔名之一。在沙皇统治时期,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从事革命工作,不得不隐匿自已的真实姓名。当时,莫斯科暗探局局长、宪兵队上校朱巴托夫向上级报告说:在革命者中,没有比乌里扬诺夫更大的人物了。他建议赶快杀掉这个革命者。在这样的条件下,笔名帮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迷惑了警察、奸细和密探,使他得以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2.
陈杜梨 《社区》2013,(5):29-29
大凡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的人.几乎都曾用过笔名。很多作家还不止一个,如茅盾就用过90个左右的笔名,而鲁迅用过的笔名多达128个。有人说,作家使用笔名有3个理由:第一,一个女作家想伪装成男性作者。第二.因为某种原因作者需要隐姓埋名。第三.知名的作家要写不同类型的小说。当然了,这3种情况都存在,但是也有其他例外。而有一种情况被讨论得最少.那就是笔名与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3.
路翎是抗战初期出现的,在中国现、当代文坛活跃近二十年、又有卓著成就的作家.他使用过的笔名较多,这里略作辑录介绍。路翎原名徐嗣兴,使用过的笔名有:烽嵩、未明、穆纳、嘉木、冰菱、余林、路翎等。这些笔名使用于何种文体,出现于何段时间,见于何种报刊大致有些规律。现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字润之(一作润芝),早年他撰写文章时,"泽东"、"润之"常缀作笔名,如《湘江评论》上的多篇文章就以"泽东"为笔名。"二十八画生"(因繁体"毛泽东"三字共二十八画)是毛泽东最有特色的笔名。1915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写《征友启事》首先署用,与纵宇一郎(即罗章龙)互酬诗作及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皆署此名。  相似文献   

5.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署名鲁迅。取这个名字的理由:一是母亲姓鲁;二是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郭沫若原名开贞,常用名郭鼎堂。1919年给《时事新报》的副刊投稿时,把故乡两条河流的古名——沫水和若水结合起来,取名沫若。茅盾  相似文献   

6.
在旧中国,特别是三十年代前后,由于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其他原因,革命的、进步的作家没有充分的写作自由。经常更换笔名发表文章,是他们常用的战术之一。鲁迅是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茅盾(原学名沈德鸿,号讌冰、雁冰,曾用名方保宗、保中、沈仲方,仲芳、沈明甫等)也是使用笔名较多的作家之一。现就已有材料可供佐证的笔名,加以整理,供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者及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7.
这些天,国平很忙. 2014年10月9日晚7时多钟,人民网发表了他关于香港“占领中环”非法集会的评论《谁该为“占中”买单》,随即被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站置于首页突出位置.据笔者统计,这是国平就该事件发表的第16篇文章.有时,他还“日发3文”,观点被广泛传播的同时,其自身也受到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8.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评价与赞扬"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伟大,鲁迅的硬骨头精神,集中表现在他终其一生,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始终不渝地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进步的、革命的作品经常遭到查禁,茅盾的著作,1929—1936年间被查禁的就有《残冬》等五种,1941年被查禁的,有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等,1946年,国民党竟密令对茅盾的剧本《清明前后》“密切注意其发售,暗中禁读者购买”。许多革命作家受到迫害甚  相似文献   

10.
11.
巴金是20世纪中国的文学大师,在其创作生涯中用过许多笔名,但都没有巴金这一笔名流传广泛和影响深远.巴金是其1929年发表处女作小说<灭亡>时第一次的署名,这部小说让巴金一举成名,使其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也让巴金这个名字走进入广大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陶孟和是现代著名知识分子,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也是“五四”前后至1930年代思想舆论界的重要成员,一生著述宏富,涉及社会、教育、历史、文化、经济、国内国际政治、心理学、新闻学、图书馆学等领域。考证陶孟和的笔名“明生”“AB”“梦和”,以及陶孟和以此三个笔名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并考辨一些工具书中关于陶孟和笔名的错误,这对于研究陶孟和以及相关报刊和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史,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上,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频繁地更换笔名,完全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是一种斗争艺术。鲁迅一生使用过的150多个笔名体现了他的韧性作战精神,同时也深刻地展示了鲁迅与敌斗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15.
作家的笔名,不仅存留着时代的折光,时代的侧影,而且也往往成为作家思想的窗户。人们常常可以或多或少地从作家的笔名里感受作家的喜怒哀乐,揣测作家的愿望、企求,窥见作家的品格理想。因此,对作家特别是对伟大作家笔名的研究,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了。就鲁迅笔名的研究情况看来,虽然还未开拓更广阔的领域,但也有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文章。本文准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溶进自己一得之见,对鲁迅较重要的笔名作一些考释,以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创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以所遇为孙子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鲁迅便请祖父改名,后改为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  相似文献   

17.
鲁迅笔名研究是鲁迅作品研究和鲁迅思想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本文研究了鲁迅笔名的修辞艺术的特点、规律及其杂文式的语言风格;并从修辞学的角度,结合语义学的方法和鲁迅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将鲁迅作品全部笔名(共129个)中的126个的涵义作了诠释,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部分鲁迅笔名的涵义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和更确切的考证  相似文献   

18.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发表第一篇小说时,开始用“茅盾”的笔名。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大肆屠杀、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茅盾因由武汉回到上海避居景云里。由于身被通辑,无法公开找到职业以谋生,也因为要在冷静中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于是开始创作第一篇小说《幻灭》。小说的前半部不到两周就写完了。当时主编《小说月报》的叶圣陶同志看了稿子,认为很好,决定在该刊连载。作品要发表,却不能署真名,于是他随手写了一个笔名“茅盾”。为什么用了这个笔名?他后来在《〈蚀〉再版后记》中曾作了说明: “五四”以后,我接触的人和事一天一天多而且复杂,同时也逐渐理解到那时渐成为流行的“矛盾”一词的实际;1927年上半年我在武汉又经历了较前更深更广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晚清时期报人笔名勃兴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追根溯源,针对晚清报人笔名所呈现的追求怪异、偏激以及变动不居的特征,大胆立论。认为:晚清报人笔名乃是时代的产物,反之,它也用突显个性的时代特征展现了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们观念变迁的个中讯息。  相似文献   

20.
(一) 为了调查革命作家蒋光慈的生平史料,我曾数次到安徽省六安、霍邱、金寨和河南省固始、开封等地进行访问考察。但由于时过境迁,想查得一点东西,弄清其历史原貌,非一二次能够完成的。所以,从一九七九年秋开始,直至拙作《蒋光慈传》定稿的一九八一年夏,都没能真正将蒋光慈同志的祖籍调查出来。还是一九八二年九月,鄙人应河南省固始县委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