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认为有必要对心理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根据心理动词的语义特性,心理动词被分为情感、情绪、感知、认知、意动、使役等6小类。在对各小类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和句法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各小类之间共有连续统(continuum)关系,它们的句法表现并不是泾渭分明,如某些拥有多种语义的心理动词,其句法表现可以兼跨两个小类。最后,文章就中英文中使役心理动词的不同表达法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2.
负面情绪类心理动词是指消极的、负面的、主观不希望发生的、对人产生心理负担的情绪类心理状态动词,它是表达主观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在于情绪是情感的外现,而情感、态度正是主观性研究的主要内容。负面情绪类心理动词按其意义可分为忧虑类、愤怒类、害怕类、悔恨类、悲伤类、发呆类、怨恨.类、费心类、其他类等  相似文献   

3.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一个小类。通过对《动词用法词典》中的1328个动词从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角度进行逐个考察,界定出107个心理动词。考察这些心理动词内部时间结构特征,发现心理动词有四种不同的内部时间结构:A类心理动词有起点,有终点,有过程;B类心理动词有过程,有终点,但没有起点;C类心理动词有起点,无终点,无过程;D类心理动词无起点,有过程,无终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通过”共有三种使用形态:“动词+体标记”形式、动词、介词.介词“通过”由同形的动词语法化而来,语法化完成的时间是20世纪20~40年代.“通过”的语法化是在连动式句法环境中完成的.汉语史上由“通过”形成的连动结构共有三种,它们产生的时代各不相同.五四时期,这三类连动结构汇聚在一起,共同构成介词“通过”语法化的句法环境,而这三类连动结构中不同义项的动词“通过”则分别构成了介词“通过”的三个语义来源.“通过”的语法化除了句法环境动因,认知隐喻和词义虚化也是重要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指甲骨文中与人的感觉、知觉、言语、心理等相关联的词语,分为认知和情感两类,共有25个。在句法功能方面,它们主要作谓语,作其他成分的极少;所带宾语绝大多数是对象宾语,受事宾语很少;大多可以带副词作状语;补语一般是“于”字结构,其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在动词前,也可以位于动词后。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心理动词内部进行分类,并提出心理动词鉴别式;在语义范畴内,对各类心理动词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人类认知的过程表现为心理活动的连续统的观点;运用“原型”理论,对心理动词与非心理动词,心理动词中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实验对照法调查动词认知模式的认知效果。实验以本文提出的英语言说类动词认知模式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考察大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监控行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英语言说类动词认知模式习得与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呈正相关态势;实验组数据表明对言说类动词的认知模式习得有迁移到他类动词的趋势,有助于更加准确有效地理解语篇,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空间隐喻方向性的角度,运用语义特征的方法将汉语及物动词体系分为“单向动词”、“无向动词”与“兼向动词”三大类,并运用变换分析方法对这三类动词进行了区分实践,并特别对“拿”等动词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认为,“拿”不属于“取得类”动词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认知类动词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分出的一个"临时的类"。认知类动词的界定原则是:首先着眼于语义,充分认识反映人类认知活动的动词在语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其次要归纳总结出能够反映这些语义特征的主要的、最为显著的语法功能和分布特征,并以此分布特征为标准,从功能角度确定认知类动词的成员。只有符合我们提出的功能标准的动词,才是认知类动词。功能标准具体包括:V+小句宾语;N1+V+(N2)+一定+VP;很+V;在心里+V;VV+疑问句形式的小句宾语;大声+(地)+V。鉴别认知类动词的标准是:[a∧b(c/d/e/f)]∨(b∨c∨d∨e∨f)。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象征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象征概念形成过程,时态和情态动词作为语言表达方式的组成部分自然也象征了人与人交际的概念形成过程.概念形成过程的结果通过交际形成实际话语.入场理论中时态和情态动词称为入场元素,话语就是通过入场元素的作用使过程与认知场景相联系,建立起过程与言语事件参与者在心理上的联系,此为认知语法下时态和情态动词的入场功能.  相似文献   

11.
1.1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其语义特征表现为[+人]、[+大脑器官]、[+思维活动]。 1.2 根据以上的语义特征,我们可以规定心理动词的范围。心理有感觉心理和情绪情感心理。感觉心理是感官、感觉神经、感觉中枢对外界刺激而起的活动的心理,如视觉、听觉等,那么描写感觉心理的动词如“看、听、看到、闻到”等就不是心理活动动词,因为它们不是直接描写人的大脑器官的、而是描写眼、耳、鼻等器官的动词。人的内脏器官也有感觉,描写内脏器官的动词,如“饿、渴”等也不是心理动词。情绪情感心理,是人的反映性的心理活动,其表现形式为“高兴、悲伤、害怕、恐惧、喜悦、  相似文献   

12.
名词和动词作为语言中的两个主要词类,近年成为研究的热点.心理语言学主要探讨了名词、动词在获得时间的早晚、心理表征、影响加工的因素等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现代汉语中表示给予义的双宾句表现为一个句式的连续统,而表称、致使、结果三类双宾句则处于这个连续统中不太典型的位置,同时这三类双宾句内部也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表称类两个宾语之间插入的动词动作性越强就越靠近兼语句,反之就越靠近表称类双宾句;使动类内部的典型性为他动使动类高于自动使动类;结果类中“个+谓词性成分”如指向动词后面的间接宾语就可看作双宾句,如果是指向谓语动词或者是指向谓语动词前面的主语,那么在语义上则可看作是靠近动—宾—补语序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情绪调适及灾后心理援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团体心理辅导近年来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灾难事件发生后的心理援助,其中情绪调适团体辅导是重要内容之一.我校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设计的情绪调适团体辅导方案,从情绪体验、认知建构、行为训练和评估反馈等方面进行应用实施,在各类大学生群体情绪调适和灾后心理援助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二价动词是动词类中典型的一类,都能组成动宾结构。但是由二价动词构成的动宾结构的变换形式并不都一样。动作动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是最典型的动宾结构,其变换式大都能成立。心理动词和感受动词组成的动宾结构的变换式则不自由。这既有句法的原因,又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在认知语法框架下,以英语处所类动词与移位类动词为例,解释名词动用中产生选择性制约的原因,并从类型学的角度对研究结论加以佐证。文章认为,在名词动用时,被凸显的名词继续保留其名词性质,具有担当宾语的典型价值,它转化为动词的可能性因此受到限制。而不那么被凸显的名词更可能转化为动词。在致使-移动类事件中,受事的凸显度高于地点,因此表示地点的名词类转为动词,即处所类动词;在致使-领有类事件中,领有者的凸显度高于受事,因此指示受事的名词类转为动词,即移位类动词。名词动用的制约性最终是由主体对事件的认知模式与概念结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ま”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探析“ま”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阐释“ま”类常用动词共同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ま”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重认知目标、缺乏情绪目标",缺乏情绪发展的显形、隐形计划课程,整体上中小学生情绪发展水平较低.心理辅导活动课《快乐地成长》,将学生情绪发展列入课程目标,提高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自我调节、自我健康保护的基本方法.心理辅导活动课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和方法,必须明确重点介入的辅导对象.为此,学校教育应重视课程的情绪目标、重视同伴关系指导、重视提高教师相关素质、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协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动词+得+名词性短语+谓语性短语"中能用"把"将名词性短语前置的结构。文章根据动词和名词性短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动词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施事关系,第二类为受事关系,第三类为非施非受关系。文章对这三类动词的分布情况、语义特征和句法特点作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最后就这类结构中的名词性短语的语法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将它分析为动词的宾语不十分妥当。  相似文献   

20.
英语动词可分为动态动词(dynamic verbs)和静态动词(stative verbs)。动态动词常用于进行时,而静态动词则一般不用进行时。静态动词包括以下几类:1.表示感觉的动词;2.表示感情或情绪的动词;3.表示心理或精神活动的动词;4.表示关系的动词。 一、表示感觉的动词(verbs of sense)。这类动词主要是表示五官感觉的动词see(看见),hear(听见),smell(闻到味道),taste(辨出味道),feel(感到)。这些动词表示的是无意识的行为(involuntary actions)。例如,只要你睁开眼睛就可以看见各种景象,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种景象,你看见了它,所以是无意识的。这类动词用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时,不能用进行时,要用一般时态来代替。如: 1.You see here an old woman. 你在这儿看见的是一位老太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