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负面情绪类心理动词是指消极的、负面的、主观不希望发生的、对人产生心理负担的情绪类心理状态动词,它是表达主观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在于情绪是情感的外现,而情感、态度正是主观性研究的主要内容。负面情绪类心理动词按其意义可分为忧虑类、愤怒类、害怕类、悔恨类、悲伤类、发呆类、怨恨.类、费心类、其他类等  相似文献   

2.
心理动词是表征人的心理活动的动词,因此,考虑心理动词的内涵和外延,考虑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考虑二语学习者心智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心理动词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旨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心理动词研究的相关研究方法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对心理动词内部进行下位分类,重点研究其中一类——感知心理动词,对其语法特征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尝试将感知心理动词与同它相近似的其他动词区分开,并指出心理动词内部存在作为过渡和缓冲地带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对心理动词内部进行下位分类,重点研究其中一类——感知心理动词,对其语法特征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尝试将感知心理动词与同它相近似的其他动词区分开,并指出心理动词内部存在作为过渡和缓冲地带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指甲骨文中与人的感觉、知觉、言语、心理等相关联的词语,分为认知和情感两类,共有25个。在句法功能方面,它们主要作谓语,作其他成分的极少;所带宾语绝大多数是对象宾语,受事宾语很少;大多可以带副词作状语;补语一般是“于”字结构,其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在动词前,也可以位于动词后。  相似文献   

6.
名词和动词作为语言中的两个主要词类,近年成为研究的热点.心理语言学主要探讨了名词、动词在获得时间的早晚、心理表征、影响加工的因素等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一个小类。通过对《动词用法词典》中的1328个动词从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角度进行逐个考察,界定出107个心理动词。考察这些心理动词内部时间结构特征,发现心理动词有四种不同的内部时间结构:A类心理动词有起点,有终点,有过程;B类心理动词有过程,有终点,但没有起点;C类心理动词有起点,无终点,无过程;D类心理动词无起点,有过程,无终点。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认为有必要对心理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根据心理动词的语义特性,心理动词被分为情感、情绪、感知、认知、意动、使役等6小类。在对各小类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和句法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各小类之间共有连续统(continuum)关系,它们的句法表现并不是泾渭分明,如某些拥有多种语义的心理动词,其句法表现可以兼跨两个小类。最后,文章就中英文中使役心理动词的不同表达法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之际的人情世风,我们可从中看出魏晋人的爱情态度,即追求平等相待、寻求心灵相通、突破门阀观念。这种爱情观产生的原因是当时女性的觉醒、北方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以及返归自然思想的诱导。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古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当代的《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语言学研究在词汇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研究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一、词汇研究从训诂学向语义学转变;二、语法研究从词法向句法延伸;三、立足辞格的修辞研究有待突破。《世说》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世说》学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代表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征,其中的存在类兼语句尤其是“有”字兼语句能揭示这时期语言的有关特色,体现兼语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和《世说新语》谦敬语的基本特征即:稳定继承性、缓慢发展性、典雅性、对应性、复杂性、严密的等级性及人称代词的谦敬功能发展不平衡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谦敬语的主要面貌。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不是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说新语》所记内容属于历史事实 ,其中的史料被《晋书》和研究魏晋史的今人大量采用 ,该书的内容既不属虚构 ,也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因此《世说新语》不属于小说 ,而属于史料笔记或史料笔记文学  相似文献   

14.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生命价值意识主要指对人的外在社会价值和内在自我价值的看法与追求。《世说新语》反映出魏晋士人的社会意识淡薄,外在社会价值的缺失导致士人内在自我价值追求的降低,他们多沉浸于当下生命体验的过程中,而真正从精神层面表现内在自我价值的自由意志却并没有在魏晋士人身上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对《世说新语》的时间副词作穷尽式的调查,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发展变化,总结其特点,以管窥中古汉语时间副词的面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副词约占整个副词的30%,时间副词的研究对整个副词的研究、时间表达的研究、词序的研究等都会有重要的意义。《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分层研究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古汉语副词的继承性与发展性,中古汉语新兴的时间副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还远不能和承自上古的时间副词相抗衡。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世说新语》的文体,古今学者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总体看来大致有五种观点:一,认为是小说;二,认为是史书;三,认为是史料;四,认为是小说又具有史料价值;五,认为介于文、史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展现了魏晋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强烈的生存意识,以及他们对人格价值的追求。它的“世说体”结构方式体现了其小说特性,对后世小说创作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最著名的志人小说,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南朝梁时,刘孝标又为其作《注》,其影响遂更大。笔者对《世说新语》及孝标《注》的写作年代进行了考证,得出的结论是:《世说新语》成书于宋元嘉九年至元嘉二十一年间(432-444),而《注》则成于梁天监元年至普通二年间(502-521)。  相似文献   

19.
20.
自从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把魏晋文章与魏晋风度概括为“清峻”、“通脱”之后,长期以来,人们多从正面肯定魏晋时代独立的人格追求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其审美理想;然而就魏晋士风、世风来说,并不完全值得嘉许。从刘义庆(403-444)编撰的记录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轶闻趣事的笔记《世说新语》中,不仅可以看到魏晋风度的积极一面,更可以看到其消极的一面,看到其所谓“清峻”、“通脱”后面的虚伪、颓废、病态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