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的有机土壤之一,虽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存在着科学与理性精神的缺失、法治传统的缺位、公共伦理原则的缺乏等理论缺陷,但其伦理原则中体现的自强不息精神、和谐发展思想、和平发展思想、注重人格道德修养等内容完全可以实现理性的现代转换,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2.
方国根  罗本琦 《学术界》2007,(1):159-166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理性"中既有道德践履的偏好,又有着对"社会实践"的追求,从总体上看,它仍然属于一种"道德形而上学",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但道德形而上学也有其致命的局限性,只有将道德形而上学与理性形而上学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中国特色的个性相结合,体现出共同理想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各方面的思想观念汇集而成,主要来自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政治四个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参与综合国力竞争,是传统文化当代化的现实意义.增加财富、改善生活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点,和谐和公平两个思想观念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相似文献   

4.
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应联系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现实实践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结合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体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际 ,简要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应有的时代创新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希望听到两位前辈的发言.其实我不应该首先发言.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在1985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有幸教了一门价值学的课,那时候黄枬森教授是系主任.我特意拜访过他,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次机会能向他请教,所以感到非常荣幸.另外张世英教授慕名已久.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具有三种价值:一是符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二是互补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实现功能互补;三是发展价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来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世界多元文化交织与变奏的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审视三者发展演绎的内在规律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与契合,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选择与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互补,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会通与融合,既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现实呈现与当代选择,也是一场世界多元文化的"文化自觉"运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和合”“德治”“法治”“民本”“廉政”等诸多与依法治国相契合的本土性资源。新时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充分挖掘和传承传统法律精华,汲取现代法治建设的原生力量;合理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文明,激发传统法律创新活力;积极构建中国特色法律话语体系,提升法治影响力。将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意蕴内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主动精神,外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当代道德文化建设问题离不开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对它的进一步发掘,必将发现其对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可以找到现代体育发展的需要。传统体育文化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观""身体锻炼全面观""休闲体育健康观""个人修养道德观"等,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无论是传统的“实用理性,”还是近代为救亡服务的文化,都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实用主义文化是和以生存或救亡为主题的时代相适应的。在以建设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实用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当前的文化建设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实用主义传统的影响,这需要使文化与现实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是由春秋时代孔子创建的,经孟子、荀子一代代儒学大师们的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以树仁、立德、隆礼、贵义为核心的历时态知识体系。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和历史的精髓,不仅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而且塑造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性格。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但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熠熠生辉。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儒家传统人文化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方,有助于我们在天地之间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社会之中促进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以及人精神世界的充实愉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获知它在血缘的小团体性、宗法性之外 ,在传统社会以其忠孝的文化观念 ,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 ,忠诚于民族国家 ,传承至今日 ,适应时代要求 ,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凝聚力的促成要素 ,建设当代社会伦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群体力量和文化探索因素 ,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成分 ,我们应当珍视它 ,需要给予它发挥的空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价值指向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饶涛 《中州学刊》2003,(1):111-115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两个视角论述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 ,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主要是通过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得以彰显的。由于文化转型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 ,它关涉着中国社会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 ,并以文化范式的调适与更新、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文化价值的现代转换三种突显形态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发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曾楠 《学术探索》2011,(3):123-128
民族的成长镌刻着文化认同的印迹,文化认同的演绎互构着民族的发展。观照文化认同在小农社会时期、新中国成立后30年、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嬗变,不难发现,不同时期分别呈现以德性为价值内核的儒家文化认同、以权力为价值内核的一元封闭的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与以正义为价值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指向,回应当下的认同危机,反思诘问中国式文化认同的原则理路,指出自由制度的建构、意识形态的指引、主体叙述的确立是型塑当代中国式文化认同的生态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英雄是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集中代表,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的主要价值载体.中国文化英雄是中国文化价值传播的主要渠道,它与官方建立的士文化是并行的价值传播系统.官方价值代表了社会的、整体的、理论的力量对个体的要求与约束,而民间价值代表了个人的、灵活的、理想化的人生追求.这两种价值体系的互相补充和融合,使中国人的生活有了选择的可能,也有了所谓内儒外道和儒道互补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教育从内容、形式和主体三方面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支持。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大学的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化过渡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与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的演进和更迭相伴随、相激荡的,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基本语境,化解文化冲突、延绵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共识、实现文化自觉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内在要求,古今融合、中外互补、存异求同、综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道教文化的合理思想将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新儒家之基本价值倾向是主张现代化的,因而它亦应归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范畴,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反传统"的论断是不成立的。中国文化现代开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为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这一过程的的转折点,虽然它的批判和否定曾经对中国文化传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就中国文化现代开展的整体进程而言,中国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挺立是一个不断得到加强的过程,中国文化传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文化格局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为中国文化传统面向21世纪的新开展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