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我们伟大祖国团结统一的强大凝聚力。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要实现祖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发扬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社会要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必须有社会凝聚力.当今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潮流汹涌,各种思想曲调交响鸣奏,既有催人奋进的时代强音,也有使人消极颓废的靡靡之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印发并公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和核心内容,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巨大工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它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凝结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信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以来,作为意识形态的爱国主义也随之产生.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综观历史,历代爱国者都以维护祖国独立和促进民族发展为己任,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维护祖国独立的斗争史和促进民族发展的创业史.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许许多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认真的清理和选择,?  相似文献   

3.
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现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观.现今国家提出了弘扬现代民族精神,并重视武术的学习与推广,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武术文化的核心是优秀武德,民族精神在武德教育中得到弘扬.作为当代青年来说,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来实现爱国主义的美好主张,做到保障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是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道德的根本特征和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爱国主义思想的崭新内容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和作用。1.爱国主义是一种把维护祖国利益和推动祖国进步作为自己最高职责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创造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中国,运动员不仅是一种职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价值,而且还是一种精神载体,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肩负着为国争光,振兴民族精神的重任。因而,重视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对社会主义公民进行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我国人民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共产主义理想,人民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对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觉悟,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基石,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正确地观察世界、热爱祖国和人民,认识自己对于祖国的义务和责任.在建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标志的稳定的情感意识.正如列宁所讲,爱国主义是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一支凝聚人心的火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表现,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每一代中国人从先辈手中继承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爱国主义的感情和思想,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成果和社会意识,并不是伴随着人类俱生的,而是人们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经过世代的积累、演化、  相似文献   

8.
(一) 高举爱国的旗帜,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一起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第一个显著特点。首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一贯坚持的光荣传统。从我们党诞生起就一直高举爱国的旗帜,并且一直为争取人民幸福、民族独立和祖国解放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我们党领导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文化生活中积淀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对祖国锦绣山河、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也是关怀祖国命运,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实现祖国强盛的历史责任感与奉献精神.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它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通过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作用于每个个体。在我国,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个长期的过程,弘扬爱国主义既要传承历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要坚持弘扬爱国主义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与坚持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与推进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张鸣年 《理论界》2007,(8):35-37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完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想。其中,架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架构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前提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组成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架构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基础的是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等基础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兰兰 《理论界》2009,(9):38-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府工程.孝文化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统治地位和民族溯源,运用孝文化的价值体系提升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吸收孝文化的尊老风尚,解决我国当前的养老问题,批判地继承传统孝道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借鉴孝文化的教化经验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作为精神支撑,而作为和谐文化核心的和谐精神的培育,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培育和谐精神,要求树立和谐理念、倡导和谐思维、养成和谐心态,形成和谐的社会形态。同时,培育和谐精神,还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这一伟大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民族宗教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以爱国主义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船山学刊》2009,(2):210-213
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都肇始于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时期,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特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论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发展需要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丰富发展了主流文化的内容,增强了主流文化发展内在动力,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多种精神需要,有助于社会稳定。多元文化呼唤和谐文化,社会更需要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条件,和谐文化有助于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彰显民族风貌。建设和谐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不同于某一种具体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探讨建设和谐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对和谐文化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阐明爱国主义传统与共产主义实践的内在联系,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从社会发展规律上认识爱国主义传统与共产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必然性,从二者的结合上具体地理解现阶段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从而把继承爱国传统与坚持共产主义实践统一起来,做一个坚定的清醒的爱国者,这是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传统与共产主义实践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在长期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尽管我们也有过短暂的分裂和朝代的更迭,但是在我国人民中所凝聚起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却世代相传从未间断。它集中表现在抵抗外侮,维护祖国统一、主权完整的斗争上,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作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无数自然的和社会的千难万险的考验,而一直保持旺盛的生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玉堂  刘保昌 《中州学刊》2007,2(2):102-108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的综合体现,又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有机构成,并体现了历史传承性、主题时代性和制度阶级性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充分把握其内在三个维度的基本关系,建立四组重要机制,培育五种重要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在各个文化领域做好工作。尤其是在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体制改革等领域,要统筹兼顾,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应以其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此,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导向,加强和谐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大学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必须明确和谐大学文化的内涵和重要功能。构建和谐大学文化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从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层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