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论自然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历史地说,自然观多种多样;逻辑地说,有四种典型形态,下面分别介绍:一、自然观四种典型形态之特点及其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觉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2·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地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①。它认为自然界…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认识,包括对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其中自然界的本原问题又是最基本的,它决定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等其他方面的理解。船山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对宇宙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有许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人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3.
周发源 《船山学刊》2015,(2):F0002-F0002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认识,包括对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其中自然界的本原问题又是最基本的,它决定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等其他方面的理解。船山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对宇宙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有许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人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4.
<正>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去,国内哲学界对于理性认识的具体形式研究颇多,但对理性认识自身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却很不够.这种状况使人们对理性认识往往不能从动态上去把握、从过程中去理解.近来,关于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问题已开始引起争论,有的同志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为了加强对理性认识的具体研究,笔者也就理性认识的具体发展过程及其阶段划分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的主要观点是:1、理性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是对事物本质及其内部联系的从部分到整体的反映过程和从反映性认识到意向性认识的推演过程的统一;2、在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大体要经过知性,理性和意向性三个相互联接的阶段;3、理性认识过程以知性阶段与感性认识过程相联系,经过理性阶段,又以意向性阶段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 (一)精神和自然界谁是本质的问题,是划分一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哲学界公认的毋庸置疑的普通常识。然而,认真考查一下,这个结论的科学性却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关于精神和自然界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一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与现代科学的结合──评《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林德宏唯物主义哲学应当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改变唯物主义的形态,不是放弃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是要把唯物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把“人对自然的关系”归于“深奥的哲学问题”之列。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来说,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早在马克思已经实现向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转变的时候他就指出过,与人分离的自然界,是抽象的、孤立的;对人说来,它是一个“无”。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论著来看,他们很少谈论这种抽象的或保守的(不发展的)自然界;因而他们的自然观是在肯定外部世界优先地位前提下,主张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自  相似文献   

8.
<正> 斯宾诺莎的认识论是唯理论,这是国内外学者一致公认的意见。斯宾诺莎的唯理论是唯物主义的,这是我国现行使用的教科书和理论文章中普遍流行的观点。何以唯理论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综合其理由,大致有如下三种:(一)斯宾诺莎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在这个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基础上的认识论必然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前提,即坚持以客观的自然界为认识对象。在这种前提下,尽管斯宾诺莎主张认识过程上的唯理论,但他的认识论的基本性质仍然是唯物主义的。(二)确定一种认识的性质应该同时考察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入研究中,开始讨论认识发展过程阶段的划分问题,并展开了争鸣.到目前为止,大体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是认为认识过程应划分两个阶段,简称“两阶段论”;二是认为认识过程应划分三个阶段,简称“三阶段论.”然而,不论是“两阶段论”还是“三阶段论”,其内部对认识过程的具体划分和具体表述又都存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使得这个问题的讨论出现了多种不同观点相互交叉的局面.现将讨论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还是从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本文拟在评述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标志和分期的基础上,依据马列主义的理论启示和我国国情,提出并分析社会主义发展“新三段论”。 一、社会主义阶段划分标志的理论述评 在正面阐述笔者对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标志的看法之前,先来研究一下学术界现有几种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1.
陈荣富同志的《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一文,对“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的看法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首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且,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陈荣富同志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的看法,这种大胆探索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从开创新意的愿望出发并不等于必然得出科学的结论。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得很明确:“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人类社会的认识”。显然,一般哲学教科书的观点是由此而来的,而这样的看法是与陈荣富同志的见解相反的。我们并不认为凡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说过的话都不允许有任何疑问与再认识的余地。因此,我们应该排除任何先入的见解,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新学习与思考这个问题,探究以上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是合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本来面目;并期望通过这种探索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史的认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当然,这也可能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不当之处尚希陈荣富同志与其他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呢?流行的看法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而转向唯物主义,但不是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即,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费尔巴哈是黑格尔与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之间的中间环节,但是,否认马克思世界观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阶段的存在。近来则有人连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一点也否认了。我们发现,上述观点与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并不完全符合,在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中,确是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  相似文献   

13.
由福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晋江地区科协、泉州市科协筹办的"人与自然学术讨论会"五月中旬在泉州市举行,与会代表四十余人,提交论文二十二篇.现将主要观点简介如下.大家认为,探讨人与自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自然界,人类存在和发展就是不可想像的.目前自然界对人类的种种报复,提醒人类寻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途径.关于人与自然问题在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有的同志认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不但是辩证自然观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4.
在庄子研究中关于庄子自然观的争论最为热闹,或以为是主观唯心主义,或以为是客观唯心主义,或以为是唯物主义。几乎可以说,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以前所可能出现的关于自然观的各种“帽子”庄子一人全都享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原始资料本身的含混与矛盾,研究者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等等。但很重要的问题是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研究支点,或据《内篇》,或据《外篇》、《杂篇》;或以《内篇》为主,兼顾《外篇》、《杂篇》,  相似文献   

15.
《哲学研究》1984年第2期刊载顿占民同志《关于认识阶段的划分与感性、知性、理性问题》一文,提出了将知性思维划归感性认识阶段的观点。我感到这与人类认识史和人们的认识过程不甚符合。因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作出新的界定,这是国内学界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但在我看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作出准确的把握。本文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而是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它是包括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把思维活动简单化的倾向,学术界不少同志提出应将思维活动看作包含若干发展阶段的运动过程。正确区分和把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于克服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思维过程应该区分为那些阶段?有的同志认为思维过程应划分为知性、理性两个阶段。其主要根据是:一、康德和黑格尔都曾谈到知性、理性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关于知性、理性的区别做过评论。二、马克思关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论述中的“抽象”和“具体”,即“知性”和“理性”这些观点值得商榷。下面就此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生态学》中,福斯特不仅揭示了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实践关系的科学阐述,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的、历史的生态实践互动关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丰富生态思想;而且赋予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意义,即不仅包含着他的生态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包含着他的生态唯物主义历史观,其整个理论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无不渗透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19.
哲学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这样一来,哲学的发展就显示出了阶段性,并以该阶段研究的重心区分出不同阶段哲学的基本性质和风貌。就迄今为止的哲学发展史,哲学大体上经历了各具特色的六个发展阶段。(-)本体论阶段。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本原和本质是什么的学说。而对“存在”的理解,不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把它看作周围世界客观存在着的宇宙万物,亦即自然界,只是唯物主义者认为这一存在的本原和本质是其自身,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是意识(或精神、思维)。人类哲学发展的第一个形态——古希腊哲学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确评价近现代自然科学家的哲学路线,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种传统观点认为科学家凡是没有系统接受过或者没有完整表述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那他的哲学思想(自然观以及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使不是唯心主义,也不过是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这种观点是否科学和符合实际,是值得讨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执行正确哲学路线的重要途径,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若把是否系统接受过和有无完整表述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作为划分哲学路线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并由此进而否定科学家能通过科学实验等实践途径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显然是缺乏根据,违反实际,难以成立的。自然科学家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科学实验实践,也有社会和生产的实践。因此形成科学家的哲学思想是多方面的,情况是复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划分科学家的哲学思想路线时,必须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否则就会混淆阵线,造成混乱。确定划分科学家哲学路线的严格标准,务必从科学家的实际和他们固有的特点,即科学家是以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为研究的基本手段出发。这种基本实践的固有特点,使他们在哲学思想路线的形成,以及表现形式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