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量词是对名词进行语义分类的一种语言形式,世界量词型语言中普遍存在通过量词给动物名词分类的现象。从语义关系看,动物量词具有语义缺失、语义兼容、语义对立以及语义层次等关系;从语义特征看,动物量词具有形态特征、生命特征、性别特征和文化特征等,而形态特征是整个动物量词语义特征中的优势特征。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固定结构"从X到Y",既存在着体词性的联合结构,也存在谓词性的偏正结构,两者在语义与句法功能上有着质的不同:意义上,联合结构表示时间、空间、数量、事物的起讫范围;偏正结构表示时段、地段、范畴或系列性的发展演进过程。功能上,谓词性的"从X到Y"可充当谓语,独立成句。  相似文献   

3.
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探讨了为什么"很多"不能作状语而"很少"能、"很多"能作定语而"很少"一般不能的现象,并认为"很多"与"很少"虽同具谓词性但前者有体词性而无副词性,后者有副调性而无体词性,二者不仅在功能分布上不一样,而且在语义上也根本不能构成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反义组。  相似文献   

4.
体词谓语句上层空间S由主语S1和体词谓语S2两个子空间构成。认知拓扑语言观可为其提供新路径。研究发现,S2存在一个拓扑恒常点且由于主体识解轴向调整在实际使用中隐匿;S1与S2之间的语义缺省识解依赖心智和转喻拓扑性,后者体现为域内转指实体与目标实体的语义概念内容识解等价;体词谓语句派生于动词谓语句,二维层面,句位压制迫使体词产生动作义素进而谓词化,体词谓语构式的谓语部分依然是体词性的,但整体构式是动词性的,体词的动词性来源于整个构式而不是其本身,而在三维层面,S2谓词化来源于上层S空间压制以确保空间连续与识解连通,体词谓语句总携带主观量性评价义与事体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指称和陈述理论进行了简要概括 ,指出 :一、指称和陈述与体词和谓词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 :体词和谓词属于语法层面 ,指称和陈述兼属于语义和语用平面。二、指称是典型体词的主要功能 ,陈述是典型谓词的主要功能 ,但二者中间有个较长的过渡带 ,体词或谓词因其表现出的指称性或陈述性的强弱而分布在这个过渡带当中。三、指称和陈述可以互相转化。陈述转化为指称有自指和转指两种情况。四、指称与陈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兼容性。五、从表达的角度说 ,指称和陈述一般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但“有指称 ,不一定有陈述 ;有陈述 ,必有指称。”六、鉴定句法结构中某一个词是指称还是陈述 ,可以用“什么”和“怎么样”来确认。也可以通过辨认词语显现的是外延还是内涵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量词是汉语中带有鲜明特色的一类词。量词可通过与数词、指示代词结合或重叠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这常为人们所论及;但量词可以受定语的修饰限制,则不为人们所关注。据本文考察,量词受定语修饰限制主要表现为“数词+定语+量词”、“定语+量词”两种语法结构框架;量词带有定语是其体词性特征的体现,而非名词特性的残留。  相似文献   

7.
从语义功能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汉语动词后数量短语的句法地位,认为它们是表示汉语谓词性成分数量特征的一种手段,所以本质上是陈述的,而不是指称的,因此既可以充当补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同时从类型学的角度看,看做补语具有更重要的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A不B”构式可表达全称肯定命题SAP,也可表达必要条件蕴含命题?A→?B,其不同逻辑意义是构式常项和变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常项“无”“不”以双重否定表达全量肯定,A项保持体词性或被强制体词化,B项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其逻辑意义为SAP。A项、B项同时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常项“无”“不”和A项、B项或谓词化A项、B项分别结合为?A、?B两个小句,构式强制赋予两个小句以蕴含关系,其逻辑意义为?A→?B。识解区分其两种逻辑意义可根据构式的语块、A项的语义、A项和B项的语义关系、A项和B项的词性组合、语境和百科知识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武宁(上汤)话有丰富的重叠形式,其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等都可以重叠,无论是在形式特征上还是在语义功能上都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0.
在自由逻辑系统PFL和NFL中既包含一阶存在谓词,也包含存在量词。通过对普遍存在句和单称存在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弗雷格、罗素的存在观与自由逻辑存在观的相同与相异之处。普遍存在句中“存在”是量词,而单称存在句中“存在”是一阶谓词。通过修改PFL和NFL的语义,进而消除其空单称词项,可以得到与经典谓词逻辑等价但包含“存在”谓词的逻辑系统,其中可以将经典谓词逻辑“个体域中对象具有存在性质”这一假定直接表述出来,并能揭示出经典量词与存在谓词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实词活用 ,除少数属词义引申外 ,都可以看作是省略现象 ,省略是实词活用的实质。无论是古代汉语 ,还是现代汉语 ,凡属实词活用的都可用省略代替 ,不属省略范围的可归属于词义引申。用省略说代替实词活用说 ,就可避免实词活用论概念不严、难自圆其说的缺限。因此实词活用当属省略范畴  相似文献   

12.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分类可以看出,汉语词类中有数词和量词之分,英语只有数词之说。汉语中,量词具有独立的语法和修辞特点,英语中起着量词作用的是名词。在句式上,二者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汉语的基本数量句式可概括为"Num Q N"或"N Num Q",英语的基本数量句式为"Num N"和"Num Q of N"的形式。英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都具有夸张、比喻、委婉等修辞功能,起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原因,现代德语中很多领域引入了大量的英语外来词,其中计算机和广告领域使用最多。在英语外来词中,名词属于最大的一类,简单词一般仅大写英语单词词首第一个字母即可德语化,复合名词中往往会包含连字符,且多为临时性构词;动词一般由英语词干加上德语派生词词缀构成;形容词大多为直接借用词,需按德语语法规则变化其词尾。  相似文献   

14.
量词是汉语中的特殊词语,是语义成分,语法功能相当复杂的一种词类。量词不仅有表量的作用,而且有修辞功能。汉语里数词和量词的结合必须经过量词的中介,而维语里一般情况下,无须量词做中介。文章主要对汉维语量词在各自语言中所处的地位,量词的表意功能、语法功能,形象色彩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便使维吾尔族学生能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汉语量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原因疑问词“为什么”与其它疑问词不同,它遵守岛效应,不能在复合名词组、主语、附加语等岛外解释。这种差异与原因问句的预设有关。“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怎么样”这五个疑问词都是具有疑问性质的存在量词,其答句用来确定存在量词的值。原因问句的预设中不包含任何存在量词,其预设是陈述句,而且该陈述句的命题值为真。原因问句的提问对象随句子焦点的变化而变化,其答句解释焦点优于选项命题集合中其它成员的原因。原因疑问词“为什么”的辖域位置与句法位置相同,因此在逻辑式不移位,无法在岛外解释。  相似文献   

16.
传统逻辑和标准量化逻辑在分析自然语言命题时,只使用全称和存在两种量词,把自然语言中的非全称的量化命题都当作存在命题来处理,然而在自然语言中除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外,还有复量词、百分比量词等。自然语言中许多根据复量词和百分比量词的逻辑意义而进行的直观上正确的推理在传统逻辑和标准量化逻辑中都是无效的。显然,复量词和百分比量词不能当作存在量词来处理,它们有着不同的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古三种数学文献中共有量词37个,其中名量词35个,动量词2个,此时动量词还未能完全摆脱其动词的本质,还处于萌芽状态,但量词系统已逐渐趋于完备。数量表示法共计2104例,其中表物量2097例,表动量7例,使用量词1747例。占83%。说明量词已经成为稳固的语言成份。“数·量·名”这种最成熟的数量表示形式只有7例,仅占0.3%,反映出此时的数量表示法还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双重印证法”对《孟子》的篇章、段落、语句中语词与语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考察《孟子》原文中所蕴涵着的单音节实词的同义关系 ,在《孟子》中显示语词同义关系共有七种不同格式  相似文献   

19.
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有民族特色的词类,量词一般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其中名量词的情况尤为复杂,这也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个难点。从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出发,找出出现偏误的原因及规律,可以为维吾尔族学生汉语的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商代金文中含有量词的21篇铭文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朋、具、珏、年、品等5个量词,词序以“名词+数词+量词”为常态。含有量词的铭文绝大多数是赏赐类铭文,赏赐物不仅有贝,还有玉、璋、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