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道家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中国现代作家像鲁迅、胡适、郭沫若、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和沈从文等都与道家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对道家文化贬抑者有之,批判者有之,重新诠释者有之,默默吸收者亦有之;尽管道家文化有着不少消极面,但它确实给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带来了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丰富了剧烈变动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精神素养和艺术表现形式,并以其自身文化品格的柔韧性和弹性使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在中国作家的自觉接受下发生的.其目的是借用其宗教信仰、人格道德、博爱精神来启蒙人心.相反,基督教的宗教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已十分淡漠.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多局限于“索隐法”等研究模式,不能够准确、深入地估量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当从内外两个层面展开。所谓内在层面的研究,指的是分析作家如何从内在的价值立场上吸收、化用基督教精神;外在层面的研究,主要分析作家在修辞策略等外在的层面对基督教文化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多局限于"索隐法"等研究模式,不能够准确、深入地估量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当从内外两个层面展开.所谓内在层面的研究,指的是分析作家如何从内在的价值立场上吸收、化用基督教精神;外在层面的研究,主要分析作家在修辞策略等外在的层面对基督教文化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现象的基督教是在十七世纪传进中国来的,而基督教观念真正进入中国文学,或者说作为文学内涵的基督教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绩。基督教观念在近代渗透进中国的文化结构,遭到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阻挠。而它之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却伴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现代作家的极大热情,并且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被用作反思传统文化,探寻理想人格的镜与灯,以及作家自身生存方式的自譬自喻。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处在一大批知识分子和作家反思传统文化,寻求西方文化的文化背景上,他们纷纷指责传统文化和传统人格的种种弊端,在他们的观念里,显然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科学”精神作为参照系和部分地以基督教文化观念作为价值之镜的。陈独秀探讨了基督教在中国几百年而中国人没受到多大教益的原因:“恐怕还是吃教的人占多数”。他希望“我们应该抛弃旧信仰,另寻新信仰。新信仰是什么?就是耶  相似文献   

6.
今年11月16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上海社科院邀集上海有关郭沫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郭沫若的地位和成就,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现  相似文献   

7.
文化边缘透视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宋剑华作为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多元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宗教文化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课题,已愈来愈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与重视。譬如佛教对于许地山、废名等人,道教文化对于周作人、林语堂、沈从文等人,基督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文化学的关系至为密切。首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如胡适、陈独秀、李大制、鲁迅、郭沫若等在尽情吮进西方文化思想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西方文化学的某些方法。因此,他们在对中国传统进行深刻的反省之际,也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和重新评价中国文学。例如胡适从文化的发展演变着眼,揭示了文学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提出了革新文学的主张,并得到陈独秀、博斯年、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支持和响应,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运动,中国现代文学便应运而生。其次,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如胡适、…  相似文献   

9.
论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于在乐一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杰出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铺路,推动现代文学事业沿着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在五四文学革命中,他以文艺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的姿态步上...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郭沫若都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翻译家,在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问题上,郭沫若提出了"翻译是媒婆"的说法,鲁迅在不同的场合与文章中多次批评了郭沫若的说法,认为贬低了翻译的地位.围绕"翻译是媒婆"的问题,鲁迅和郭沫若就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辨析,推动了现代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汪树东 《学术探索》2005,(1):124-127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启蒙理性对酒神精神的征用较为明显。本文以鲁迅、郭沫若、路翎等作家为个案,较为细致而深入地探讨了酒神精神在启蒙理性叙事中的表现特征,并试图理清启蒙理性与酒神精神之间的歧异,从而使我们能更为具体地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立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文学作为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苑中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独特而璀璨的景观.随着近代基督教在中国较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基督教文学这一传统也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得到了传播和延续.虽然中国基督教文学的发育不甚充分,但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提倡和实践,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作为中国基督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公教文学从理论倡导到创作实践,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刘东方 《齐鲁学刊》2012,(3):143-146
郭沫若的现代歌诗观念是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之一,相对于诗歌、小说、历史剧等研究而言,现代歌诗是郭沫若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他的现代歌诗观包括配乐演唱的现代诗歌和具有诗歌元素的现代歌词与新歌剧剧词三部分,其现代歌诗观念对当下诗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的怨恨侧重个人心理发泄,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是全民族全国民的心理体验,并具有反省忏悔意识。古希腊将爱恨看做推动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因,基督教的爱恨具有宗教色彩,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爱恨并无宗教含义。与西方现代学者从道德、伦理、哲学等多角度怨恨的研究不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主要视野是情感体验。与现代西方许多学者专注于怨恨本身理论的透视有别,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重点不在于理论思想探讨,而是人性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之初至20世纪上半叶,主要是以伦理话语的方式参与汉语文学的现代性建构的。由于特殊的历史机遇,基督宗教伦理在这里部分地转化为世俗化的文学伦理、诗学伦理,从而使现代汉语文学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殊质态,其文化后果异常复杂,直接关系到汉语文学现代性的诸多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始终处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中。五四以还,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文化探索,文化激进主义者面向西方,主要引进西方文化,另一部分文化保守主义者向儒学回归,形成现代“新儒家”。一般说来,西方文化主要有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亦即希伯莱文化)两个传统,尽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包括现代作家)主要偏重于古希腊文化源流的“实利”、“科学”、“民主”、“法治”,但事实上基督教文化传统也被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现代作家所分析、强调和部分地吸收,它影响了作家的情感深度、  相似文献   

17.
文化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对文学史研究的反思被重新提起。由于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的特殊规定性,使得从整体性的文化视角对其重新梳理、整合成为可能,而且基于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之间密切而深刻联系的实际形态,文化视角已成为最切实最有力、并将完整地呈现现代文学基本面貌的研究方法。文化视角的运用同样有流入庸俗化的倾向,因此以大文化的视野,辨析整体与局部、一般与个别之内在关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小说中出现了具有基督教色彩的作品:史铁生《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钟声》叙述新中国成立后牧师放弃宗教信仰的命运;竹林《地狱与天堂》、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描写文革期间主人公对基督教的暗暗皈依;北村《施洗的河》、张行健《田野上的教堂》反映改革开放后信教的自由与宗教的影响力。这些作品生动勾勒出基督宗教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的曲折与沉浮,赓续了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丁丽 《理论界》2011,(11):103-106
近代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大规模地传播和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不平等条约中传教条款的设定、拜上帝会的创立、教案的发生、文化活动的兴办以及三自爱国运动的开展等方面。近代以来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就是其与中国文化不断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朱德发 《文史哲》2002,1(1):17-24
世界化与民族化相互变奏的现代文学制导性传统是在“五四”前后的文学变革运动中形成的,鲁迅、郭沫若、茅盾以及诸多文学群体从理论到实践坚持并完善了这一文学传统,使其在现代文学的建构和演化中发挥了制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