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言论自由的危害并不只来源于国家,宪法基本权利对于自由的保障也包括防御来自非国家的侵害.通过对政府授权或默许的“私人审查”、媒介编辑裁量权、媒介所有权集中三种较为典型的私人影响言论自由的方式展开讨论,以美国通讯传播法制的管制历史为背景,分析学界、行政管制机关、法院在面对前述问题时提出了何种主张、做出了何种决定.最后回归理论层面,探讨在面对私人影响言论自由时国家角色的转换与定位,如何实现与言论自由的价值之间的调和.  相似文献   

2.
万毅 《学习与探索》2005,(1):168-172
维护自由是刑事司法机制的价值本位。刑事司法机制对自由价值的追求,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和对法秩序的保障来实现的。刑事司法机制以相对自由观为正当性基础,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自由向积极自由过渡的发展历程。刑事司法机制中的自由涉及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以及财产自由。在刑事司法机制中实现自由价值最终依赖于程序的法定性、手段的节制性以及权利的可救济性。  相似文献   

3.
微博问政的利弊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飞 《学术交流》2012,(1):195-197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方式,微博对社会各领域的介入和渗透日益广泛。其中,微博问政在众多功能中日益突出,不断引爆社会舆论。作为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微博激发了网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促进了话语多元化,为实现我国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提供了平台。但微博这个公共平台进入的低门槛性和匿名性使发布的信息内容、用途难以甄别和控制,尤其是对于公共事件负面信息的放大和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降低政府公信力,伤害官民之间的互信关系,不利于国家发展和民众自由的实现。因此,必须针对性地进行规避,在保证民众言论自由的基础上,对微博问政进行有序的理性引导,使其发展走向制度化、法律化轨道,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8,(10):1-4
自由是人类在价值观上使用最多的概念之一,尽管许多政治背景不同的人都使用它,但是对其内涵的理解和具体追求却大相径庭。自由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但是自由观不是普世的,而且在不同时代,追求具体自由的侧重点也不同。不能以主观评价自由的"高低",而应以"适用性"选择自由模式。我们今天,在生命自由、人权自由、思想和言论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生活自由都有具体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些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又依据当前中国实际和需要所形成的自由追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既是我国目前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引领的旗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还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标识。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 ,大多数俄罗斯人不知道“自由主义思想”这一概念。有 4 9%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没听说过这个概念 ,还有 1 4 %的人不能回答出他们知不知道“自由主义思想”。有 1 7%的被调查者回答了“你如何理解‘自由主义思想’”的问题 ,但只有 6%的人的答案多少符合“自由主义”的一些特征 ,并尝试着揭示这一概念的实质 :“私有财产、法制国家、三权分立” ;“与维护个性自由权相联系的思想” ;“言论自由、选择自由、党派自由、意志表达自由”。有 8%的受访者愿意谈出他们对“自由主义思想”的看法 ,其中大多数 ( 6% )的评价是…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发展出一种民主的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民主在此意味着“由人民做主”,即人民真正地参与影响其生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决策。这可能采取任何可能形式的代议制民主或者直选式民主。民主也意味着对于公民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私人权利以及选举自由的保护。民主涉及到过程,但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的每个领域中所实践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1):71-77
公民具有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公民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参政与议政权、监督权、检举权的表现,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客观要求,具有法理依据。公民通过网络反腐来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它在取得巨大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其侵害隐私权的质疑。当前中国网络反腐存在网络举报反应机制不健全、网络曝光信息规整机制不完善以及公民网络反腐的非理性参与等缺陷。公民网络反腐必须要依法进行,只有受到相应制度的规范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国相关制度不是很健全,需要通过规范网络举报行为,建立网络反腐互动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来完善中国网络反腐的公民参与机制,以促进网络反腐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崇高理想之一就是追求人类的解放,这一解放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获得自由。马克思年轻时代曾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概念,后又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重申这一概念。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历史地分析了马克思在其理论发展不同阶段上对“人的自由”概念的规定,并且对马克思怎样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层次来把握“人的自由”,对马克思所指出的获得“人的自由”的条件和途径也作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本华、尼采,一个是悲观哲学家,一个是悲剧哲学家。他们同为唯意志论者,两人的自由观却是相反的:前者主张生命寂灭,后者强调个性创造。本文探讨了这两种自由观的不同内涵及其原因。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遭到重大的歪曲、误解,本文作了必要的辨析;同时指出,在西方的自由思想史上,真正从价值角度探讨自由问题的,是从叔本华、尼采开始的;他们在对传统理性进行反思的同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终极,关于完美,关于明天会更好,与这些虚无而美好的事情相比,我更相信当下。在当下,力所能及地选择自主的生活,就是自由。人人都想要财务自由,我也想。和朋友聚餐,会聊到熟识的人,不时有人说:某某某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语气里满是艳羡和赞叹。问题在于,这位羡慕别人实现了财务自由的先生,是我们都认为他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作  相似文献   

11.
当市场经济成为我们的社会现实存在之后,在道德实践领域里似乎存着一种反规范、反秩序、反约束的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把道德自由作意志主义的理解,于是在实践中把个人意志的“任性”、“冲动”视为是道德自由。其实道德自由作为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是指道德主体有选择道德规范以规范自我行为的自由。道德规范的约束与限制恰恰是道德自由的真实内容。所以道德自由是自由与责任,自由与限制的内在同一。  相似文献   

12.
自由社会主义是在西德出现的社会主义的新倾向.其主要倡导者是:E.海伊曼的后继人H.D.奥尔特科普、W.A.埃尔和本文要研究的对象G.维萨等人.因为这种社会主义与历来的社会主义不一样,所以称它为"自由社会主义"或"新社会主义".本文以新自由社会主义者G.维萨的观点为中心进行探讨.维萨通过以下三个论点对"自由社会主义"作了论述:(1)自由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西德的社会主义力图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转变出来,但是,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去创造代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晚年在<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中对人本主义及其人格学说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与之相比他在<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对康德的人格学说则作了一定的肯定性诠释,阐发了康德对敬之情感的分析、对人格和物的划分所具有的现象学识度,但是也指出了康德的人格学说的局限性.以自由概念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生存论如何突破康德的人格学说.以自律为特征的人格的自由虽然具有超感性的崇高品格,但是具有片面性、现成性,而海德榕尔的生存论则显示了一种创造性的、实际的、整体的此在绽出生存之自由.  相似文献   

14.
对新闻出版进行管理和调控,追求和争取其政治认同效益、文化与科技传播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效益的最大化,是世界性的国家共同行为.世界各国时新闻出版的管理,均把法律作为根本规范,以法律为依据,辅之以多种方式.当代新闻出版的管理,已经不单是传统媒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管理.新闻出版管理和新闻出版自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承,缺一不可,以保护人权为责任,以建立良好传播秩序为方向的管理,是维护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新闻出版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就一个国家而言,同新闻出版的管理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侧重的方面也不相同,保护范围、力度和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超越时代、超越文化传统、超越经济发展、超越法律的自由.新闻责任论融进新闻自由相对论理念,是西方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一个世纪性新变化.新闻责任论出现后,少数发达国家对外却仍然主张绝对的新闻自由,国际上称之为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如何应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关键是构建本国健康、良好的传播秩序,保护国家的表达权、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不断改善和提高本国的人权和表达权的保护水平,同时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在世界传播领域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进而使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及其包藏的意识形态目的无法奏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陷入乌托邦,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是慎之又慎的,只是在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鲜明对比的时候,才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共产主义下过什么精确的定义,也没有详细地描绘过这个社会的蓝图,但是他们曾经用这样一句名言来精练地概括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那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从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得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设想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一对于未来所作的文学设想,没有谁比得过奥韦尔在《1984年》这本书中所作的设想更富有魅力和影响。这种设想之所以最带有刺激因素,也许在于它描绘了应用复杂的干预和操纵性技术巩固极权主义政权的前景。自奥韦尔著书以来,预测未来的自由而不考虑技术对自由的破坏作用已成为不可能的了。从政治上来说,西方民主的发展远比奥  相似文献   

17.
要全面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就要认识全球化主体。文章从社会学、哲学和价值论角度反思全球化主体:首先,从社会学角度考察全球化主体的概况、分类、冲突互动、特征;其次,对全球化主体性、主体间性与主客体间性作了哲学反思;再次,对全球化主体进行价值评价,包括个性与共性的二律背反、个体的新型"异化"、个体自由与公共规范的矛盾和冲突、人与技术的矛盾和冲突等;最后,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球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代北京报界公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报界公会是近代北京地区第一个报业同业组织,在抵制报律、争取言论自由、维护报界公益等方面颇有建树,其成立与组织活动是北京报界群体意识日益自觉的一个显例,可借此把握北京报界结社的特征与趋向。  相似文献   

19.
论选择自由     
选择自由是对个体拥有的机会状况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文章在界定自由、选择概念的基础上对选择自由的涵义进行界定。指出选择自由的两个必要要素是机会集和选择决策。基于选择自由的机会集要素确定了选择自由的内在价值;基于选择自由的选择决策要素确定了选择自由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与超越者--论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自由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梦海 《浙江学刊》2001,(5):17-22
自由是雅斯贝尔斯哲学的核心内容.人是自由抉择的主体,但人只有在与超越者的关系中才能保持作为独立生存的自由.自由与超越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对超越者的确信就没有自由的实现,没有自由的实现也就没有对超越者的经验.本文围绕自由与意志、自由与责任等问题,探讨了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并由此进一步界入了自由与超越者的关系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