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秀华 《新天地》2011,(10):265-266
创造并不神秘,人人可为,重在开发,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奥托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能力。只不过它埋藏在创造并不神秘,人人可为,重在开发较为沉层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常常挖掘,才能得到它。”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  相似文献   

2.
哲学作为一种时代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哲学需要发展,哲学渴望突破,哲学不是、也不愿成为亘古不变的教条。“它要冲击而不是强化人类思维中的惰性、保守性和凝固性,它要激发而不是抑制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它要推动而不是遏制人们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品,不是老实、听话,而是遵守职业道德,做事情符合公司要求,社会可以监督。在工业时代,人们更多需要的是脑力工作,而现在人们更多的是需要脑力的创造带来公平的竞争、共享的信息,还有放权的关系,人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所以21世纪其实最需要的人跟过去需要的人有相当大的变化,其中我的一个观点就是21世纪不需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的主要的心理过程之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人的认识活动从感知觉、记忆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都伴随着情感,渗透着情感。当人们的认识活动渗透着情感的时候,反过来又能加深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社会性情感。社会性情感是人对社会生活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在人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21世纪的中国教育应该成为探索人的心灵的雷达,对人的心灵进行有效的指引;对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爱情、婚姻、工作进行充分的关注并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关注情感教育;进一步加强中西方的教育文化交流;把心理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的始终;德育是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的焦点,21世纪的教育应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与潜能。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以高技术、高智能的集中和高度发展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些新事物、新业务不仅对现行的财务会计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会计人员也是一个挑战,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学习,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一名21世纪合格理财人。  相似文献   

7.
男女生数学创造力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创造力作为数学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能力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数学创造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生的数学创造力水平比女生高,在各个影响因素方面也是男生表现得更为优秀,但总体水平都比较低,各种因素对男女生数学创造力作用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犯罪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二三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发展异常迅速,在迎接信息社会来临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计算机犯罪现象正在急剧增加,它不仅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对各国的国家安全、社会文化等构成威胁。本文考察了计算机犯罪的表现、特点和社会防范措施,并且强调指出,科学技术不是外在于社会的力量,在发展高技术的同时,社会的生产关系、规章制度、法制法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都要有相应的变革,只有这样高技术的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而不至成为祸害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创造性人才将成为国际间、企业间争夺的最重要的资源。可见,培养学生创造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时期是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只有培养学生的恩维能力和创造力,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①。教材中的诗歌因其整体性、跳跃性、语言凝练、富于想象、情感强烈等特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优势更为突出。长期以来,这种优势却被忽视。如何在中学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值得认真探讨。 一、开展各种认知活动,增加学 生知识量,…  相似文献   

10.
有幸出生在今天世界的人,都有机会体验到开放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新生活和新感觉。数年前,托夫勒在其警世之作《第三次浪潮》中把在家庭里办公描述为未来世界的一大景观。如今,在家庭里办公已不是梦想;而在家庭里的电脑、电视前接受一流的教育则成为当今都市人的一道风景。进入21回世纪,面对地域辽阔、贫富不均、人口众多、素质参差的现实,我国的教育方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到那时,在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最偏僻的地区,在某一个仍被贫困所困扰的小山村里,人们可以不再为师资的缺乏而黯然神伤,只需要很少的投入:一个小型天线、…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需要导致动机,动机导致对事物或人的认知(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由对事物或人的需求关系的认知而产生情感,情感进一步强化动机而产生行为。这就是说,人类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源于某种或某几种需要。(因为需要、动机与行为并非一一对应)。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审美)做为人类的行为当然也源于某种或某些需要。那么,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审美)到底源于一些什么需要呢?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自尊与尊重他人、自我…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人员的创造力朱晓荣一般说来,人类生活和人类文明都离不开创造。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培养与开发人的创造力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创造”往往抱有神秘感,以为只有那些举世瞩目的科学发现、科技发明才堪称为创造,只...  相似文献   

13.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现行高二《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个基本哲学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涉及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战略观兴趣很浓,质疑较多。教材中对此内容表述为:“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学会通观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会照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善于提出新问题,明确新任务。”“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现阶段人们对社会发展途径的研究和探索。”“可持续发展就是适应当代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构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战略观。”即“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  相似文献   

14.
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与直观、形象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与形象思维不同,它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  相似文献   

15.
药丸摄像机     
亚辉 《社区》2002,(1):40-40
21世纪战争革命的标志是微波、电子计算机、传感器和远程武器。21世纪战争的新鲜事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将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各个民族都面临着不容回避的挑战,这种挑战的核心乃是民族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而学校教育是优化民族素质的土壤,谁掌握了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领先地位。可以说21世纪对全球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的经济起飞和高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迫切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在各个领域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的需要”,面临市场经济、国际经济、科技竞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史诗。若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未来需要什么?是创新,而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1979年。美国总统顾问在演讲中提醒人们:“我们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亟待一种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在80年代初,日本也将创造力的开发视为通向21世纪的法宝。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的总趋势是: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一代新人的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地要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语文学科更是毫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一个社会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都不是最终目的。人们不是为了效率而提高效率,也不是为了公平而追求公平,在公平和效率背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展开,显现为效率、公平及其关系。反过来,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实际处理,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实现和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作为最终判据。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扣国带入21世纪,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几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然而,青年干部的成长进步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顺利,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和制约,在此,本人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面对20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21世纪信息社会的来临,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计算机教育作为重要的对策之一。美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土,为了培养21世纪人才,提高整个国民的科学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对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极为重视。他们有组织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的慷慨捐助,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使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快、普及率高、教育面广,取得许多有益经验。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现综述如下:一、政府重视,纳入国家普教整体教育规划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21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