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有作为之君,对南方各族实行了有效治理。兹分析如下: 1 明成祖经过四年靖难之役即位后,在全国范围内首要任务即稳定政局。而南方当时是遵元旧制实行土司制,各地土司有很大独立性,故不例外,为此: 第一,申严号令,榜谕全国,称“吾为天下君,则天下之民皆吾赤子……令各安心乐  相似文献   

2.
建文元年(1399)七月到四年(1402)六月的靖难之役,是明太祖朱元漳死后皇族内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军事集团与建文帝朱允(火文)争夺皇位的流血战争,也是明初历史中极为令人注目的重大政治事件。靖难之役前后延续四年,双方用兵达数百万之多,战火延及冀鲁至江淮流域广大地区,暴殄天物,涂炭生灵,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这是不言而喻的。就战争本身来说,确无积极意  相似文献   

3.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原有一条王驸马胡同。那是由 于这条胡同里曾经有驸马王宁的住宅。王宁于明代洪武十 五年(公元1382年)成为朱元璋女儿怀庆公主的驸马。明 成祖朱棣为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发动“靖难之役”,王 宁暗通朱棣,朱棣继皇帝位,封王宁为永春侯。随朱棣迁 都北京后,王宁建住宅于北京东城南小街路东的驸马胡同。 驸马是皇室女婿的泛称,始见于《汉书》,汉武帝设官  相似文献   

4.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寿终正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登极(是为建文帝),诏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命黄子澄为太常寺卿,与兵部尚书齐泰共同参政.又用方孝孺为翰林侍讲,凡大政多所咨询。是时,朱元璋诸子皆以皇叔之尊,拥重兵边陲,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建文帝在齐、黄等臣僚支持下锐意削藩,打击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势力,致使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迅速激化。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借口“朝无正臣,内有奸恶”而“靖难”兴师.四年六月,燕师兵陷南京,推翻了建文朝。朱棣篡位称帝,这就是明成祖。这场战争,史谓“靖难之役”。  相似文献   

5.
张群 《金陵瞭望》2010,(7):50-51
距今600多年前(公元1402年).明朝首都应天(即今南京)城内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冤杀事件。这一年.发动“靖难之役”篡夺建文帝皇位的朱棣攻陷京师。当他坐在皇位上命建文帝遗臣、思想家、文学家方孝孺草拟继位诏书时.遭到方氏的拒绝与痛骂。朱棣恼羞成怒之际,竟下令灭掉方门九族!为泄私恨,又将其朋友、门生凑成一族磔于市,史称“诛灭十族”。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举世闻名的明代航海家郑和,首次出使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郑和(公元1371——1433年)原姓马名和,因排行第三,小名三保(一作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人,回族。明初,当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率军平定盘据于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时,年仅十余岁的三宝,被明军所俘,押至南京,阉割后送至皇宫当太监。不久,又被赐给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由于三宝聪明伶俐,博得了朱棣的喜欢,便逐渐成为燕王府里的一位内监。公元1399——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击败建文帝,在南京登上皇位(即明成祖)时,三宝因“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  相似文献   

7.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故历史上称他为建文皇帝。建文元年七月,他的叔父燕王朱棣即正式起兵,号称“靖难”,所以历史上就把这场历时三年的战争称之为“靖难之役”。当燕王率兵进入南京时,“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史称之“建文逊国”。这次事变对有明一代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人们对这场战争很少有专文论说,尤其是建文逊国的原因以及李景隆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更是无人谈及。  相似文献   

8.
林子 《金陵瞭望》2007,(6):59-60
建文帝元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被后世称为“靖难之役”的叛乱,虽然成功地攻入京城,夺得了皇位。但建文帝却在朱棣攻入皇宫时神秘失踪,只是在宫中发现两具烧焦的尸体。于是建文帝的生死成为了千古之谜,作家林子查阅典籍、融合各派学说,对这一千古谜案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曾二次改修《明太祖实录》,渲染明太祖末年有心传位其人之假象。前贤王崇武、黄彰健等史学大家曾对此进行揭发。但其中一篇论文,根据《毓庆勋懿集》所载敕书,论定《明太祖实录》中所载朱棣于洪武末年曾受命统率诸王备边防秋的两篇敕书,系伪造史实。而从明初诸王受命共同出军必用兄长担任统率之惯例考察,该文所持论点难以成立;现存史籍中亦有可信的证据,可以说明《明太祖实录》的两篇敕书并未造假。该文之失误似为史学大家之偶出一失。此两篇敕书之是否造假,关乎对明太祖逝世前夕燕王朱棣政治地位及其与朝廷关系状况之了解,亦关乎对靖难之役发生背景及当事双方责任之评估,不可不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郑和(公元1371~1435年),十五世纪初期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世称“三宝太监”。本姓马,回族,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因跟随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有功,被赐姓郑。晋封为内官监太监。  相似文献   

11.
作为洪武朝的政治遗产,建文时期,洪武勋贵家族积极参与了建文帝削藩的政治决策过程,并直接执行了对燕王朱棣的军事行动。但由于建文帝及左班文臣对勋贵家族态度的日益转变,以及洪武勋贵家族身为武臣集团核心同燕王朱棣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这一群体日益失宠并受到打压与怀疑。最后建文政局在“靖难之役”一连串的军事失败下走向崩溃,洪武勋贵家族自身也在随后的清洗中瓦解与重组。从而证明,洪武勋贵家族在建文朝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群体政治地位的动摇是建文政局动荡的重要诱因。同时,洪武勋贵家族对建文政局的多重影响是由其政治角色的矛盾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南明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说是有它的特点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抗清复明运动长达四十年之久(至康熙二十二年即公元一六八三年统一台湾为止)。在这一阶段的激烈的民族斗争中涌现了无数的爱国志士。顾亭林就是其中之一。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绛,宇宁人;又名蒋山佣,世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万历到清朝康熙的七十年这一阶段,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冲击着他,时代迫使这个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面对着汉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不得不有所思考和探索。他在幼年时期,就接受其嗣祖绍芾先生的“当求实学”和嗣母王氏的“无为异国臣子”的教育。在十四岁那年,他就加入旨在“毋蹈匪彝、毋于进丧乃身”的著名爱国社会团体“复社”,奠定了他在学术方面是“经世致用”、在政治方面是“民族气昂”的光辉业绩,其思想基础就是爱国主义,爱他所处的朱明王朝。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训诂学会等单位发起并主办的全国郑玄学术讨论会从5月17日至21日在山东省高密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十七个省市的四十八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五十多名学者和教授。会议收到论文四十余篇。会议得到山东省政协和潍坊市、高密县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郑玄(公元127年至200年)字康成,高密人,东汉大司农。他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文献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学问,“囊括大典,网罗众家”,遍注群经。其注经能破古今文学派的家法,实事求是,集汉代经学之大成。郑玄一生著述甚丰,其总数超过一百万  相似文献   

14.
据史料记载:郑和故居在北京新街口的三不老胡同六号院。 郑和本姓马,真名三保,他的祖辈是西域居住在中亚一带的 维吾尔族贵族,元世祖忽必烈时,被派往云南。1382年,明太 祖朱元璋派兵攻取云南,当时11岁的马三保被俘,遭阉割后献 给燕王朱棣,后受到燕王的信任。燕王为了帝位,与其侄建文帝 发生了四年的"靖难之役",燕王逼近京城,宫中失火,建文帝 不知去向,燕王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永乐,是为成祖。马 三保在此次战役中"出入敌阵",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燕王的宠 信之一,后在燕王封赏有功之臣时赐马三保姓郑名和,并被擢升 为内官监太监,掌管国家营造宫殿皇陵、分封藩王府第以及御前  相似文献   

15.
顺治八年(1651)至十一年(1654),顾炎武侨居南京,积极参与联络顺治十一年张名振三入长江之役。他西走芜湖,寻求孙可望部在湖南的作战情报;北至淮安,联系万寿祺侦察北方清王朝的军事动态和国库虚实。其频繁活动于苏州太湖洞庭山一带,与江南抗清核心人物路泽溥兄弟一起秘密联络永历朝和海上水师,旨在支持张名振的长江之役。顾炎武的秘密抗清活动直接酿成了他顺治十二年秋至十三年春的“松江之狱”,从而迫使他出狱后浩然北上,漂泊终生。  相似文献   

16.
毕生致力于美的发掘和传播的沈从文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以后,沈从文一直从事文物研究,四十年间他独僻蹊径,为我国物质文化史的研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我国自古注重“正名”,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然而要为沈从文先生在建国以后这四十年的后半生“正名”却颇不容易.他的前半生(1948年以前)是“作家”,这是没有疑问的.至于他的后半生(1949年至临终)却似乎还没有公认的“名分”.他是全国政协常委,但似乎没有参加过多少社会政治活动,自然说不上是“政治活动家”;他虽以老作家身份任全国文联顾问,却又似乎既未被“顾”也未被“问”,且未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因此不能继续称为“作家”;萧离同志称先生为“考古学家”,先生后半生潜  相似文献   

17.
做思想家是痛苦的。东汉政治思想家仲长统就痛苦了一生。他生于公元179年的山阳郡高平(今鲁西南),少年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二十多岁,外出游学,渐露才华,“与交友者多异之”,人称狂生,又赞其“才章足继”贾谊等人。可他生不逢时。他主要活动在灵献两朝,正是汉之运祚将尽之际,社会矛盾和弊病已达极端,其家乡及其活动区是黄巾起义活跃处,又是军阀混战之所。这使他有条件清醒地认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诸子中,《管子》是一部论述经济言论最多,影响深远的巨著。它成书于何年?历代学者多有争论。诚如叶水心所说:“管于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但就书中所论的政治经济活动及其思想体系来说,同春秋早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有密切的关系。管仲,又称管敬仲,名夷吾,生年不可考,死于公元前六四五年。他少时贫困,经营过商业。公元前六八五年齐桓公即位后,由于鲍叔牙的推荐,相齐四十年,使  相似文献   

19.
高柔(公元174年——263年)是曹魏时代一个著名的法官。他一生从事司法工作达四十年之久(即从205年至245年),其中过半的时间(223年至245年)担任国家最高的司法官吏——廷尉。他处理过大量刑狱案件,仅仅《高柔传》中提到的重大案件就有十件之多。这些案件的处理,表现了他的杰出的法制思想和司法工作才干。本文试图对此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论,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教。一、高柔从事司法活动的开始高柔,字文惠,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他出身于中小官僚地主家庭。青年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复合体——蔡元培政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先生(1868——1940年)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四十年前,周恩来同志为他撰写的挽联,概括了他一生活动的主流: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生活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光绪十八年(1892年),蔡元培中进士,二十年,授翰林院编修;但是,他并没有追逐封建功名。戊戌时期,他倾向改良主义;清末民初,他投身民主革命;“五四”前后,他“力倡思想自由”;“四·一二”前后,曾一度与反动派合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