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限制从属性说以责任应个别地考察为根据,否定教唆犯的成立以正犯的有责性为必要。然而,责任的独立性仅能够说明正犯的责任不是教唆犯责任的充分条件。教唆犯对正犯的故意是否具有从属性,关键在于明确教唆犯同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并非相同。从能否引起他人行为的难易程度的角度而言,教唆犯所体现的缺陷性态度较间接正犯更为强烈,由此可以说明教唆犯较间接正犯的性质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教唆犯与间接正犯间的轻重对比,是解决两者之间认识错误问题的关键.以间接正犯重于教唆犯为依据,两种认识错误的情形均应认定为教唆犯,但该种处理方式与教唆犯对正犯故意的从属性说相矛盾.根据间接正犯具有优越的意思支配性以及实行行为性,难以说明同为未亲手实施实行行为者的间接正犯重于教唆犯.教唆犯在其支配意思受到限制时,依然通过唆使行为实现犯罪故意,其可谴责性应当较间接正犯更为严重.以教唆犯重于间接正犯为依据,两种认识错误情形均可以按照间接正犯处理,无需否定教唆犯对被教唆者故意的从属性.  相似文献   

3.
限制从属性说是德国、日本的通说.我国通说主张极端从属性说,但极端从属说会带来适用上的诸多不舍理.有学者倡导最小从属性说,但最小从属性说根本不能明确共犯的处罚范围,故不宜提倡.国内虽没有学者明确主张一般违法从属性说,但在教唆自杀、教唆本犯等问题的处理上有所体现;一般违法从属性说根本无视构成要件的定型性.故不宜提倡.我国改采限制从属性说并不存在实定法上的障碍,我们应提倡限制从属性说.  相似文献   

4.
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关于正犯与共犯之间的关系有各种各样的学说,但主要以共犯从属性说为通说.文章通过对共犯从属性说内涵的剖析来说明共犯从属性说存在巨大缺陷.  相似文献   

5.
论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是德国、日本、韩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明文规定的正犯的一种形态,是正犯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间接正犯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间接正犯的本质属性;二是间接正犯和教唆犯的区别;三是间接正犯的成立范围。  相似文献   

6.
教唆犯理论通说并不能协调其立法现实的基本矛盾,应当在罪刑法定精神下坚持单一的作用分类以达到立法与理论解释的协调.其处罚根据在于本身的犯罪性,即教唆犯的客观行为及其危险性.在个罪意义的立法和司法操作中也不宜于对教唆犯单独定罪.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教唆犯各种理论学说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教唆行为是一种犯罪预备行为,教唆犯的实质是利用有意志的工具"这一全新的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教唆犯的犯罪形态及其性质问题,且化解了传统教唆犯理论上的必罚性与传统实践中的不罚事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对于具体对象错误的归责——具体符合说以及法定符合说均存在缺陷,其争论源于所持的不同故意观;而且二者都过分强调了故意的认识因素,却忽视了意志因素,所以,对具体事实错误的归责应回归故意理论.而教唆犯之正犯的具体对象错误的归责也必须依据教唆犯的故意内容,同时还需结合共犯从属性.  相似文献   

9.
《刑法》第29条是对教唆犯的立法规定,围绕此规定学界展开了广泛争论,而争论的源头和焦点不外乎教唆犯的性质归属。明确教唆犯的性质意在寻找教唆犯的可罚性依据和范围,进而对教唆犯的形态划分及最终的定罪量刑予以清晰界定。从属性说、独立性说皆有先天不足之弊,二重性说又难以自圆其说而致争论不休。因此,教唆犯的性质必须具体化讨论,由于教唆犯非独立罪名,为本文从教唆的不同犯罪类型角度出发,分析教唆犯性质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唆他人危险驾驶却产生交通肇事罪结果的情形,理论上有四种处理方式:一是根据行为共同说,在否定共 犯对正犯故意的从属的基础上,肯定对过失犯的教唆来处理;二是根据法益保护前置化原理,将危险驾驶所致的交通 肇事罪认定为故意犯罪,对致人伤亡的结果按客观的超过要素理论来处理;三是修正我国刑法以结果为本位来界定犯 罪的责任形式,改之以行为为本位来界定犯罪的责任形式,将交通肇事罪认定为故意犯罪进行处理;四是认为交通肇 事罪与危险驾驶罪具有行为和罪质上的结果加重关系,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进行处理。第一种处理方式无论从我国 的立法技术还是从实质解释上来说都难以成立;第二种处理方式难以说明超过要素是否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素,更 难以说明行为人对致人死亡结果的认识或认识可能性属于什么性质;第三种处理方式可能导致现有刑法体系解体,刑 法的安定性将失去保障。只有第四种处理方式符合现有刑法理论体系,实践上可行。  相似文献   

11.
以心理学、语言学、哲学和方法论为指导 ,探析了英语上下位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论意义。确定英语上下位概念依靠语义分析和述谓结构 ,上下位概念的牢固建立和活用可增强学习者对世界和语言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完善其认识结构 ,拓宽其世界知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我们要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四个交织”,正确处理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信用是市场秩序扩展及深化的产物,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横向比较,缺乏信用的问题在任何国家或地区都程度不一地存在着.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来看,传统社会中的诚信具有空间和行使对象等方面的高度有限性,这种"高"信用水平恰恰是市场空间有限、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不发达的主要表现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领域中的高信用程度与个人选择集合和市场交易的空间狭小、不诚信无利可图、官方意识形态等密切相关,而如果放眼整个社会,尤其是政治领域,就会发现种种不讲信用的现象.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信用水平比过去低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眼下的信用问题不是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引致的,相反,它恰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动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2002年至2004年间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行可转债的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后门融资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行为,通过大额筹资有利于上市公司控制权益最大化,标的股票低迷的价格表现是上市公司近几年来热衷于发行可转债的原因所在;同时,诱导性的政府政策进一步促成了近年来可转债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极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资源,自被发现以来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地球资源存储量的减少和发展中国家南极意识的觉醒,如今的南极领土争端不仅表现为几个大国提出领土主张,还体现为发展中国家的介入和挑战。没有法律依据的南极主权主张不仅难以取得别国的认可,更无法获得理论支持。在《南极条约》的冻结原则之下运用国际法原理研究南极主权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解冻结原则产生的理论基础,也便于认识南极主权问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试析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有利于推动全球合作的同时,也容易成为强势国家干涉弱势国家的借口。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动议,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争夺国际气候话语权的目的。未来走向气候变化"非安全化"的一个关键途径是国际社会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外交、进行多边主义合作基础上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图书馆自诞生后一直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其隶属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清末新政初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确立和南京国民政府进一步发展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内的谈判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区域贸易谈判不断蓬勃发展,而且已成为加速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桥梁。文章的焦点集中于区域贸易协定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与WTO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在面对区域贸易协定时应如何进行战略选择,以期能够帮助我国更好地解决WTO和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