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丁纯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40-43,53
《野草》生命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多维的生命感怀,爱与哀愁的交响,荒诞的生命主题、生与死的绞缠对抗。本文旨在论述《野草》的生命意识,探导鲁迅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3.
《野草》是鲁迅个体精神赖以释放、寄托的精神空间,也是他对生命历程重新审度的自省空间,其意蕴的多元性与多层性充分而深刻地体现了鲁迅精神世界的复杂.现实空间中非人间苦境的体验与梦的幻灭的经验述写、内心空间心造的绝境体验与隐蔽自我的两难处境以及历史空间中对于遗留的憎恶和十字街头艰难的抉择造成了多重的痛楚与绝望.而在多重绝望的边缘,鲁迅在情感上却倾向于充满诗意的翔舞,在思想上呼唤着人性的复苏.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野草》以浓郁的象征手法展示了一个个奇异的意象。在这些意象中记录着鲁迅心灵的奥秘,折射着他丰富的情感体验。无论是落尽了叶子的枣树,还是那彷徨于无地的影,都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蕴含着鲁迅生命中所体验到的寂寞感、虚无感以及荒诞感等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向被认为是"孤独者的心灵独白"的《野草》其实或明显或隐秘地存在着多重话语。本文的话语主要取其字面意义,即是言语交流单位,一种具有指向性的表述;话语类型主要是按照话语指向的目的来划分的。本文试图通过对《野草》文本的解读,来梳理这些互相交织的多重话语。  相似文献   

6.
从《野草》的创作时间 ,结合 192 5 - 192 6年鲁迅与许广平的往来书信 ,并吸收借鉴已有的有关鲁迅、许广平爱情生活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野草》是鲁迅用象征笔法记录自己在恋爱过程中思想流动、感情激荡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现代讽刺大师,散文诗《野草》中的讽刺艺术由于其真实的讽刺生命,经过"特别一提"的讽刺手法,表现出"旨微而语婉"的讽刺美。《野草》的讽刺渊源起于鲁迅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主旨,以及批判对象的滑稽荒诞,是鲁迅外冷内热的人格投影。  相似文献   

8.
立人思想是鲁迅一生中最重要的思想。与早期的进化论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等相比,鲁迅的立人思想伴其终生,学术界对这方面的论述较多。但相比之下,研究者对《野草》中立人思想的探索则是极为薄弱的。  相似文献   

9.
10.
论《野草》的“空寂”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受日本传统美学思想影响,在植物审美观、无色自然观、"知物哀"方面建构了诗艺的空寂美,体现了诗人心灵境界"空性"、"无分别心"的层面.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具有陌生化的诗学特征,尤其体现在语言、意象和叙事等几个方面。虽然陌生化给作品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阻力,但同时也使《野草》的生命哲学得到了更有力的体现,表现出诗的意境的极致。  相似文献   

12.
对于<野草>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大致说来,研究思路存在一个"虚"实"之辨是将它视为一个普遍性的甚至哲学品格的文本,还是将它定位为对现实政治和历史的批判、认知,再或者是对自我情爱体验的曲折表达.解读<野草>应倾向于"实"解,具体是要认识到这个文本对鲁迅个人情感和心理世界的提示.任何角度要有自身的限度,都不能走得太远.  相似文献   

13.
"这样的战士"是文化批判的战士而不是政治斗争的战士。"无物之物"是指的以封建礼教为基础的强大的封建专制文化。"无物之阵"是由被封建礼教文化浸润入骨的各式各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无物"则没有象征意义。《死火》是以意象象征的诗意化方法表现的作者的一场激情与理智的对话,描绘了作者从充满热烈的改造社会的青春激情到陷入苦闷和再次燃起激情重新投入战斗的一段特殊的思想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鲁迅本人深受基督教观念的影响,他《野草》中的哲学思想有基督教因素。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一从鲁迅对耶稣形象重塑角度来看鲁迅的描述与《圣经》记载的似与不似;二看鲁迅对地狱的想象和对语言遭扭曲现象的考察背后的基督教因素;三是分析“过客”哲学与天国哲学乃至基督教“过客”精神的关联;四是论述《野草》反抗绝望后重回信、望、爱这些神圣价值之思路及其与基督教观念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探讨,可加深对《野草》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对鲁迅《野草》中《影的告别》、《过客》、《死火》三篇作品综合比较,从反抗绝望、爱的悖论和探寻希望三个角度,观照鲁迅心路历程中的绝境体验,并探求对其内涵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旨在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从经验功能的角度对《野草》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和讨论。指出两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都有选择地采用了不同的过程,使译文语言形象、生动,更好地表现了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个体的情绪体验是鲁迅诗化哲学的思维起点,其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内涵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思维方式来表现,批判哲学则是它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震撼了世界,导致此次疫情的重要病源来自野生动物,而"元凶"似乎是人们的"野食"。野生动物纵有危险之虞,如果人们不捕杀、不食用,危险终究不会发生。因此,"野食"成了关键性的话题,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野食"进行分析。文中个别观点曾经在拙著《饮食人类学》[1]中有所论及,只是在当下的特定语境重新讨论更不寻常,语义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创作《野草》时,将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启蒙功利性灌注于清醒执著的艺术探寻中,借助于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以丰富的、深刻的、幽深的甚至是神秘的意象,传达自身生命哲学的体验,造成了艺术传达的幽深和神秘,给人以丰实的精神享受和深沉的艺术启迪,深化了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