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作为审美对象的“他者”,提出其审美形态为“传统审美、泛审美,非审美,审丑”。通过对四种审美形态的分析诠释出他们的文化观念分别为:“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解构了“中心主义”的审美标准;解构了“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消解“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并指出“审丑”具有“批判意义”,“审丑”不是“表现丑”。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认为西方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是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重要表现,因此,他在其解构论的基础上批判和解构了结构主义、在场的形而上学等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表现形式以及二元对立、基础主义的思维方式。他意欲解构结构主义,而其所理解的结构主义是人的一种先验的建构,而不是具体的实践活动如劳动和游戏的建构,忽视了历史结构性。他反对写作的"在场形而上学",却把虚无和在场截然分开。他通过"延异"、"痕迹"、"隐喻"等策略反对写作和文字结构中的二元对立和基础主义,但并不能就说其具有"意识的虚构性"、"语言的隐喻性"和"叙述的话语性"。  相似文献   

3.
审美中心主义在西方传统审美文化中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至19世纪中后期审丑文化在西方才开始真正崛起。审丑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崛起于中国当代的审丑文化更自具独特价值内涵,因其关涉现实的基本审美态度和行为,对之进行价值学分析便很有必要。审丑文化的积极价值有:情感解放功能、严肃的政治学内涵、对传统审美文化专制性的反抗和对当代资本美学运作方式的凸显。审丑文化消极价值一是它会严重消解丑自身所蕴含的悲剧特质,二是过于强调审丑会阻碍人精神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挑战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二元对立原则,瓦解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颠覆了语言结构系统中被认为是主要和次要的对立关系,导致了其后解构主义理论的产生.本文以短篇小说《女儿愿》为分析文本,试图从解构理论的视角对其表层含义及其深度模式下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以其破解"中心文化"之说,实现对两种文化冲突中所谓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存在的合理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5.
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西方意识形态一直是由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由此派生的二元对立存在论所主导。人们习惯于用二元对立存在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常态来看待世界,规范社会,因而使得"主—客"二元对立观念无处不在。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透过《八月之光》的光谱照显出了美国旧南方社会机体里一切弊病的深层病灶及其"病原体"——逻各斯中心主义及其衍生而来的白人至上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在社会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形态的"主—客"群体结构对峙,动摇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千年堡垒的根基,为西方文坛和思想文化领域构筑起了一幢人文主义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6.
师范语文诗歌审美教育在于拓宽学生诗歌审美视界,注重引导、创设审美环境;同时,关注审美个性与审美标准的融合,适当借助审丑教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西方文学批评的世纪,涌现出众多的文学批评流派和理论.20世纪下半叶,解构思想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学批评方法,打破了二元对立模式,解构了中心主义,成为一种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8.
解构主义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差异,反对一元中心和二元对抗的后现代立场,为萨义德质疑东方学的一系列二元本质主义的对立提供了理论武器。萨义德以后现代立场关注边缘性、含混性,关注二元对立的消解,并以福柯的权力—知识观对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学传统和西方知识的权力体系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西方文学批评的世纪,涌现出众多的文学批评流派 和理论。20世纪下半叶,解构思想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学批评方法,打破了二元对立模式,解构了中心主义,成为一种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蒙在小说文体革新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语言的讽刺性尤其是反讽艺术,它使兼容于小说中的大量认知语体成为揭示社会喜剧现象和文化痼疾的审美手段,使小说中的政治性语言和不同时期的各种话语类型在解构政治权力和权威话语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蕴涵,并且通过超越二元对立的基本模式。对加强小说语言在主客融合中的审美理解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