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承袭历史,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现代版本。中缅经济走廊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工程,中缅通道建设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极大的国防与安全价值。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缅甸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将有力地促进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促进中国大西南地区的开放、开发。同时,经济走廊建设还将极大地改善中国西南方向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安全环境。因此,重建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大西南开放、开发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融入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将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全面挑战并将产生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进入利用外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长洪在《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从未来趋势看,虽然中国利用外资仍然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作用,但随着国际投资方向和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国国内经济主要矛盾的变化,利用外资的其他作用和功能将逐步成长,中国经济对利用外资的需求也将逐渐发生变化。这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十一五”时期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一是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成长,二是促进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和比重的提高。新型工业化是一种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要素利用率高的新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胡月晓 《南都学坛》2009,29(4):109-112
融入世界所带来的TFP的增长,将使中国经济走出一段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行情:"走出去"的热潮将兴起;主权财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将增强;并购重组成为常态;投资型经济将长期存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国际视角增强。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经济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影响的对策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日贸易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是日本经济的“救世主”,日本已到了“中国打个喷嚏,日本经济就要感冒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因素将对正在走出“失去的十年”阴影的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机遇,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红利,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的重要动力和新引擎。检视我国新型城镇化历史进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有效的公共治理范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元的治理方式以及实现路径的创新,这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行政区经济、大都市圈经济的发展阶段 ,目前呈现出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是打破地区经济壁垒、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 ,并将改变中国目前的区域经济格局 ,同时使现有的行政区管理方式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法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一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为中国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是个新的法律问题。着重运用经济法来调整城市群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关系,将是中国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法制保障模式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个很流行和影响很大的观点认为,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将移向西部。说它流行和影响大,是因为我国的理论界都这么认为,而且西部不少省、区都以此作为开发西部的一个重要“信号”,为“大规模”开发做准备的呼声甚高。大规模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转移,显然是伴随着资金、技术、人才的大转移而实现的。也就是说,经济重心的转移所依靠的是生产要素的转移。据此来考察,是否能认为中国经济重心将西移呢?我们认为,无论是以世界经济重心移向亚太地区作背景,把中国西部与美国西部做比较,或者,对中国的开发建设的经验教训作总结,并对中国经济发展格局趋势作分析,都难以得出中国经济重心将移向西部的结论。我们认为,中国经济重心将移向西部的思想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入WTO与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界定不清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入WTO将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里程碑,此后的市场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并迅速向国际标准靠拢。在新形势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尽快清理与WTO规则不符的政策法规,而且要改革所有与发展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制度、法律、行为、习惯及观念,加快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融合步伐,早日完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南,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推动我国经济发生更广泛、更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开启中国经济新篇章.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探究这一经济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以期更加清晰和全面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2.
“非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航空、旅游、外贸尤为突出。但从宏观经济理论及 经济发展实际资料等方面进行分析,“非典”对中国经济增长并未构成大碍,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前无古人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经济实践。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密切相关结论;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和目标指向,因此,现代经济学能够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理论分析工具,中国经济改革与现代经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现代经济学将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发展,正在酝酿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改革必将为现代经济学的革命从理论到实践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危机后,中国经济从哪里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各个地区都在积极地调整产业布局,宣布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是以青岛、济南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率先崛起,还是以南宁、北海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或是以西安—天水为中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谁将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大增长极呢?  相似文献   

15.
武建东在2008年11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撰文认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以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和习惯运转的中国经济改革,决定了中国增长的路线图是~种典型的从低端起步到高端竞争的上升模式。失败了,无损于国际经济体系的运转;成功了,就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和放大全球经济规模,并将重新分配全球体系的顶端。因此,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路线,应将1978年中国推行的现代化从体系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前期30年的改革和开放,它的主要使命是奠定中国新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中国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国民经济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上升,因此,风险管理将被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考虑。而期货市场无疑是将风险管理战略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和市场基础。在我国加入WTO,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之际,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需要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客观分析WTO对中国期货市场的机遇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国期货业的应对措施与发展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出及物价水平有一定的冲击,但相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该冲击并不显著;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发生作用,说明中国的经济对贸易依存度仍然较高。因此,要使中国的货币政策独立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转换经济的增长点,将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遵照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于1993年5月成立了“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思路与政策选择”课题组。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刘国光担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为主的一批经济学家组成。 该课题组认为,1995年——2010年的16年,将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确立和中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等)大变动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规模与综合国力将获得显著的提高,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宏伟战略目标的第二步,开始向第三步目标迈进,未来1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亦为世界所瞩目。该课题组将报告综合整理成《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一书。本刊摘要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济教育是一种教育启蒙活动,旨在使大众了解生活中的经济知识、认识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律、学会用经济思维方式指导个人行为。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它在经济上的成功得益于它对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对经济教育的关注。相比之下,中国在发展经济教育方面比较滞后,这将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中国应战略性地推广和普及经济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晋升激励、制度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地方政府竭尽全力追求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央政府以GDP为主要指标考核省级党政领导,经济发展领先地区的领导人将得到晋升.为了获得晋升机会,中国省级政府领导人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他们不遗余力地发展地方经济,而制度创新是地方领导人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之一.制度创新要花费成本,消耗地方领导人的时间、精力.各地政府争相创新提高经济产量的制度,是中国经济充满生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