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视角,对麻省理工大学网页上开放的60篇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分析,从语态、语气、情态和人称的选择进行对比研究,阐明不同类属(工科、理科及文科)教学大纲人际功能实现方式的异同,揭示公文英语语篇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和评价理论,从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分析了酒店语境中的语言和语篇的特点,旨在揭示职业性语篇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从而为分析职业性语篇的人际意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理论出发点,对比分析英汉社会灾难新闻语篇中被动语态的人际意义,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英汉社会灾难新闻语篇中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及分布,英汉新闻语篇中被动语态人际意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Martin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评价系统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但国内以此为框架的汉语研究以及英汉对比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语料库标注软件UAM CorpusTool分析10篇英汉新闻报道语篇中的介入资源分布特征,并比较英汉语篇这方面的异同.希冀通过讨论来检验评价理论应用于汉语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为英汉篇章对比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系统是语言的基本范畴。人际纯理功能、概念纯理功能和语篇纯理功能是语法构建的不同意义模式,实现语言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语篇分析把篇章和语言系统联系起来。语篇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核心,其能动性使受话者在语境中(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更能清楚地认知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从而使人们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中英财经新闻语篇这一新闻语篇的次语体从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它们所具有的不同语体特点。  相似文献   

7.
韩礼德提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是说话者作为干预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我的情感、态度,表示自我的身份地位动机等,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本文运用韩李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及马丁的评价系统理论,从人际意义的角度分析蕴含在政治演讲语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的人际意义体现及实现人际意义的各种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汉语公益广告的语篇人际功能,并探索、揭示了汉语公益广告实现人际意义的策略和手段。通过对语料的深入研究,从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系统方面对语言手段进行探索,分析了这些语言策略和手段实现人际意义的方式,并试图阐述汉语类公益广告是如何用这些语言手段达到人际功能和实现广告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政治演讲语篇集中体现人际功能,情态副词是英汉语言中语篇表达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理论为依托,对情态副词在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的语义分布及人际功能做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发现,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更多地使用表概率、表限定于期望值类表强度情态副词,汉语中更多使用表倾向性、表意愿、表超出期望值的强度类情态副词。本研究扩大了英汉语演讲语篇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文体学的发展与语言学密切相关。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为文体分析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人际意义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之一,近年来这一领域发展特别快,如马丁(Martin)建立了“评价系统理论”.李战予对话语人际功能的全面研究等等。通过运用这些理论成果,分别从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系统四个方面分析两篇航空广告,探讨这些人际手段在广告语篇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借鉴Hyland&Tse(2004)以及Ifantidou(2005)对英语元话语的分类方法,对汉语元话语进行分类,比较英汉元话语在类别上的异同;在韩礼德语言元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对英汉元话语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制约和影响着语言。中英文广告语言就是反映中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方面,中英文广告语言在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二者在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当然,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也是相互交融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评价理论介入系统,对比分析英汉科技论文中介入资源的使用异同,以期为英汉科技语篇的对比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对60 篇英汉科技论文的定量分析表明,英汉科技论文中介入资源在论文各部分的分布不均衡,在两类语篇中的分布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同时,各类介入资源在英汉科技论文中的使用频次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广告语篇中人称代词的关系建构功能——英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称代词作为一个语言学范畴,已经从语法学、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得到研究。从话语分析的视角看,人称代词隐含着人际意义和态度意义。它们在广告语篇中的使用具有关系建构的功能。本文通过对两个广告语篇(中英各一个)中人称代词的考察,发现英汉广告语篇中人称代词多使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它们具有建构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亲密关系的作用,这种关系是通过模拟个人化实现的。同时,英汉广告语篇在人称代词的选择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篇逻辑衔接中的时空关系有显性与隐性之分,翻译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转换一是通过简单的"显性"与"隐性"易位来实现,二是通过"关系转换"来实现。其目的之一是可以丰富语篇对比研究,二是可以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加贴切地再现原文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春怨》原文及其三种英译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有着较为类似的逻辑—语义关系。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来看,汉语注重意合而英语多注重形合。相比之下,原诗更凝练,而英译文传达同等的信息就要比原文使用更多的衔接手段。因此,通过英汉语篇的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探讨古诗英译的得失,更好地欣赏原作及其译文,而且进一步展示了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框架对汉英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思维模式差异对语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汉语言的思维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将着重讨论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在语篇中的体现,进行跨文化与篇章结构对比分析,增强英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语篇组织规律的认识,避免母语的组织规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8.
平行文本是指语篇类型与功能相似的不同语言形式的文本,不同语言系统的中英旅游文本有其各自独特的规律。从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出发,以中国安庆地方美食和英国巴斯风味小吃为例,通过对旅游平行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英汉旅游文本中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对原有的中文文本内容进行重组改写,更加有效地传递旅游文本中的信息,制作出满足外国游客需求的美食文本。从而实现旅游文本的呼吁感染功能,推动美味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检验Kaplan(1966)有关汉语(东方语言)与英语修辞模式差异的论断,我们进行了一项汉语和英语论说文语篇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该研究选取了千字左右的汉英论说文各八篇,按文章的话题相似性分成八组,对其主位推进程序、语义衔接、语段发展方式等一一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汉语和英语论说文语篇在上述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但两种语言中(尤其是汉语中)修辞模式的状况比Kaplan所认为的更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20.
系统功能语法将英语事物语与中心语分离的of结构视为延展数量语识解数量或类属,据语义原则可将延展数量语在次阶上分为表数成分和计量成分。汉语语法区分了数词和量词。本文依据功能语法对英汉数量语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概念维度内汉语事物语可与中心语重合,汉语数量语较于英语次级修饰关系相对封闭。汉英识解基数和确数的共性多于对序数和概数的识解,汉英计量成分都可通过语法隐喻式体现,汉语中计量体现的语法隐喻式更为活跃。表数和计量成分在汉语中有重合和省略现象,英语中不能重合或省略。英语数量结构有属性语或类别语的迁移现象,汉语无明显迁移现象。英汉数量语都可通过人际属性语或隐含意义体现人际意义,除此共性英语数量语可通过亵渎语,汉语数量语可通过重叠结构或添加虚字实现人际功能。汉语量词或数量词的重叠结构或数量语的对仗都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