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道”是相对文化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而言的。政治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是既定政治秩序,文化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则是特定文化传统。当代中国的既定政治秩序是反传统的、基于“党国一体”政治架构的国家主义,本身集文化激进主义倾向与政治保守主义倾向于一身。以此为参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既有的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文化和政治激进主义,极左派(包括新左派和老左派)和“刚性新儒家”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激进主义倾向。萧功秦的“中道理性”论是一种“政治中道论”,试图超越极左派和自由主义的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和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姚中秋所谓的“寻找中道”是一种“文化中道论”,试图主要超越(现代)自由主义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刚性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相较而言,前者具有较大的政治可行性,但却悬置了我们在文化上的努力方向;后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可欲性,但却在根本上缺乏政治实践关照,具有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当代中国的“中道理性”之道,应当遵循“萧-姚律令”,既要具有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亦要具有政治实践关照,并切实基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开展关于“中国理想图景”的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2.
“保守与激进”之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的一个中心话题之一。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是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还是自由主义?二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引发的社会政治后果主要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主要成绩有二:一是认识到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呼吁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中走出来,使得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在现实语境中达到某种均衡性。二是在认同本国传统可以创造性转化的同时,也意识到: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或许更需要激进思想的激励,以唤起整个社会的开拓进取意识。从现代性的坐标来看,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处在保守主义的笼罩之下。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统领、涵盖、弥漫其他思潮特点的综合性的社会思潮,它蕴藏在每一个现代思潮里。被称为三大思潮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就有着密切的互动与对应关系。民族主义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的同源潜流,是三大思潮所共同具有的致思取向、思维特征与"共同观念"。但是,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达可区分为激进民族主义(革命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三种民族主义的次元类型:激进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基本连接点在于通过激进手段建立民族国家;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是建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民族国家,争取国家自由;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契合点最多,以至有的研究者认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4.
徐旭 《天府新论》2015,(2):44-52
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保守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的“保守的自由主义”,所以,保守主义的原始意义既不以进步与否为衡量标准,也不以开放与否为评判准绳,而是参照于自由主义又对立于激进主义,并以反思现代化为本质特征而彰显其审美现代性。作为一个学术术语,保守主义一词在被引入中国而指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思潮时,往往被误用,其意义也随之发生变迁,并历经从消极意义向中性意义的转变。纯粹的西方意义上的保守主义的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论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主义,至于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守成主义一类的试图契合中国论域的新概念其实也存在这一问题而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谯珊 《社会科学研究》2020,5(5):187-196
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近代中国两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分别代表了变革中国的两种政治取向。保守相对于激进而言,非"保守派"或"旧派"之意。清季民初,中国未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保守主义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在现实中找到立足点。反之,激进主义不断扩大政治舞台,以致保守者的命运不得不同革命联系在一起,革命有时竟成为保守主义者的安身立命之处。政治与文化思想保守的尹昌衡,从"忠清"到"反清",最后被迫"归隐"的人生经历,恰是一位保守主义者在不断激进的革命潮流中难以立足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一起被并称为近代三大思潮、三大思想文化流派。对近代激进主义的反思是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下就学术界对近代激进主义思潮的反思作些梳理。一、关于激进主义思潮的起点与发展脉络激进主义的源头应追溯到哪里,其发展脉络如何?学者基于对激进主义的不同界定,对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作了不尽一致的描述。柴文华在把中国近现代的反传统和西化思潮简化为“文化激进主义”后,又把它分解为“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典型的文化激进主义”三个层面。“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7.
对保守与激进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要谈论或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首先必须对两种保守义义和两种激进主义进行区分,两种保守主义,即思想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两种激进主义,即思想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虽然是相对对立的思想态度,但不是绝对对立的两极,两者之间既有对垒也有对话,既有交锋也有交集,既有紧张也有舒缓,既有显性边界也有模糊地带:两者之间有"重叠共识",如均为变革思潮、现代性思潮,均有对国家前途的强烈关怀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归属,均主张融合新旧、贯通中西,均感觉激进与保守可以兼容;两者之间有宽阔的"中间地带",激进与保守之间有渐进论、调和论、折衷论,而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有自由主义;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集,且不断发生分合嬗变,不断进行调适转换;两者之间不全是掣肘、拆台,也有互相砥砺、互相启发、互为修正、互为支持、互相提供思想灵感的另一面.激进与保守是历史进化、社会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正是两者之间的不断调适使历史在曲折中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性格、心态、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充满着矛盾色彩。严复一生中有常为人们提及的两个对立;(1)前期(主要从1895—1910年)文化上激进反传统主义、西学救国论与政治态度上谨慎保守的对立:(2)前期比较进步,晚年转向反动,也就是前期作为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与后期转变为“反动顽固的愈懋老人”的对立。这两个对立,关系到对严复的总体评价,故须作认真的探讨。 一 要探讨严复的两个对立,需要严格区分两对概念;一对是文化上的,即激进的反传统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一对是政治上的,即激进革命论与政治保守主义。近代思想家的情况非常复杂,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不一定赞成激进的政治革命,而国粹主义者也不一定在政治上主张保守主义。大体有四类情形:  相似文献   

10.
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西方不同,在近代中国,除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外,还存在着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社会制度方面,前者主张全面改革甚至革命,后者主张维持现状或少许改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思想文化方面,前者主张西化或全盘西化,后者主张认同、维护传统.中国近代思想家们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联系往往是历史的,而非逻辑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如此的因果关系.一个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在文化上可能是激进主义者,也可能是保守主义者,反之亦然.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都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式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我们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时应坚持如下几个方法或原则: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或原则;二是一分为二的方法或原则;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或原则.  相似文献   

11.
邱家军 《兰州学刊》2006,21(4):110-111
西方政治学传统的根基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保守派使之趋于保守,激进派则使之趋于激进。因此,按照其所采取的左翼、中间派和右翼态度,自由主义又可以分为激进主义,温和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三类。虽然西方也有不少学者将三者并列,但是实际上它们都是自由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就这种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作一个大概的说明,就可以了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概貌。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般把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分为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而民族主义是这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就"五四"前后的民族主叉与激进主义的关系而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尤其是一战后世界范围内民族自决或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促使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生转变,即从反满转为反帝,并提出了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主张,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既具有国际主义和阶级斗争精神,又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从"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来看,一方面自由主义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使它更具有了现代性;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对归属、忠诚以及团结的强调,也推动了自由主义的本土化.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由于在寻求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上脱离本国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将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传统全盘照搬到中国来,因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等民族主义思潮高涨之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民族主义的主流.至于保守主义,在激进的社会形势中以更冷静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深刻地提出自己构建现代化民族国家的理论并积极地进行实践.保守主义对文化的民族性与继承性的重视丰富了民族主义的手段,使之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3.
马志强  刘歆立 《兰州学刊》2006,(8):52-53,63
“五四”是一个张扬激进主义的时代。它以思想启蒙为指归,但为什么它没有沿着欧洲式的启蒙道路走,相反却采取苏俄式的激进方式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在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作家的文学观以及现代文学史叙述作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沉浸在历史的具境中的角度真实地考察“五四”激进主义的发展轨迹和在历史上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在 90年代初期 ,进行过激烈的交锋 ,到了世纪末的最后三年 ,学术界谈论的“主义”则主要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诸多联系 ,以及与民族主义、社群主义的若干关联 ,使得自由主义成为世纪末中国思想论战中最为尖锐的场域。本文通过分析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出场中所形成的三种不同姿态 ,即自由主义的推进者、自由主义的反对者、自由主义研究者的考察 ,认为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有其自身不可否认的合法性 ,但仍需要寻绎自己的有效性边界 ,使自己成为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参与了中国现代人格的建构过程。五四启蒙主义反对传统人格,也就是鲁迅命名的阿Q人格。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人格理想,这个人格理想的分裂包括两种不同的人格:狂人人格与费厄泼赖人格。激进主义的理想人格是狂人型的革命者,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人格理想则是所谓的"费厄泼赖"型人格。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时代中行人格传统,同时又具有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层面的统治危机导致了文化层面的认同危机.在此期间,多种文化思潮相互交织,形成了文化多元局面,即文化的保守主义派、自由主义派和激进主义派并存.由于马克思主义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了当时中国国情,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唱反调”的批评即西方文学批评中的“求疵的批评”,它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批评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流派、社团之间的相互批评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的方面,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相互之间存在着争论和批评,小的方面,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内部又有分歧和争论。所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流派众多,社团林立,文学理念、风格各异,因而批评和论战比比皆是。这些批评和论战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则完全相反。文学批评对很多文学批评者来说,不是出于对文学的责任,不是出于对于文学本身的热爱,不是出于追求真理的信念,而是谋生的手段。既然文学批评是“谋生的手段”,那么,最大限度地利用文学批评这种职业来谋取利益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从这种人际关系和物质利益出发,“作揖主义”、“好好主义”便成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普遍现象。其结果是,既害了文学创作,也害了文学批评本身。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文化激进主义思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社会的文化景观色彩斑驳 ,姿态各异 ,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蜂起。对此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加以概括 ,比如政治的、哲学的、艺术的等等。从一般社会文化的角度上看来 ,不妨把各种各样的思潮归纳为三种 :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改良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这三大社会文化思潮与其政治立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大体上说来 ,文化保守主义坚持一种民族主义的政治立场 ,文化改良主义持守一种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 ,而文化激进主义则抱持一种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一、文化激进主义的判别标准从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来看 ,关于“文化激进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文化保守主义的内涵“保守” ,习惯上是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使用的 ,指在政治倾向方面不求变革 ,希望维持现状。有的学者认为 ,文化保守主义 ,就是指当代中国知识界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种态度。其根本特征是以继承、弘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 ,要求以民族文化传统为本位 ,熔铸西方文化。这种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也可以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或激进主义者。有学者认为 ,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充分褒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优长 ,…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俞祖华 《齐鲁学刊》2001,5(2):48-55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有如下几组类型:以汉族为体认单位的排满思潮和以中华民族为体认单位的反帝思想、或称之为“小民族主义”与“大民族主义”;传统民族主义与近(现)代民族主义;族类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革命性的激进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与复古型民族主义。从各种类型的民族主义演变、消长的格局中,可以看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流价值为“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理性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