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学术月刊》2013,(1):5-12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客观、准确地对每个年度的学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由《学术月刊》编辑部与《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在规范程序、不断提高评选活动权威性的基础上,经过读者调查、学者推荐、专家评议、投票确定等程序评选出来。现公布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月13日,由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共同主办的"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发布会暨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展望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高教学会等机构的领导、学者以及期刊、媒体代表共100余人参加发布会。"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旨在梳理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成果,聚焦学术热点,反映和记录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自2003年始,该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12届,逐步发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1月9日,2019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发布会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望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此次发布会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光明日报社理论部和《学术月刊》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分别致辞,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发表讲话。光明日报社理论部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是一种综合的、高品格的学术话语形态,具有民族性内涵、科学性内涵和大众性内涵。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这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其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其"走出去"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统、道统和学统,使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成为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主流,成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自觉和坚定信念,充分表明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理论创新的自觉.当前,面对风云变幻的世情,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国情,迫切需要我们用更高的理论自觉、更坚定的理论自信,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创新是社会科学的灵魂,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际、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中国的哲学研究虽然没有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但在平静中显露出某些新的端倪和气象。本文选取几个比较有学术和思想意义的热点或重点问题,试图通过简要的评述,以显示这些新的端倪和气象。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谓中国哲学,不是指现行体制下的二级分支学科,而是指中国的哲学或在中国的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  相似文献   

9.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与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实践为对象,以总结人类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规律为宗旨。因此,哲学社会科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因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就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就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滋养,就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7,(3)
<正>近年来,国内人文学术研究日益繁荣。并正在发生深刻变迁。为及时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问题,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合开展了"2016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这也是我们连续第三年举行这一评选。最终评出的"十大热点"内容如下:1.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本土化"渐成人文研究之主流取向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溢出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月刊》2012,(1):5-13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过程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客观、准确地对该年度的学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从而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由《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在规范程序、不断提高评选活动权威性的基础上,经过读者调查、学者推荐、专家评议、投票确定等程序评选出来。现公布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前  言 在刚刚过去的 2 0 0 3年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领下 ,呈现出无限生机与奕奕风采。学术理性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现实、研究现实 ,形成了一大批学术热点。这正是学术繁荣时代来临前的瑞兆。在这一形势鼓舞下 ,我们《学术月刊》与《文汇读书周报》两家联袂发起“2 0 0 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 ,努力反映这一振奋人心的时代风貌。评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创建社会关注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贴近社会的良好的学术氛围与社会氛围为宗旨 ,以学术性、…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结束之年,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承上启下、继续深入发展的一年。探索和记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之路,关注和梳理在把握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光 《学术界》2012,(1):231-233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也是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斯诺命题”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学三十年:从取经到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8.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描绘了战略目标,确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稿约     
正《江苏社会科学》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社科百强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本刊设置重大理论热点研究、海外中国研究、区域发展研究、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栏目,注重学术性、理论性、探索性。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赐稿。本刊2014年重点选题如下: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世界经济问题研究;区域经济研究;江苏经验与江苏发展研究等。法学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民商法研究;经济法研究。政治学中国政治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20.
信息传递     
《学术月刊》2012,(12):108
2012年11月17日,由《学术月刊》编辑部、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研讨会(杭州分会)"在杭州市召开,《学术月刊》编辑部田卫平、沈敏、王胜强、张曦、周奇、盛丹艳出席。2012年11月25—27日,由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和南国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