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绘画与诗歌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却日益呈现出了融合的趋势。其诗画融合的生成机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实相生:诗与画的相似相容;二是艺术语言的不同:诗与画的相异相吸;三是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审美观。诗画融合的艺术形式则表现为诗意画(以诗为画)、题画诗(以画为诗)、诗画合一(诗画一体)和图像诗等四类。古代画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中国当代画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敦煌发现了一些西晋墓画.敦煌早期壁画的部分内容与敦煌墓画中的部分内容很相近;西晋墓画的一些内容直接进入了敦煌壁画;两者的联系还说明莫高窟当时所具有的中原风格,不但是传自中原的南北艺术融合的产物,也是传自西域、印度的佛教艺术风格与敦煌本地的汉晋艺术融合的产物.在空间上、在时间上、在艺术上两者都是近亲,敦煌西晋墓画是敦煌壁画的另一个源头.  相似文献   

3.
对于徐志摩的诗歌,人们多以韵律的轻盈、意象的新颖美妙以及艺术风格的飘逸灵动论之,至于其中蕴含的绚丽色彩、风格各异的绘画艺术却没有人提出来专题探讨。本文从诗歌意象的组合、色彩与个性情感的关系、西洋画与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方式及绘画美的动态表现四个方面进行论析,阐释徐志摩作为天才的诗人与学者,如何在诗与画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中寻求契合点,成就其诗歌艺术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4.
一古典主义的美学和艺术,总是把再现和表现朴素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表现艺术中有丰富的再现、摹拟、写实的因素,在再现艺术中有浓重的主观、表情、写意的成分,再现和表现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不象近代艺术和美学那样,把二者分化出比较纯粹的表现艺术(如音乐)和比较纯粹的再现艺术(如绘画)。这是由古典艺术和美学共同的和谐美的本质所决定的。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其实不止王维如此,应该说整个中国古典的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特点也是如此。正如张舜民所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跋百之诗画》):叶燮说:“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己畦文集》)。诗和画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5.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一开始就是客观世界作用于艺术家头脑中的观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都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以及由这个现实决定的社会审美意识。大庆版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萌生具有着与其他版画群体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变异金海英雄史诗,是人类特殊历史发展阶段──"英雄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艺术从前艺术到真正艺术的转变。英雄史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和其他一切文学现象一样有着自己萌芽、形成、发展、变化以及逐步消亡的客观历史过程。有关蒙古族英雄...  相似文献   

7.
诗和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画能观而不能言 ,诗能言而不能观。造成这一差异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两者使用的符号不同 ,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诗以语言文字符号表情达意 ,画则以线条、颜色来表现。中外理论家又指出 :在这两种不同的艺术中还存在着相通之处。“画是一种无声的诗 ,诗是一种有声的画”① 这是十七世纪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所言。中国宋代诗人苏轼也指出王维的画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可见诗、画都在某种程度上冲破了符号局限 ,拓展了表现天地。本文试图从诗画互通的客观条件、主体意识和文本表现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客观条件1、毛…  相似文献   

8.
褚潇白 《社会科学》2002,15(9):67-71
拜占廷圣像画充盈着一种精神性动感。基于它所诞生的中世纪特定宗教氛围 ,作者尝试从视知觉心理学范畴阐明这种动感在一定艺术话语情境中的表现形态、构成要素 ;并进一步从宗教理解的角度对发生在圣像画和欣赏者之间的精神对话及作为其张力结构的内在规定性属性进行初步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体论证王学仲在我国,标志画体的各种不同画风流派的区分,与外国不尽相同。外国绘画主要是用艺术上的"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加以区分,而中国则是用"体"、"样"、"宗"加以区分。但用"派"区分的中西却都有,而且以"派"命名的还占大多数。我国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画的国度。作为姊妹艺术的中国诗与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聪明智慧与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文明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画上题诗,作为中国人心理意识结晶的艺术形式,应是“一部揭示人的本质、力量秘密的书”(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国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画上题诗始于宋代文人画崛起的时期。不过,中国的诗与画早在汉代就开始有了联系,并且相互影响沿着同一道路向前发展。诗与画的结合,经历了从单纯为诗配画,转为为画题…  相似文献   

11.
动画作为独特的艺术传播类型,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动画艺术的美学衍生及艺术想象机制主要表现为“以夸张写意的形象触发人类的直观经验”:对人类运动崇拜和“以静制动”游戏欲望的激发,以独特的想象体系复苏人类童年时代的视觉经验。从动画艺术创作机制来看,动画体现了艺术假定性和想象可能性、艺术真实性与影像虚拟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山水诗与山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画都是传神写貌、抒情言志的艺术形式。而中国的山水诗与山水画之间的相通相融之处则更多。但作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诗与画自然也有不通之处。二者的一致性、互补性扩大了彼此的表现范围,丰富了彼此的表现手法;而他们的不同处,则又体现了两种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不同的艺术功能和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13.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继承、吸收和综合了人类不同艺术的诸多表现方式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影视作品比其他艺术形式能更有声有色地反映生活、模拟生活、再现生活。其逼真性是人类已有的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但逼真地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并不是影视艺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俄国象征主义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象征性与探索性的结合。其象征性包括强调“应和”和重视多义性两个方面;探索性则表现为通过音乐性和视画性体现出来的在诗歌语言、音响、造型方面所做的大胆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俄国象征主义的艺术创新,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佘国秀 《天府新论》2018,(4):129-138
20世纪西方汉学家和艺术史家运用现代性知识话语,全面建构中国艺术史。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对中国文人画“情有独钟”。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中涵盖人物、山水、花鸟题材的独特绘画门类,因其“出位之思”、画家身份界定、画作构成要素、诗意追求、情感表现等因素而备受青睐,成为西方艺术史界广泛认同的中国绘画艺术最高境界的代表。西方现代知识性话语对文人画的擢升与标举,体现了中国文人画传统与西方现代学术规则、话语方式的表层通约性。西方学者在建构中国艺术史的过程中,解构与建构并存,湮没与擢升共现,“立”与“破”同在。被称为“心画”和“心印”的文人画,游弋于绘画和文学的区间,携带了浓厚的现代性气息,符合西方艺术由模仿再现走向直觉表现,西方艺术史撰写由对视觉艺术的语词性再创造走向分析、阐释的主流话语模式与学术规则。文人画的标出性特征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密切相关,是西方学者建构自身价值体系的一个“他者”注脚。  相似文献   

16.
连晓红 《理论界》2012,(12):93-95
笔墨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它承载着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和审美内涵,是中国画的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画的不同时期里,它以骨法用笔,化墨彩风韵,呈千姿百态,构成了历代传承的经典之作。现今我们不单从表面与形式上去理解,而是更要从理性上去认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彰显笔墨本性,跟随时代的发展,从而创造出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绘画作品,使中国画笔墨走向多元化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结构之于作品,犹书法之间架,绘画之构图,须经精心筹画之后,方见其独运之匠心。《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其艺术结构经过罗贯中的谋画运筹,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毛宗岗加工改定的《三国演义》与罗贯中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整体艺术结构方面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本文引述均依毛本《三国演义》)。本文拟仅从其整体结构方面粗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艺术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印章,在中国画各种艺术因素的整合过程中,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构成了完美的艺术整体。印章的使用,在中国画创作中显示出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今天,凡从事中国画艺术活动的画家,在完成其画稿时,必在画上钟以印章,这几乎成了一个固定程式。遗憾的是,以往的中国画理论研究,对印章的使用规律及其所产生的艺术魅力阐述甚少,系统深入的研究更乏涉及,作为对中国画艺术的整体研究,急需补上这一笔。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探,旨在“抛砖引玉”。印章原本只是一种证信之物。据考,它发端于周朝…  相似文献   

19.
文学研究会主张"艺术为人生",首先是指艺术要表现人生,其次还指艺术要起到唤醒民众激励人心的作用。在创作方法上则倾向于现实主义。提倡客观描写,实地观察,还强调作家的主观修养、精神力量和"浓厚的感情"。与为人生的艺术相一致的是他们译介工作,主张多译能帮助读者认识人生的作品,又特别注重俄国和东北欧被损害民族的作品。在艺术与人民的关系上,他们相继提出了平民文学、民众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诗歌为文学(语言)艺术,有人称之为时间艺术、表现艺术、听觉艺术;绘画为造型艺术.有人称之为空间艺术、再现艺术、视觉艺术等;两者分属不同的艺术范畴.为不同的艺术形态。从各自不同的修饰语看,它们从创作过程所运用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及艺术构思.到艺术品的审美特点风格特色等等,都有着分明的界限和严格的区别。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处理对象区别诗和画:“就处理对象说,诗属于精神哲学.画属于自然哲学;诗描绘心灵的活动,绘画研究身体运动对心灵的影响。”(《笔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人们更断然区别诗和画,德国的莱辛从创作角度区别诗和画:“只有那些搞不清诗、画两者界限的诗人们、画家们,才会继续把‘诗如画’当作金科玉律;绘画凭线条和颜色,描绘那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