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师入职教育是美国为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并日渐受到重 视。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开始实施初任教师入职指导,现已形成一个包括指导原则、入职目标、构成 要素、培训模式和入职评价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入职教育体系,并成为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 而也形成了美国教师教育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师教育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和发展时期,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逐步分离的趋势下,教师教育实现开放式办学,应从办学模式、教育内容、教育体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是21世纪国际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趋向。与其它专业相比,教师专业具有"双专业性"或"边际性"的特征。教师专业化要求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我国原有的独立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走上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轨道。要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确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理想的"教师形象";二是确立相应于理想的"教师形象"的教师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教师教育的发展,我国高师院校也进入了新时期。面临新的挑战,高师图书馆要建立具有教师专业发展特色的馆藏资源,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功能,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更好为教师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对高技术素质教师缺乏的高职院校尤为重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在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在职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实践、专业技术理论与能力、职业资格认证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职前开始的观念基本确立,但职前教师教育仍在传统的技术型教师培养模式下运行,因此,构建可行的"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就"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群体由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学科体系。从1986年至今,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到1995年时期以区域性研究起步的奠基阶段,1996年到2005年时期以"借鉴"为特征的拓展阶段,2006年至今以"分析"为特征的深化阶段。以区域研究起步,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介绍和借鉴,进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力量,试图以此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特殊性,有效实现美国经验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情绪能力是21世纪教师所必需的关键技能。作为社会情绪学习运动的先导者,美国联邦政府、高等院校、地方学区以及专业组织为提升教师社会情绪能力提供了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美国通过完善教师专业标准、改进职前教育课程、强化在职教师培训和改革教师评估系统等方式,提升教师社会情绪能力,弥合美国教师教育中的"社会情绪鸿沟"。  相似文献   

10.
美国师资培养机构经历了由最初的中等师范学校到独立的教师学院,进而过渡到综合大学教育学院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师资培养重要环节的教育实习制度也从自发走向自觉,专业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传统实习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美国教师教育领域出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城市教师驻校培养模式、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等新的实习模式,体现出更为强烈的专业化色彩。美国教师教育实习制度的专业化特征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有极为现实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依托良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德国通过"精心选拔教师、精细设计培训"的特色教师培养体系,打造出了一支"敬业、专业、职业"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我们应借鉴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经验,有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打造一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教师信念的建构对于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了一位外语教师的反思日志等文本,揭示了普通外语教师的教师信念建构和职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证明,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存在四个阶段:初任期、职业发展的初步稳定期、职业发展的犹豫期、职业发展的稳定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职前知识、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和自我反思影响教师发展的进程;“教书育人”的教育信念是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和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大学设立“E津贴”是为了回归“教学本位”,让更多教师用心从事教学。然而,“E津贴”是站在“行政本位”立场促进教师发展的外因,还没有站在“教师本位”立场深入到教师主体性这个内因,预期效果不容乐观。大学要回归“教学本位”,靠的不仅仅是对教师外在的奖励,还要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引导教师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从注重外职业生涯发展走向注重内职业生涯发展,建设超功利的教师文化,最终促进“教学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我国高职教师存在学历层次偏低、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师资培训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应引入先进的职教理论,多渠道进行"双师型"师资培养,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标准评估体系是对美国教师认证体系的创新,它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改革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该标准对我国制订教师专业标准有着重要启示:重视教师专业标准的建立;成立一个优秀教师认证的专业组织;为认证优秀教师制定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和标准;制订标准需要充分研究,立足长远。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师德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在新时期,要用发展观的思想赋予师德教育新的内涵,从因材施教、青年教师的培养及如何理解和关爱学生等方面对师德教育进行探讨,从而使它变为教育的源动力,开启心灵的钥匙,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赋予了教师教育许多新的理念和内容。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教师主体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趋向,是教师走向成功的自然选择。经验性学习、问题性学习、自我导向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等是教师主体学习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教学具有学术性特征,走向教学学术的发展路向是对“全能型”教师发展范式的否定,并已成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和新内容。教学学术可以平衡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使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回归大学教学的本真。在教学学术的理念下,大学教师需要广采众取,完善知识结构成为博学型教师;需要投身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成为反思型教师;通过广泛交流成为智慧型教师;需要善于整合资源成为创造型教师等方略来完成自己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键事件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或突如其来的事件,经由教师创设而成。教师依据一定的路径和步骤把教学中发生的普通事件创设成关键事件,能够加深对教学和自己的理解,形成较高的专业判断力,从而带来外显教学行为的改变和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