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舆论界多年来存在一种声音,批评中国执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应当承认,这些批评也有言之成理和值得引以为戒的一面。历史地看,重商主义融财富聚敛、贸易保护、工业扶植、就业促进、政府干预、强权打造于一体,是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富强之策;但与此同时,重商主义也指称那种国家权力过度干预经济活动、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并将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的负面经济政策。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中国不妨顺着有关批评的思路,认真反思自己一味出口创汇、依赖与美国经济大循环、放低社会和环境等标准、国内消费需求受到抑制这样的片面重商主义发展模式。外贸乃至对全球化的参与理当服务于改善本国民众福祉这一更高的目标,在此问题上不能本末倒置。要纠正目前失衡的经济政策,必须同时深化社会和政治等部门的改革,否则,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科学发展等等,将难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时代,中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原有的制造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中国能否抓住这次契机保持稳定增长,关键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而对外经营安全性、融资能力、创新能力等要素均与企业竞争力显著相关,是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充分把握新机遇,应通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国际智慧军团等措施来综合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的平衡调整意味着中美两国经济增长动力的缺失,缺乏持续存在的经济动力。美国再平衡政策关注的焦点不在于经济失衡本身,而在于失衡调整过程中国家相对实力的变化和长期战略受益。在缺乏重大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情况下,当前中国经济的定位仍然在于制造业出口大国地位的维持和巩固。  相似文献   

4.
利益关系调整与中国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评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与现实感受反差入手,论述了中国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的三大矛盾,指出利益失衡是诸种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收入分配关系的失衡和扭曲作了分析,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应以富民为核心,调节利益分配关系,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调整利益关系,确保净福利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不平衡发展模式主要来源于美国负债型的不平衡经济增长模式。2008年金融与经济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制造业振兴战略是美国走向再平衡发展的核心战略。通过观测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调整与制造业复苏的现状,分析美国制造业振兴的基础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复苏与经常账户再平衡调整正在同步进行,并向制造业长期复兴的趋势转换。  相似文献   

6.
历经改革开放和甲子华诞的转型中国,2010年临界发展的重要节点。这~方面因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的多领域改革继续向纵深试水,一方面从中观层面看,贯穿全年的“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关联中国经济一个时期的路径,也将显现对世界经济的相关效应。观照此两翼,中国经济将再度面临转型。  相似文献   

7.
周文夫  彭建强 《河北学刊》2012,32(5):123-127
中国经济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转型更为迫切。中国经济转型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向实体经济的回归,也使中国经济转型面临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针对当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本文提出,应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相互包容性增长模式,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从关注与顾及他国和地区利益中实现自身利益的增长,最终形成一种和谐共赢、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8.
以次贷危机为引爆点的美国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向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虽然目前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冲击不太大,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中国应当努力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间构筑一道防火墙,防止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向金融领域和其他行业蔓延.因此.我们在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应灵活而充分地运用利率、中央存款储备金率、汇率等货币工具,使我们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扩大内需,妥善地处理好就业问题,真正稳定实体经济,刺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虚拟经济的发展正在由探索阶段转向升华阶段.这是虚拟经济的新起点,中国应当更主动、更积极地发展虚拟经济,但必须注重规范,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与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对和谐世界新理念的理解与界说正处于热烈讨论之中。对这一新理念应从价值指向、政治诉求、学理要义三个方面予以审视和挖掘。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中国反思并重新确立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外战略的标志性成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型,涉及意识形态、国际定位、外交哲学。这一战略转型,无论对于中国本身还是对于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以来,在中国高储蓄率的支持下,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再杠杆化"政策成为中国成功应对危机的一个显著亮点,使中国成为第一个从全球"大危机"中走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给定中国的高储蓄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一基本事实,我们认为巨额储蓄不但是中国成功应对危机的有利条件,而且也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复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关键在于通过国内和国外经济与金融政策的重新布局,一方面提高储蓄资金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不断纠正国际收支失衡,从而为经济的复苏奠定稳固内外经济基本面.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兰州学刊》2010,(1):64-67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多集中于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力。不可否认,滥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由资本逐利本性和实体经济部门低利润率共同耦合作用下的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文章从分析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入手,说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载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必然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只是实体经济矛盾释放的形式,应对危机必须从实体经济入手。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正从最初的次贷领域向全美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蔓延,影响范围逐渐波及全球,中国也不能幸免。尽管吉林省经济外向度较低,相比沿海地区所受影响较小,但长期的不利因素却不容忽视。在深入分析研究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正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敬琏 《河北学刊》2004,24(4):39-46
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转型中 ,随着改革的深入 ,社会所面临的诸种矛盾有日益加剧的可能 ,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推动改革前进。政府通过消除对改革的阻碍、建立新体制的基础设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弥补市场失灵、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工作加速社会转型。在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 ,政府还必须推进政治改革和加强自身的建设 ,最大限度的消除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14.
受主要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等综合因素影响,2011年世界各国经济出现集体减速的征兆,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加,总体形势十分严峻,但世界经济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速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和发展路径出现新的变革,亟需构建一个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转型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多样化的制度安排,促使对转型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用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代替所有制分析。本文认为,与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不同,所有制分析由于注重交易关系背后的生产关系,注重社会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因而更具科学性。但混合经济的出现对所有制分析范式提出了挑战,因而对所有制范式的研究也应当不断深化,本文最后对所有制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操作略有差异,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最终都会引起货币供应的变化并极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失控的风险。在分析中国应对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应增长不均衡及货币政策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面临货币政策制度变迁的观点,认为双层货币制度安排是实现后危机时代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资源型地区经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上下游产业关联,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冲击必然传导到资源型经济地区。资源型经济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受冲击程度更深;同时,扩大内需政策在资源型地区发挥政策效应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扩大内需政策重点应突出短期效应强、对本地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领域,以确保资源型经济地区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8.
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意义是广泛而深刻的,政府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产业进行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直接影响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股市,汇率,实体经济.亚洲各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外需的不足,拖累这些国家经济的下滑,并且开始影响实体经济,企业利润下降,导致中小企业破产,失业率的上升,购买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世界经济正经历历史性变化,进入了一个"弱势低速增长的长周期"。金融危机在2008年的爆发、欧美国家福利问题、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进入弱势低增长周期等几大全球性主流问题,其关键诱因均在于全球经济缺少新兴产业的支撑。新兴产业通常具有创新性、成长性、战略性、带动性等主要特征,其孕育与兴起不仅构成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的主动力,更是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历次高速增长期均主要依赖于新兴产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新兴产业的兴起与新旧产业的叠加支撑着欧美国家的高福利。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的弱势低增长的现状,使其回归中高速增长,进入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周期,必须依靠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发挥新兴支柱产业自身的增长拉动、驱动效应,对经济结构的改造以及其与传统产业改造间的双重叠加效应。这也理应构成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