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20世纪20~40年代,<良友>画报从不同的方面满足了当时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在中国画报史上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从真实的时事报道、立体的都市生活、丰富的西方图像、时尚的女性形象等几个方面,对<良友>画报内容的时代特色进行探究.对于揭示"良友遍天下"的原因,研究中国现代报业史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予且的早期散文较多地刊载在民国时期的《良友》画报上。这些散文在内容上以市民生活为表现对象,认同市民价值观念,重视日常生活的意义;在艺术上以丰富的日常知识作为基础,以生活中的小智慧加以调适,在肆意放谈中呈现出浓郁的市民趣味。这种趣味性呼应了《良友》画报的编辑宗旨,与画报的日常生活图景相互映照,满足了庞大的市民群体的文化消费需要,对海派文学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读图时代的绅商、大众读物与文学--解读《北洋画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报作为大众传媒介入公众生活始自晚清的《瀛寰画报》和《点石斋画报》。此后办画报虽成一时之风气 ,但并未真正风行起来。 1 92 6年 ,上海、天津先后出现了《良友》画报和《北洋画报》。这两份画报的诞生 ,标志着大型综合性现代画报已然崛起 ,而且将改写画报的公众形象 ,使画报发展进入新的时代。此后许多画报应运而生 ,即证明了这一点。以天津为例 ,从《北洋画报》创刊的 1 92 6年 ,到其停刊的 1 93 7年这 1 1年中 ,至少出现过 1 7种画报 ① 。画报的繁荣 ,离不开读众的参与认可 ,其繁荣正表明读众对画报的青睐 ,对“图”的热望已成为一…  相似文献   

4.
吴果中 《云梦学刊》2007,28(3):37-39
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效力行驶对民族国家的整体营建,是中国报人传播事业的文化特质。以《良友》画报为个案进行分析可以见出,中国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与民族国家想像性建构之间表现出一种互动联系。  相似文献   

5.
张伟 《学术月刊》2023,(7):152-162+203
作为革命话语对大众传媒的征用与改造,《晋察冀画报》不仅代表着革命话语与群众路线对抗都市消费话语的成功实践,也创构了20世纪上半叶“解放”观念视觉表征的审美范式。无论是双语结构的“图—文”互文、主题与图像形式的对比性设计抑或象征民族精神的隐喻符号的呈现以及人物肖像特写的神话性建构,其修辞性的视觉表征架设了影像形式与政治鼓动之间的潜在关联,使得基于修辞的视角理解画报意指成为可能。而“摄影武器论”与“延安文艺讲话”则从语境层面铺垫了“解放”观念修辞表达的深层动因与内在逻辑。《晋察冀画报》的“解放”书写与其说是晚清至民国画报启蒙表征的基因使然,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在掌握权力话语进程中提升自身文化配置的内在诉求,其对视觉文艺观及大众文化观的接纳与改造不仅成就了《晋察冀画报》的价值定位,对当代中国的视觉文艺建设同样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6.
《时事画报》是广东最早的石印画报,为广东近代著名刊物.多年来,有关史志在介绍《时事画报》时通常讲:发起人为高卓廷,编辑者为潘达微、何剑士、高剑父、陈垣等人.  相似文献   

7.
《北洋画报》封面自20世纪30年代起转向对爱国女学生及女运动员的热衷,她们作为“新女性”的代表,显示了《北洋画报》在政治意识形态和时代审美趣味变动下的积极选择。但是,这些女学生形象表面的现代化并不能消解其意识形态上的保守性,其表述具有调和现代与传统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点石斋画报>是中国第一份新闻学意义上的画报,关于该报的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点石斋画报>的研究纠结于其在新闻史上的定位与画报的终刊年代之类的问题;80年代对该画报的研究趋向系统化;90年代后开始形成几大主流观点.步入21世纪后,对<点石斋画报>的研究从单一领域发展到多个专业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涉及的学科有历史学、文化学、管理学、科技史、妇女史、风俗史、宗教学、传播学、图像学、印刷史、医学等.近年来,<点石斋画报>在美术学上的研究价值也慢慢显现出来,这正是学者的关注点由画报内容向画报形式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清末在广州出版的《时事画报》及《赏奇画报》,发表了为数众多的戏剧演出图画。由于这些作品大体采用写实手法,且图说互用,故可从中看出清末广府戏剧演出的大概状况:一是祭祀演出占有很高比例,二是演戏肇祸现象屡屡出现,三是戏剧改良如火如荼,此外还可以从中得知粤剧演出的其他风俗、戏班情况及当时城市剧院、农村戏棚的形制情况等。画报作者站在维新立场,客观上提供了难得的、形象的戏剧史料,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从新发现的庚戌新军起义资料谈起黄大德一最近,笔者在《时事画报》上发现了一批关于庚戌新军起义的资料,对于研究是役颇有重要价值。新军起义始于己酉年大年三十,终于庚戌正月初四。时隔仅半个月,正月二十日出版的是年第一期《时事画报》,便刊载了12幅题为《新军变...  相似文献   

11.
鹿咏 《河南社会科学》2023,(11):108-115
作为《点石斋画报》“低调启蒙”的表现形式,器物叙事既是画报对“西学东渐”社会语境的视觉回应,更是其承载“现代性”启蒙的可能性路径。画报以“图-文”互文的表意格局强化了器物叙事的“事件性”出场,以民族图像符号的跨场域移植与虚拟场景的审美建构推动了西方叙事语境的中国在场,以中西绘画话语的时空并置来营造文化场域的对话机制。尽管这一修辞性的视觉建构更多出于彼时办刊的条件所限,但因地制宜的视觉改良却成就了画报表征“现代性”的独特形式,也使得考察画报视觉形式与潜在启蒙意指的关系更为可能,它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点石斋画报》政治属性的理性认知,对当代视觉文化的意识形态建构同样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2.
争鸣的园地作者的良友刘嵘(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学术研究》创办迄今,已有40个年头了。追忆她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体现一种民主、团结的宽松氛围,成为争鸣的园地,作者的良友,硕果累累,而获得多种优秀期刊的荣誉。可喜!可贺!回想,在拨乱...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本文就《红楼梦》如何写女性进行了初浅的探讨,认为在贾宝玉意淫之下,《红楼梦》中女性是“闺阁良友”,是受喜爱和倾慕的对象,从而证实了在当时封建礼教及各种清规戒律之下,《红楼梦》的女性很难摆脱自卑、自抑及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14.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城市通俗读物,它不仅反映了晚清现实生活,同时传播了新的思想和观念,扩大了时人的思想视野。画报中出现的许多儿童形象,描绘了当时儿童生活的众多方面,体现了时人的儿童观念,对近代儿童观的形成既有显著的推动力量,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鲁迅的学术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他在《红楼梦》研究中提出的一系列学术观点、使用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红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影响很大。对此,"鲁学"研究界和"红学"界的看法基本一致,只是在鲁迅的《红楼梦》研究是否自成体系方面还存在一定分歧。本文无意对这些分歧进行辨析,只是认为鲁迅的《红楼梦》研究值得从学术思想发展史角度进  相似文献   

16.
1928年6月,北伐基本完成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重心迅速转移到南方,平津地位一落千丈。在此背景下,《北洋画报》对"天津"的关注大大超过以往,表现出本土文化转型的趋势。《北洋画报》"时事传播"的重心也转向天津本埠新闻,出现了图像天津和想象天津的高潮,具体体现在"天津现况写真"、"专页刊"以及"市花"选举上。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今昔物语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被引介到中国,此后不断被翻译、研究。这些都是该部作品在海外传播的重要方面。《今昔物语集》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显示出不同的特色。中国人也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阅读和阐释这部作品,丰富了它的价值与意义,使其更具世界性。  相似文献   

18.
安阳师专艺术科教师王宏剑的油画《奠基者》在“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中获银牌奖。一九八四年《河南画报》第四期上发表、介绍了《奠基者》。建国三十六周年大庆时,中央电视台将《奠基者》同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起,作为近年来的文艺成果进行了播展。  相似文献   

19.
陈平原 《学术研究》2003,(11):112-126
晚清传教士大规模参与报刊及出版事业,在引进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书刊的面目,促成了以图像叙事的潮流。如果说《点石斋画报》代表了中国人“以图像为中心”的叙事策略正式确立,那么此前的《教会新报》、《天路历程土话》和《画图新报》则可看作是这场至今仍在上演的历史大剧的“序幕”。《教会新报》最具特色的图像是叙事性质的“圣书图画”,以图像为中心,讲述《圣经》故事; 《天路历程土话》的三十幅插图展示了天路历程的主要情节,如同中国“绣像小说”传统一样,这些图像本身具有某种独立性,客观上具有独立叙事的功能; 《画图新报》的连续性漫画,讲述趣事,以文配图,开创了图像叙事的新局面。从“图说”《圣经》故事到“绣像”《天路历程》,再到“漫画”日常生活的这一世俗化过程,不仅展现了具体图像本身的意义,更体现了图像制作者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考察古代小说创作、流传的特定视角,具有重要研究价值。20世纪以来,学术界有关古代小说命名的研究成就显著,值得我们加以深入总结与探讨。本文从古代小说命名整体、《水浒传》命名、《金瓶梅》命名、《红楼梦》命名、元明清其他小说命名等五个方面对此加以评述,并在文献统计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以来有关古代小说命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