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介休     
曹昌智 《城市》2004,(4):59-59
介休,在多如繁星的中国城市里鲜为人知.然而熟悉中国历史或者了解寒食节的人,对与介休息息相关的介子推或许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2.
周琴 《老人天地》2014,(4):32-33
4月5日,农历三月初六,这一天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传说与历史之间:介子推并非被烧死
  关于清明节,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春秋时期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流亡,介子推忠心护主19年。后来重耳回晋国当了国君,介子推不肯受赏而隐居。晋文公重耳搜绵山找不到他,便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肯出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每年清明之前几天不生火,只吃冷食,谓之“寒食”,寒食第三日即为清明,这便是清明节的起源了。  相似文献   

3.
人生在世,利欲之心在所难免,很少有人能够在功名利禄面前不动心。但也有例外,这里要说的就是春秋时期一个甘愿放弃功名甘当隐士者的故事。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公子重耳自少年时起便以好士闻名,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贤能之士,比较知名的有狐偃、狐毛、赵衰、先轸等,介子推也是其中之一。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公子  相似文献   

4.
葛山 《老人世界》2008,(4):29-29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农历三月,故又称“三月节”。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传说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之死。每逢清明,人们往往带上食品香烛到介子推墓前凭吊,后来就成为祭奠已故者的扫墓活动流传至今。扫墓开始称“墓祭”,到了唐宋,扫墓最为盛行,当时叫“上墓”“拜扫”。  相似文献   

5.
寒食节忠孝文化发展而来的当今忠孝观,是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一种价值理念。介子推所追求的忠国孝亲,是千百年来人们普遍认同的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理性文化,对于加强人们的道德自律,规范个人行为;促进人们敬老孝亲,构建和睦家庭;增进人们睦邻友好,共筑和谐社会;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凝聚国家力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舍之约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在即位以前,曾因晋国内乱而在外流亡十九年,在漫长流亡生涯里,他遍尝人间冷暖,但也正因为这一段经历,竟然演绎出了后来一连串的恩恩怨怨的故事。当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来到楚国的时候,得到了楚成王的盛情款待。在宴请重耳的时候,楚成王问重耳:“假如有朝一日公子回到晋国,将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马上回答说:“子女玉制,是您已经  相似文献   

7.
寒食行军记     
寒食行军记赵畅“寒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为了纪念“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那天不举炊烟。我却在47年前,经历过一次无炊寒食行军,那情景至今还完整清晰地留在我的脑际。1949年8月9日,我们冀南支队一大队接管益阳地区的同志,分乘民生公司的7条...  相似文献   

8.
郭龙 《职业》2012,(1):64
有一个刚入佛门的小沙弥,他立志要游遍天下名山大寺,可是他出行的日期却一推再推,已经过了半年了,他还没有动身。  相似文献   

9.
烫金     
老鲁当上“一把手”以后一再地给我来电话,让我到他“寒舍”小叙,我一推再推。春节将近,他又来电话热情邀请。作为大学时睡上下铺的老同学,再不去似太绝情,于是坐上他派来接我的奥迪车,到了他那“寒舍”。说实在的,跟“下海”发了财的老同学们相比,他那四室两厅的单元房确实显得素净。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丈夫在泰国将妻子推落悬崖2019年6月9日,泰国乌汶府国家公园内,32岁的中国籍孕妇王楠(化名)从34米高的悬崖上跌落,全身多处严重受伤。其33岁的丈夫于某表示,他与妻子参观以岩画闻名的帕泰姆悬崖,其间他去上卫生间,回来时妻子不见了,打她电话也不接听。他以为她已从其它路径离开悬崖,随后注意到一辆救护车沿着公路飞驰而来,他才得知妻子摔下悬崖。  相似文献   

11.
初恋如结     
那天,高察又提出结婚的事,我真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与我结婚,三番五次地说,要与我把事办了.我一推再推.那天,当我仍说将婚期向后推一推时,他不高兴了,与我吵了架.我的心情不好,就去了"都市丽人咖啡屋".  相似文献   

12.
面对沦落为瘾君子的姐姐,怒其不争的他曾经决绝地将她推离自己的生活;可是再次相逢后,他却发现,无论分开多少年,岁月斩不断两人之间的骨肉深情。痛定思痛之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相似文献   

13.
正俞敏洪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知名人士,又是在学习力大会上,他的此番逻辑混乱、价值观错乱的言论,确实令人吃惊。适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国家发展成就斐然,广大女性为此贡献卓著。俞敏洪本人,无疑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如果他处在一个"堕落"的国家,恐怕也难有这么大的作为。另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事业的成就举世公认,广大妇女遵循"四自"精神,在推  相似文献   

14.
不用问我是否渴望爱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女人,不论她曾受过多么大的感情创伤,潜意识里永远都是希望再一次得到爱的。罗明是我的大学同学,那时我们一起主持过很多校园的文艺晚会,不知不觉就相恋至深了。毕业后,他不顾父母的百般劝阻,随我来到了A城。他说,他希望能与我厮守一辈子。他的真诚,他的执著,让我感激。他进入一家报社做记者,我则通过父母的关系在市一中谋得一份教书育人的职业。两人工作都稳定了,自然就考虑到结婚。由于住房问题悬而未解,成家之事只好一推再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的命运出现了转折。新组建的空中之…  相似文献   

15.
丁宣 《职业》2015,(1):37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职业教育先驱。陶行知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取名“行知”。他先后创办多所学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郭沫若称赞陶行知:“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相似文献   

16.
柳与民俗     
柳是春的使者,我国古代有许多与柳相关的民间习俗。插柳《风禾记》称清明节为柳节。插柳之俗盛行于唐宋之际,原意为“顺阳气”,民间则用以悼念重义守节的晋国名臣介子推母子。有的地方用面粉做成飞燕,用柳枝串起来插在门上,叫“子推燕”。戴柳据《燕京岁时记》说,唐玄宗曾于阴历三月初三在渭水边举行祭仪,赐群臣柳圈,说戴之可免虿毒。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末黄巢起义时,以“戴柳”为号,取意“生机勃发”。此后每逢清明,少儿都要折柳编冠,寓意要珍惜青春,故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折柳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折柳”…  相似文献   

17.
寒冬里漠然的脸庞 第一次见到刘军,是在宁养院门外,他来为癌症晚期的妻子黄珍取药。 当时正值冬季,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刘军坐在轮椅上,表情严肃,翻飞的雪花飘落在他身上。我很想立刻推他进屋暖和暖和,可他漠然地说:“不用,拿上药我就走,珍珍在家等我。”  相似文献   

18.
且行且珍惜     
<正>1、不酸,甜的"回家了。"我推了推在楼梯上快睡着的余里,然后大步走下楼。他跟在我身后,从书包里掏出包裹:"小姨又寄东西回来了。"不用拆我也知道是旅游地的旅游衫和纪念品,算算自从她查出那个病后,已经出去一年多了。"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地叫我一次姐姐吗?"我接过包裹,带着自以为是长辈的眼神,包容又责怪地瞥了一眼余里。因为大姨去世,余里被妈妈带回了家,我有点看不惯那个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的小男孩,故意一遍又一遍叫错他的名字:"你叫鲤鱼?鲤鱼?"他脸涨得通红,不愿意说话。我喊了他很多次"鲤  相似文献   

19.
高灵芝  舒玲玲 《职业》2012,(19):124
"中国正处于服务业的起点,服务革命正在临向中国!"发出此番断言的,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飞马旅CEO袁岳。在此前于杭州洲际酒店召开的"服务推新中国——转型深耕,创新模式"论坛  相似文献   

20.
在我生活中出现的第一朵情人节玫瑰,与爱情无关。那是二月的一天,季节还在春与冬之间徘徊。在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里,我好不容易抢到一个座位。我的身边,站着一个男孩,拿着一束红玫瑰。他把花束高高地举着,在挨挨挤挤的人头间,力求一席之地。车跌跌撞撞,他摇摇晃晃,有人推他一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