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系统是语言的基本范畴。人际纯理功能、概念纯理功能和语篇纯理功能是语法构建的不同意义模式,实现语言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语篇分析把篇章和语言系统联系起来。语篇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核心,其能动性使受话者在语境中(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更能清楚地认知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从而使人们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赖斯(Reiss)的文本类型学以及功能语言学特别是豪斯(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对翻译质量评估做出的重大突破。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众说纷纭,把文本类型学与功能语言学有机结合,即“文本类型 文本功能”分析模式,可以解决翻译质量评估中片面以来某一种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和语言的社会功能必须紧密联系.本文拟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不同层面来探讨商务合同翻译中语域的对应以及语域的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在翻译中的传达,力求商务合同翻译的准确性,避免因合同翻译的不规范、不准确而引起贸易摩擦和争端,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商务合同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和语言的社会功能必须紧密联系。本文拟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不同层面来探讨商务合同翻译中语域的对应以及语域的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在翻译中的传达,力求商务合同翻译的准确性,避免因合同翻译的不规范、不准确而引起贸易摩擦和争端,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阿Q正传》作为剖析旧中国国民性格的典范之作不乏英译本,本文将运用司显柱的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William A.Lyell的译本进行翻译质量评估。首先对原文进行语域分析,然后分析译文对原文的概念及人际意义的偏离,最后,根据语篇的类型,对发现的偏离进行统计,得出对译文质量的整体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以访谈形式,遵循Holmes关于翻译研究的描写―理论―应用模式,梳理了司显柱教授致力于功能路径翻译研究的探索与实践——论证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于翻译研究的可行性,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建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开展包括对外新闻话语与学术话语翻译在内的翻译实践与批评研究,阐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意图性指语篇生产者运用语篇表达和完成他们意图的所有方式,是语言学和翻译研究所关注的论题.在翻译语境理论框架下,对功能语旨和描写的观察可以推知语篇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8.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语篇分析理论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语篇,本文从语类、语域、语义对等方面以及语篇翻译的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语篇分析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利用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功能语篇翻译理论,对《新视野大学英语1》中的"A Good Heart to LeanOn"一文的参考译文进行翻译质量评估,以此来探索教材语篇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通过对具体语篇的研究来探讨语言的性质,重视语境对于语篇的意义和作用。在语境研究上,系统功能语言学者继承了Malinowski和Firth的传统,强调语言意义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语言单位之中,而是与特定的语境所体现的社会符号系统密切相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在语境的内容、层次、语域和语言的关系、语类实现模式等方面仍未达成一致,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等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了一定的参数,步骤上遵循一定程序,为翻译批评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论述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及其应用,并对模式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2.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葛底斯堡演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进行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还不多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经验功能、物性系统的过程,和参与者以及语态出发,对《葛底斯堡演说》及其三篇中译文进行比较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的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方面的运用,目的在于通过对翻译作品进行语言分析,重新审视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翻译研究拓展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操作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的语境层面到微观的词汇语法层面分析语篇,提出详细的分析步骤和目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能解决语言实际运用的问题,丰富和发展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语篇体裁理论、语域理论、元功能及语言结构的选择对于翻译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等值论认为翻译活动是跨越时空和语言的交际行为。翻译等值体现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和语用两个方面。等值论的核心内容是“功能等值” ,不能片面、绝对化地理解等值论中的“对等”概念。等值论对功能语篇的翻译有着全面、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译学界中采用语篇分析理论的著名西方学者很多,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代表,他们把语境和语篇分析理论引进到翻译研究中来,把视野转到了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本文从语篇分析入手,通过对语篇的交际功能和衔接的研究两个方面入手,来说明翻译必须注重译文的功能对等以及译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16.
语篇与翻译的研究和相互作用逐渐成为译学中的焦点问题。语篇类型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要点,对等式是翻译研究的中心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Reiss提出了对翻译中的语篇类型的研究。翻译的语言学研究一直在翻译理论中占主导地位,为了研究翻译的过程和结果,各主要语言学理论都运用于翻译研究。其中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是最有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而语篇类型影响翻译策略,这一概念已被广泛认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对原语语篇的体裁和语域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影响翻译过程中各个变量的作用。在此通过分析体裁、语域、互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所构成的体系,进一步解释语篇层面翻译对等的重要性,克服文化等因素的干扰,力求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语篇翻译将语篇语言学、功能语法和语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充分考虑语篇的情景语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从情景语境三要素--语场、语式、语旨三方面讨论语篇翻译中情景语境的重构对保证译文质量和实现原文交际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语内翻译是典籍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其对典籍歧义句的处理直接影响最终的翻译质量。在功能语境理论框架内,采用宏观功能语境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论语·学而篇》第8章“学则不固”的“固”字为例,对《论语》歧义句语内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可操作的翻译模式。研究发现在歧义句语内翻译过程中进行语境还原,有助消除词汇歧义;研究认为“学则不固”的“固”字应作“固陋”解译。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确立翻译单位。文章试图借助语篇语言学探讨这个问题。从功能角度将翻译单位定义为语篇单位而非语言单位。这个语篇单位通过执行句法载体、信息载体和风格标记者三个功能而保持语篇完整性。这样语篇翻译归根结底就是:不是从句法形式而从功能保持每个翻译单位的语篇完整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伴有必要的层级转换,关键的功能翻译单位可以确定在句子层面。  相似文献   

20.
受语篇语言学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影响,翻译的研究对象也开始由关注语言形式进而扩展到语篇的语域变体,即情景语境。在翻译中把握语场、语式、语旨三者的关系,有利于使译语和原语在内容和风格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