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批判理论之空间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生产和资本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和空间现象高速城镇化正在不断侵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空间造型也在符号层面展示着意识形态;农地资源迅速消失,全球转移的制造业正在越来越大的空间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紧密的"世界普遍交往"正在造就一个"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呈现充满风险的空间结构,多元文明之间的对话和对抗正在全球空间展示着多样性格局,地球人甚至对于"外太空"的空间资源的分割和争夺也日益加剧,等等。当人们的生存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空间的生产方式的时候,人们也日益对自己空间的存在状况所隐藏的风险深表忧虑。来自空间经济学、空间政治学、空间社会学、空间城市学、空间哲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凸现了当代研究的"空间视域",进而叩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门。本刊推出系列文章,以空间生产这一问题为中心,旨在推进关于空间生产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法国左翼理论界展开的“空间转向”,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激进社会理论的当代复兴.它是法兰克福学派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后,西方激进左翼理论传统应对和批判结构功能主义及其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努力,萨特与阿尔都塞的努力带有过渡性,列斐伏尔与福柯是真正开启者,大卫·哈维、苏贾、卡斯特等学者则是持续的推进者.激进空间社会理论的兴起再次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国启蒙的思想资源,并带来了晚近以来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史学等的互动、沟通与整合,构成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特别值得关注的图景.  相似文献   

4.
雷禹 《天府新论》2020,(1):22-27
生命政治转向扭转了传统政治学研究的路径,定义了新型的政治地平,把测度知识学的条件纳入政治语境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之中,从而为左派的理论研究界定了新的研究范式,并促进了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激进化。以"生命政治转向"为基础的激进社会理论打开了新的叙事路径,为左派的政治想象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其泛政治化偏好对于左派提出的理论承诺及兑现承诺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蓝江  王亦琳 《理论界》2009,(4):111-112
爱德华·索亚反对以往那种从单纯的时间维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并提出进行一种真正的总体性的社会批判,即不单是从历史的时间维度对社会进行批判,也需要从地理的空间维度对社会进行批判,并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改造成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这种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可以视为对传统局限于单纯时间视野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索亚来看来,既往的社会理论忽视了空间,而空间性是理解社会的重要视角,甚至是重建社会理论的理由。社会性和空间性不能分开。人们所在的空间由于人的活动而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是区别于客观空间和主观空间而形成的第三种空间。当代社会生活中,追求空间正义是社会理论的重要部分。这是索亚空间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的社会理论与后现代之下的社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自产生后尤其是晚近时期对诸多学科的发展、社会生活 (常人世界 )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本身亦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射 )。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日益受到后现代的社会思想的启发 ,触动了传统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社会工作过程的更新和发展。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已在社会工作事务中自觉运用后现代理念从事助人活动。应从后现代主义及其社会理论出发 ,探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社会工作 ,分析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案主理解和社会工作过程的批判 ,并相应地提出后现代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卫·哈维的后现代思想以多向度、非线性的空间批判理论著称。他认为后现代性是一种由时间与空间高度"压缩"而引起的新一轮时空体验,表现为不确定性、瞬间性、多元性等特性,这些特征表现在文学上,则是后现代主义在创作中运用拼贴、戏仿等叙事策略彻底摧毁传统小说的整体性、和谐等美学规范,而把易变性、碎片性、断裂性、偶然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文学中感性地"再现"社会转型带给人们全新的时空体验。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其社会批判理论打着恢复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旗号,越出了抽象的思辩王国,积极关心社会问题,从而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但与马克思的科学批判有着本质的区别,故本文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知识观与社会批判方法的知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永军 《文史哲》2004,(2):17-18
现代西方知识论研究特别明显地表现了形而上学的特征: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研究不是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最终形式上探究其中的思维活动内容,而主要是研究知识的基本性质、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知识表达的形式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不仅构成了现代知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论与认识论的不同。在当代,西方知识论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的登场,"形而上学"遭到无情的批判与摒弃。为知识寻求形而上学根据之类的努力,被斥为无意义的东西。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虽然如此,知识论寻求知识根据的努力依然在进行着,只不过这样的根据表现为知识的诸种条件,包括真、确证(理由)与信念等,尤其是"确证"这一条件,构成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后现代政治的扩散,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兴起中的激进影响,从深层次上展现出了它在资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思想张力.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思想张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立场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事物刻画的两个维度,时间和空间在经济学领域却命运迥异。较之于时间,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随着后现代主义社会的来临,时空压缩扑面而来,空间的重要性目益凸显。新经济地理学在吸收德国区位论关于空间集聚以及运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由规模经济和运费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内在集聚力,以及由于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性等带来的与集聚力相反的作用力二者对空间经济活动的影响;按照新经济地理学家马丁(Martin.R)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主题:空间深化机制(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空间广化机制(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以同化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融合理论的研究思路不仅限制了社会融合的研究领域,也使社会融合研究陷入了他群融合的理论泥沼而自拔不得。社会融合只不过是社会流动所产生的一个后果而已。所有经历了社会流动的群体都会面临着社会融合问题。在实现了广泛平等的现代社会,社会融合更可能是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而不是基于身份或种族的。在移民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发生转变之前,其社会融合不大可能会发生。换言之,与传统融合理论所期待的不同,社会融合更可能是一种我群融合而不是他群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有关“后现代”、“全球化”的讨论是对“现代性”诞生以来人类知识与社会发展的总结 ,也是对 2 1世纪人类共同发展的展望。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两种社会文化思潮 ,“后现代”与“全球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参照点都是“现代性” ,反映的社会现实都是现代社会 ,只是 ,后现代更多地是站在质疑与批判的立场来反思现代性的 ,而全球化则更多地是站在维护与提升的建设性立场来推动现代性发展的。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后现代思潮 ,都没有因此而改变社会理论的传统研究范式 ,从而实现社会理论研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由于资本的历史本性和空间生产的历史本质,空间化发展和扩张成为资本发展的必然逻辑.但资本的这种空间化扩张是同质化扩张,由此造成了现代主义的各种话语.现代性危机实质是资本原有积累方式的危机.当代社会中空间生产由资本增殖的条件转换成为资本积累的直接途径和方式,由此造就了后现代主义的各种话语.从现代性发展到后现代性发展的转换,一方面反映了客观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本形态创新的需要.因此,在看到客观历史发展的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保持对资本意识形态的警惕.  相似文献   

19.
20.
结构化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的再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琴 《晋阳学刊》2006,(2):40-46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存在层次混乱的问题,对此,托马斯.福物.布朗提出了社会资本研究的系统论视角,即从“行动、结构和环境”三个层面上对社会资本问题进行研究。这一努力无疑是可行的、积极的。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沿着这一思路将社会资本理论问题深入下去。笔者认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可以为这一思路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在布朗的系统论视角的基础上,运用吉登斯的“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时空观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