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铁平 《学术界》2001,(6):271-272
20、2 1世纪之交 ,我国学术界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改版后的《学术界》 ,它以大无畏的精神 ,用很大的篇幅 ,批评我国学术界的伪科学和剽窃等学术腐败现象 ,立刻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赞颂 〔 1〕。我所接触到的不少学者和教师都认为 ,如果《学术界》十年前便以改版后的面貌出现 ,如果我国有十几种类似改版后的《学术界》的杂志 ,近十年来的学术腐败现象也许不致于严重到今天的地步。高尔基在《小市民》中借一个主角的口说 :“有教养的人能够从科学和智能的高尚品德角度对一切进行批评。”普希金写过《论评论》〔 2〕 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关于世界最早的葡萄酒文化中心,学术界一直在古埃及和古美索不达米亚之间存在着争议。从两河流域考古挖掘出世界最早盛装葡萄酒的陶罐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世界最早人工栽培葡萄的文献记载,《圣经》诺亚故事也暗示这里是世界最早种植葡萄之地。埃及最早的葡萄酒遗物比苏美尔的晚了2000年,有诸多证据表明古埃及葡萄酒文化深受美索不达米亚影响。这一切都证明美索不迭米亚是世界第一个葡萄酒文化中心和发源地。  相似文献   

3.
国际学术界对我国维吾尔族古典哲理长诗《福乐智慧》的研究,已有一个多世纪之久。1823年,法国学者卓别尔首次在《亚洲杂志》上发表了该书回鹘文抄本的报告和作品片断;1870年,匈牙利学者万别里发表了其中915个双行诗的拉丁字母转写和德文译文;1890年,俄国学者拉德洛夫影印了这一抄本,并于次年发表满文字母转写本。这些,可视为国际性《福乐智慧》研究的开端。在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福尔智慧》研究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在研究者的构成中,历史语言学家占了压倒优势;第二,把《福乐智慧》做为历史语言材料,使之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我们越是往前走/我们便有更多的/不得不割舍的道路。——冯至《十四行集》在《伍子胥》后记中,冯至这样说:“我们常常看见有人拾起一个有分量的东西,一)石片或是一个球,无所谓地向远方一抛,那东西从抛出到落下,在空中便画出一个美丽的弧。这弧形一瞬间就不见了,但是在这中间却有无数的刹那,每一刹那都有停留,每一刹那都有陨落:古人在‘镞矢之疾’‘.飞鸟之影’的上边似乎早已看的出这停留与陨落所结成的连锁。若是用这个弧表示一个有弹性的人生,一件完美事物的开端与结束,确是一个很恰当的图象。因为一段美的生活,不管为了爱或是为了恨,不管…  相似文献   

5.
顾海兵 《学术界》2003,(3):133-134
说实话 ,为《学术界》百期生日提笔祝贺我是不够格的。首先 ,我是《学术界》的不合格读者。因为《学术界》出版百期 ,我认认真真阅读的不会超过 10期 ,而其中至少有 5期还是最近 1年中的。其次 ,我不是《学术界》的老作者、“大”作者。因为 ,我虽一直敬仰《学术界》 ,但似乎机遇总是与我擦肩而过 ,直到去年下半年 ,承该刊学术委员杨玉圣先生 ,一个我至今未曾见面的朋友之垂青 ,使我终得以在我认为高雅、高档的《学术界》第一次发表了我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 :批评与建设》一文 (2 0 0 2年第 3期 )。之后 ,又蒙翁飞副总编 ,又一个我未曾谋…  相似文献   

6.
柯平 《东岳论丛》2004,25(3):155-158
在台湾学术界有一种论调 ,认为日本割台是台湾“被 (中国 )遗弃的历史”。而历史事实证明日本割台是蓄谋已久而且是分三步实现的 :第一步 ,利用甲午战争中国败绩之机非法“窃取”钓鱼岛 ;第二步 ,利用中日马关议和之机抢先攻占澎湖 ;第三步 ,通过《马关条约》“割台”条款完成了割台的三步曲。日本明治政府是发动侵略战争和割台的罪魁祸首 ,一些人别有用心地论证中国方面“遗弃”台湾 ,纯属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颠倒。  相似文献   

7.
任继愈同志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分册——《先秦哲学发展史》注意阐发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读了颇受启发,但在《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这一专题中,作者提出:“殷周之际有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伴随这个社会变革而来的,有一个相应的宗教思想的变革。”(第78页)和围绕此论点对一些问题的论述,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不揣冒昧,提出浅陋之见,请任继愈等同志和学术界的各位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8.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早在一九五六年我国学术界就有不同意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鼓吹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把不同的意见打下上,设置禁区。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问题又重新展开了讨论,至今没有一个结果。我认为,林彪、“四人帮”鼓吹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对此,必须予以揭露批判。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得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成唯识论》因果理论的思考开端是“因果不失”,而逻辑开端是“现在”概念。“现在”概念,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意为“显现在前”,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现在”概念作为《成唯识论》因果理论的逻辑开端,它与“依他起”有相同的所指,而在意趣上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 宋钘、尹文是稷下学宫的一个重要派别,也是先秦诸子中一个较重要的派别,在“百家之学”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因为宋钘、尹文都没有著作传世,就使他们在哲学史上成为“一节脱了节的连环扣”(郭沫若:《青铜时代》,第269页)。因此,找到这一“脱了节的连环扣”,弄清宋钘、尹文的派别属性和学术渊源,就成为学术界普遍重视的问题。但直至现在,学术界对此似乎尚没有定论。主张他们是黄老学派(道家的一个支流)的学者有之,主张他们是墨家学派的学者有之,主张他们是名家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清初理学复兴思潮中的一个重要侧面的颜元思想,在近代中国曾两次被加以全面改造:第一次以戴望辑于1869年的《颜氏学记》为开端,持续了50多年;第二次则以梁启超著于1924年1月的《颜李学派与近代教育思潮》为标志,迄今仍不时可以见到它的影响。本文拟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勾勒一下这两次改造过程的大致轮廓,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编辑职业化--当前学术刊物的病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寅 《学术界》2001,(6):167-169
中国一直在努力建设一个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学术也一直在走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我看来 ,有特色的中国学术之最大特色就是“功夫在学外” ,学术界的兴奋点永远是在学外之物。自八十年代以来 ,先是新方法的可行性 ,然后是学术规范 ,然后是评奖 ,然后是学术腐败 ,现在轮到“核心期刊”了。下一个节目我预告是学术刊物的稿酬问题。不过话说回来 ,对中国这么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百孔千疮的学术界来说 ,这些讨论或许还真是必不可少的针砭药石。惟此之故 ,就《学术界》第四期“核心期刊”论争 ,发表一点谬见。首先我想强调 ,当前学术所…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宏观控制,最终要过渡到控制货币供应量。本文对货币供应量的范围、层次和控制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货币供应量的范围货币供应量(货币总量或货币存量)是指流通中现钞和中央银行帐户之外的存款,是一个金融宏观控制的概念。货币应包括哪些范围?对此,学术界至今尚有歧见。马克思在他的贷币理论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所说的货币,有窄、中、宽口径之别。狭义的货币是金属货币和作为其符号的纸币。中口径的货币,“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汤炳正教授致本刊编辑都《云梦学刊》编辑部: 贵刊所设重点栏目《屈原研究》,乃当前国内刊物之创举,并且办得颇有成绩,盖巴陵曾为屈子行吟之地,此一创举,实寓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其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支持,是理所当然的。我最近读到贵刊本年度1、2期,其中刊入《屈原研究》栏目的文章,选得不错。例如,以长于创新而知名的龚维英与张中一同志之谈《少司命》和《远游》,颇能发前人所未发,而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其次,《楚辞》学史之研究,当前方兴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戴上了曾授予黑格尔的桂冠1845~1846年,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时期。创立学说之艰难,莫过于开端。黑格尔深诸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所以,《逻辑学》开篇就提出:“必须用什么作科学的开端?”黑格尔的“科学”,即指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开门见山就说:“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①这个前提就是“现实的个人”。历史唯物主义前提的提出,是马克思伟大发现的第一个发现。它为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了逻辑起点。德国哲学都是从…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文章学,正在迅速崛起,立于社会科学之林。几年来,张寿康先生主编的《文章学概论》、王凯符等同志编著的《古代文章学概论》等专著相继出版,各地报刊发表了近五百篇有关文章学的论文,《写作》、《殷都学刊》、《克山师专学报》等刊物还辟出专栏进行探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中国写作学会、武汉大学合办的写作专业助教进修班,还把“文章学概论”作为硕士学位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即将在1986年春开出。这一切,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开端与终结并置的时代。就复杂性和特殊性而言,它堪与巴尔扎克以对部小说所着力表现的那个变化万千的社会相比拟。一切的神奇与腐朽、清流与沉渣、甜蜜与痛苦,种种立场、种种价值观、种种乐观或悲观,都在其中孕育着、萌动着。改革已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面临着至为关键的一步。以怎样的一种目光来打量我们身处的时代,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保持清醒,如何作出无愧于未来的选择,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这或许就是张平将他新著的长篇力作命名为《抉择》的动机所在。他显然没有兴趣把自己囚在象牙塔中玩弄文字游戏,似乎也无意成…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开始认真反思我国教育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中的一些问题,由此,学术界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创新思维”的讨论。根据笔者的观察,许多学者仍停留在高深莫测的探讨上,研究了半天,“创新思维”仍是“玄而又玄”的风景。前不久,笔者读到的宝鸡文理学院文学院李思民教授的学术专著《问题意识·思维品质·创造精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就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探究创新思维的好书。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受到思维的控制。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思维支配,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一个民族的“创新思维”的形成,要受到诸如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祝宏 《学术界》2001,(5):285-286
学术刊物自当成为学者的家园 ,成为学人之间、学者读者之间联系的桥梁 ,成为学人推进社会进步的喉舌 ,因此 ,见到改版后的第一期《学术界》 ,见到社长兼总编辑的袁玉立先生的大手笔 ,颇有“如隔三秋”的感觉。然欣喜之余 ,心中不无担忧 ,好自好矣 ,能长久否 ?学界“居大不易”啊 !此种担忧 ,即便皖中我想当时也非一两人。而正也期望这颗幼苗茁壮成长 ,我每期都认真地读它。差不多两年了 ,新版《学术界》一期期的如期面世了 ,于光远、王元化、张岱年、程千帆、钟敬文、季羡林、任继愈、蔡尚思……一个一个大家 ,从书斋中走上了《学术界》。对…  相似文献   

20.
日前,教育部发布并开始实施了由众多学者参与制定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该规范对学术引文规范、学术评价规范以及学术批评规范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规范的发布与实施无疑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不在于有可能"凭这一纸规范就在第一时间有效抑制学术腐败"(那只是天真的设想),而在于我国学术界对于研究者学术研究行为的约束向体制化、规范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下一步,就需要加强体制层面的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