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加强对激励理论的研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实施差别化的激励方法,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探寻提高激励效果、降低激励成本的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理论角度透视高等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本质,用委托代理、声誉理论等方法研究和揭示高等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内在规律,提出修正的工资激励模型及“知本市场”(“ 教授市场”)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个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要合理,也必须要公平,否则就会产生“激励陷阱”。本文探讨了“激励陷阱”的表现及其形成机理,并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避免激励陷阱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立环境保护经济激励机制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国20世纪90年代对激励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对国外应用的各种激励工具的研究分析上,进入21世纪后开始对其激励机制展开研究,近期的相关文献则主要以激励制度分析为主。如何在我国建立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激励制度,即要避免“政府失灵”,也要防止“市场失灵”,对我国学者和政府都将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浅谈企业激励系统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企业在激励管理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据“复杂人”假设,实行激励系统化管理就是对企业中的人员进行激励管理时要从员工需要和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特点出发,建立对企业各层次人员实行动态、系统的激励体系,并将激励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激励系统化管理包括了建立激励系统和完善激励机制,研究企业激励系统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最终提高企业激励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行政扶贫模式在后脱贫时代面临诸多局限,引入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实现“单中心贫困治理”向“多中心贫困治理”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然而,市场化的社会主体与行政化的精准扶贫、收益性的社会主体与公益性的精准扶贫、碎片化的社会主体与系统化的精准扶贫之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张力,而法律激励机制的引入为张力的打破提供了契机与路径。当前我国社会参与扶贫法律激励的制度安排存在理念层面的“管理型激励”、标准层面的“资格型激励”和方式层面的“帮扶式激励”等问题,故应当针对当前社会参与扶贫法律激励的问题,彻底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激励理念从“管理型激励”向“契约型激励”转变,实现激励标准从“资格型激励”向“绩效型激励”转变,实现激励方式从“帮扶式激励”向“合作式激励”转变,最终实现社会参与扶贫法律激励的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将股份支付作为完整的一项提出来,解决了股权激励机制的会计处理问题,如何把握股权激励的“度”以及如何对股权激励的对象进行业绩评价成为激励机制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股权激励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管理层持股的作用,并对如何进行业绩评价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激励的内涵、激励机制的准则、激励的具体措施来论述激励机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基于调查研究发现,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从清洁乡村、美丽乡村到生态乡村的环境治理实践中,积极引导和激励公众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领民办,群众自治”的环境治理工作模式,公众参与初显成效。同时,因公众参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出现了村民参与内部动力不足、“搭便车”现象等难题。应借鉴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的精髓,关注努力程度、工作绩效、内外奖酬、满足感等因素对激励过程的影响,从目标驱动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监督反馈机制等方面系统完善激励机制, 形成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满足等激励链的良性循环,优化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激励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激发人的动机,鼓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企业的目标所采取的行动过程,其作用是巨大的。本文通过对案例引发激励机制的思考,论述了激励产生的理由,激励的原则、激励的误区及激励的方式,从而实现激励机制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