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穿有清一代的三家《诗》研究,在嘉道期间的全面复兴,以辑佚研究的大盛为重要标志。清代三家《诗》辑佚研究兴盛的原因与清代学术的发展相一致,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王应麟《诗考》的示范作用;二是辑佚研究体例多样,内容丰富;三是辑佚方法的创新;四是考据与义理结合的尝试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代疑经思潮与三家《诗》的辑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茂林 《云梦学刊》2005,26(6):87-90
三家《诗》的辑佚始自宋代王应麟的《诗考》。《诗考》的撰写受朱熹的启发,但更是宋代疑经思潮的表现。《诗考》一书虽存在不少缺点,但王应麟的辑佚方法,《诗考》的内容、编写体例对清代三家《诗》的辑佚有示范意义,王应麟辑佚所得也成为清代三家《诗》辑佚的校勘材料。  相似文献   

3.
陈寿祺、陈乔枞父子在借鉴王应麟及清范家相等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家《诗》进行了全面辑佚研究,成就了清代三家《诗》研究史上的杰作《三家诗遗说考》。陈氏父子的考订呈现出以下特点:贯彻师法、家法宗旨,推求遗说;钩沉遗说,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考订精审,间及校勘古本;把自己推崇三家《诗》义的观念,融汇到对材料的收集之中;纠正前人误说,指出传本之误;善于比较。  相似文献   

4.
陈佳 《理论界》2014,(6):130-132
扬州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清代中叶的扬州尤为繁盛。清代小说对扬州城市文化有着大量的不同方面的书写。它们通过对扬州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认,描述了扬州的园林美景、民俗游艺,塑造了扬州的盐商、文士及各种女性形象,为我们呈现出扬州丰富多彩的市井风物和风俗人情,以及扬州城市所特有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5.
随着回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在清代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中,涌现出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回族译著家群落。同当时广大回族穆斯林对文化需求和渴望的大背景相比,这些译著家的数量真可谓寥如晨星。然而他们各尽所能,依靠自己的才智和洞察力,著译出一部部阐扬回族文化的宏篇巨制,表达和宣泄了清代回族穆斯林的感触和情绪,显示出整个回回民族在中国全部传统文化背景上的思想展开和理论抽象水准。在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辑佚前无古人,成果辉煌。但是,清人辑佚存在的缺憾和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两淮盐课“动关国计”,两淮盐商富甲天下。盐商的大量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自己奢侈性的消费,其饮食消费对扬州饮食风尚产生了极大影响。清代盐商对扬州饮食文化有着应予肯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扬州画派之所以得以形成 ,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扬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 ;第二是扬州在清代前期特有的历史地位和遗民文化 ;第三是明清之际市民社会的发展与个性解放的思想诉求。通过这一分析 ,作者认为 ,经济发展是艺术繁荣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唯一条件 ,艺术创造的生命力最为根本的原因乃在于自由个性的表现及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尤其是隋唐以降,扬州为文人荟萃之地,流派纷起,清代的扬州学派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梁启超曾盛赞扬学颇有类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曹聚仁先生对扬州也极为推重。他在晚年写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一书中论及扬州学派时说:“清代学术思想到了  相似文献   

10.
清代广东文化的结晶体──东塾学派李绪柏清代学术以考据学即汉学、朴学为中坚。朴学按流派,可分为吴派、皖派、扬州派、常州派、湘派、浙粤派等。乾嘉时期,考据学达于鼎盛,梁启超说:“总而言之,乾嘉间考证学,可以说是清代三百年文化的结晶体①。”清代广东朴学兴起...  相似文献   

11.
《镜花缘》以学问为小说常常受到人们批评,作品为何不以典型形象显示小说特征,而是借小说大量展示作者自己的学问呢?究其底里,当与清代士子好尚性理、历算、文字、音韵之学大有关系。从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背景来考量这部奇书,将深有启发和饶有兴味。《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生活的时代,在学术研究方面正是乾嘉学派的鼎盛时期。李汝珍长期居住的海州与扬州相邻,深受扬州文化的辐射和影响。李汝珍后来曾随其兄李汝璜居住淮南草埝场(今江苏大丰),这里距扬州更近,耳濡目染的自然是作为乾嘉学派重要组成部分的扬州学派的治学风气。李汝珍虽然不能归…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我国学术文化史上集大成的一个时期。惠栋(1697—1758),上承清初学者,下启乾嘉后学,在文字、音韵、训估、辨伪、辑佚、补注、校勘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清代及后世古籍整理的风气、方法、宗旨及目的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于《周易》之研究成果及影响最为突出,不仅在整理、保存汉代赐》学著作及思想上功不可没,而且开启了乾嘉时代《易》学研究新的走向。此外,其《九经古义》纯主汉学以说经,详辨九经之古字、古青、古训,为清代专采汉注说经第一家,开风气之先河,功不可没。故本文从《周易》学、九经训诂学两方面入…  相似文献   

13.
论两淮盐业经济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代两淮盐业经济资产宏大,动关国计,左右风气,造就了巨大的儒商集团。他们通过建书院、筑园林、贮图书、行善举等方式支持士人读书,通过组戏班、开诗局、收字画、办文会等方式开辟文化市场。吴、皖、浙诸派巨子皆得其惠,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更因之而异军突起,树帜艺林学苑。同时,两淮盐商自身也创造了别具特色的商业文化,以自己的才智、见解和价值取向影响士人的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创造出清代学术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原璞 《学术研究》2001,(12):161-162
在世界上 ,“朴学”是我国独有的一门学术 ,而且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列入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最近出版的李绪柏《清代广东朴学研究》 ,为我国第一本研究广东朴学的专著 ,是作者耗费十年心血的结晶。该书的优点很突出 ,首先是内容丰富。它以开阔的视野 ,叙述明清之际广东学术概况 ,然后转入正题 ,对清代广东朴学的兴起、发展、繁荣到衰落、结束 ,作了全面论述 ;对清代朴学家在经学、史学、校勘、辑佚、小学、音韵、天文、历算、地理、金石、方志编纂、丛书校刻、乐律等方面的贡献 ,一一详细评介。为此 ,除引用有关史…  相似文献   

15.
北宋王珪的《华阳集》至清代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重新辑出,今所流传者即为此本,但此本误收现象严重,辑佚也很不完备。在劳格、栾云贵等人的基础之上,对《华阳集》中误收、重出、失收诗文加以综合考订,可以补入佚文九篇。从《华阳集》版本的历代流传状况来看,今所流传的辑佚本出现误收的原因,在于四库馆臣的辑佚疏漏,而非《永乐大典》的引文本身有讹误。  相似文献   

16.
《上党记》是现知山西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惜著者无考,书久已散佚,历代书目鲜有载录。清代章宗源在《隋书经籍志考证》里首次对《上党记》作了稽考[1]51;当代刘纬毅根据章氏指点的门径,结合自己的翻检,辑录了15条佚文[2],李裕民在《山西古方志辑佚》中辑录《上党记》佚文20条[3]381-383,后来刘纬毅  相似文献   

17.
论张舜徽在考证、辨伪、辑佚诸领域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在考证、辨伪、辑佚诸方面,有其精辟的论述。他主张考证有内证与外证两种形式,这实质上是对前人考证方法的高度总结;对于古书伪托的原因,他亦有全面分析,强调从识古书大体的角度进行辨伪;至于辑佚,指出难在别择,贵在有识,并为我们提供了足资借鉴的有关辑佚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1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3):18-18
2006年2月21日,扬州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和黄山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在屯溪联合召开学术座谈会,谋划“徽商与扬州”专题图片展,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一创意的意义、宗旨以及运作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徽商与扬州图片展立足于历史上徽州与扬州的地缘、亲缘、商缘、文缘,发掘徽州文化与扬州文化的紧密联系史料,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对两市文化学术交流的推进,都有积极意义,办好图片展,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9.
黄光 《船山学刊》2009,(3):39-41
叶德辉是晚清著名藏书家、刻书、版本目录学家及校勘家,其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思想对我国近现代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结合叶德辉藏书、辑佚、刻书的实践,从事目录、版本、考据、辑佚方面论及了其文献学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指出其文献学思想与实践对今天文献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魏崇武 《晋阳学刊》2014,(3):142-145
自清代以来,赵秉文作品的辑佚工作陆续取得进展,其中有得有失。笔者在为《儒藏》工程整理《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时,新辑得集外诗1首、词2首、文6篇,现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