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0年12月24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荒岛渔夫》的文章,介绍一位在艰苦条件下帮助中国农民寻找脱贫致富方式的外国专家亚当斯·约翰逊·安德鲁的事迹。真有愿意往山沟里钻的外国专家吗?这类外国专家多不多?他们为什么要往中国贫困地区去呢?最近,在友谊宾馆,一位名叫TinaRedshaw的女士向我解开了这个疑问。  相似文献   

2.
张述 《人才瞭望》2014,(4):89-90
近日《上海观察》连续刊发了《公务员:这一年少掉的福利》《公务员队伍开始动荡了吗?》等系列文章,反响强烈。一位曾在本市市级机关工作的80后公务员,看完后给我们发来了这篇文章,谈谈他辞职的心路历程。"你为什么要辞职?"数月来,我已经被无数人问过这个问题。但坦率说,我还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或许,只是内心深处那股遏制不住的冲劫,终于让我跨出了这一步。  相似文献   

3.
他在中国工作近10年,是翻译界著名的西班牙文专家。10年来,中国,给他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然而,他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中国,因为他患了癌症。新华社给了他高度评价,中国人民也忘不了他。(一)你叫奥斯瓦尔多?!刚听说你这名字的时候脑子里反应出的是《叶塞尼亚》中那个英俊的中尉。我对拉美国家知道得太少了,请你多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1日发表马修的文章,题为《年轻科学家,去中国吧!》。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16日发表题为《中国向世界顶尖人才敞开大门》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4月18日发表题为《中国人才等式还未成立》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香港《南华早报》6月14日发表题为《中国的全球领袖在哪里》的文章,文章认为:尽管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均取得惊人成就,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候选人中未能出现中国人的面孔。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11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新闻焦点”栏目中,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大学:追赶常青藤》的报道,文章在开头写道:“中国天津——当饶子和2006年5月就任南开大学校长时,他设计了一个使老校重树荣光的计划。”作者在文中称:饶子和的计划带来了“南开的革新,这是中国政府取得的显著进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月18日发表题为《我们都可以分享中国梦》的文章,作者是英国惠灵顿男子中学校长安东尼·塞尔登爵士。文章称,我们可以拥抱中国人,也可以无视他们,但对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理不睬并不会让其消失。从政治上讲,美国现在日薄西山,中国正逐渐回归其全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历史地位。我已成为一个坚定的中国爱好者。在人生的前50年,我无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也无视我。但我在2005  相似文献   

10.
犹记得去年到北京出席“友谊奖”颁奖活动的时候,一位中国记者问我:中国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我对他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大方向考虑,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引进海外人才?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最近一直在从事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研究,并出版和发表了《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成功:从概念到实践》、《国人职业生存方式的六大变化》、《职业成功标准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基于知识背景的职业成功研究》等著作和文章。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一研究领域的?为什么对它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1-11
法国《世界报》2012年12月23日刊登题为《在中国像一只幸福的公鸡》(“公鸡”是法国民族的精神象征)一文,作者阿罗德·蒂博在文章中指出,在中国的法国人年轻,拥有傲人的学历,并决定离开法国,寻求发展。他们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政治观点,但来到中国部是为了追求同一件事:机遇。  相似文献   

13.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题为《中国为日本人提供就业避难所》的文章。文章中介绍:27岁的土田裕子为一家中国公司工作。以前在日本时公司倒闭了,她来到中国,觉得在华工作会有助于扩展未来人生。目前她的月薪是5000元。为了将餐费控制在10元以内,她经常吃大排档,还和卖衣服的小贩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14.
土豆网的联合创始人、荷兰企业家马克·范·海斯近日撰文称他决定离开北京,前往温哥华这一陌生之地。他离开北京是因为:一、污染严重;二、食品安全成问题;三、外国人在中国做生意有可能很难。为数不多的几名外国人离开中国是否会成为趋势?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3月27日刊登文章称,在华外国人估计已接近百万,他们出境入境,理由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5.
正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14日发表题为《向中国式教育取经》的文章称,中英两国计划将中国数学教师派遣至英国,并将英国教师派遣至上海了解中国人的数字头脑为何灵光。今年早些时候,时任英国教育部长伊丽莎白·特拉斯(Elizabeth Truss)访问上海这个中国金融中心,热情谈论赋  相似文献   

16.
搞笑跟帖     
新闻:《鸠山由纪夫宣布辞去日本首相职务》 跟帖:我老婆问我,鸠山辞职,为什么要纪夫宣布? 新闻:《山木总裁因强奸门而辞职》 跟帖:畜生啊!连门也要强奸!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才交流》2014,(1):11-11
香港中美聚焦网2013年12月14日刊登题《为什么去中国留学?》一文,文章称,如果渴望冒险或者刚刚上大学,那么中国应当是留学的首选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打电话     
打电话刘须为了博得新任局长的好感,一日,拿起电话按了一番号码,大声说:"喂!李编辑吗?你们报社发表了我写的'企业实施《劳动法》的调查报告',我已在报纸上看到了,邮不邮样报都可以。"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话筒:"喂!《探海石》杂志社吗?您约的稿件,我今天...  相似文献   

19.
史迪文 《人才瞭望》2014,(4):106-107
1980年8月21日和23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接受了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坊。法拉奇问:"为什么天安门广场节日时,还要挂斯大林的像?我很不理解,斯大林犯下了种种罪行,赫鲁晓夫给予改正,为什么不尊敬赫鲁晓夫却要继续尊重斯大林呢?"邓小平反问法拉奇:"赫鲁晓夫做过什么好事?"法拉奇说:"他谴责了斯大林。"邓小平说:"所以,你就认为这是他做的好事?”他接着指出,斯大林功大于过,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援助过中国,虽然并非无偿。  相似文献   

20.
聚焦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月18日发表题为《我们都可以分享中国梦》的文章,作者是英国惠灵顿男子中学校长安东尼·塞尔登爵士。文章称,我们可以拥抱中国人,也可以无视他们,但对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理不睬并不会让其消失。从政治上讲,美国现在日薄西山,中国正逐渐回归其全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