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一谈及市场经济,有些人总要怀疑是否需要财政监督检查;一谈及财政财务违纪问题,人们总要归咎于执法者素质不高,法律制度不健全,而往往忽视了财政监督在结构上的缺陷。本文认为:财政监督的初次监督多种机构并存、执法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再监督机构定位不准、监督乏力,这才是财政财务违纪现象愈演愈烈的症结所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理想模式是:财政部门组织专门力量运用专业手段,依据规范对财政行为及其相关活动进行稽查监督;独立于财政部门之外的监察部门受政府委托对同级财政进行监察监督;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审计部门受人大委托对同级政府财政行为亦即财政监督实施再监督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如何全面履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关系到检察机关存在的必要及中国刑事法律的正确实施。但在实践中,刑事诉讼监督在检察机关自身、被监督对象、监督的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需从完善各种法律监督机制入手,杜绝在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中出现问题,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作用,保证中国刑事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3.
实行依法治国,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和健全的执法司法制度,还要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失去监督,宪法和法律就难以正确实施,国家机关的权力就得不到有效制约,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得不到很好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的同时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刚柔相济,监督有力的效果。实践证明舆论监督和人大监督相结合是促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母子公司是由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而形成的公司结构形式。一、独立人格及其意义公司的独立人格是指公司与其股东各具独立的法律人格,他们各为不同的权利主体,享有各自的权利,也各自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在母子公司的场合,公司的独立人格则是指母公司与子公司作为两个权利主体或同具有团体人格之法人,他们分别具有自已独立的法律人格。与单一公司之公司与股东关系相关,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实乃公司与股东的关系。尽管母、子公司间存在实质的控制关系,但是,在法律人格上,二者是平等的,不存在上下之别,在我…  相似文献   

5.
试论权力腐败的制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的腐败现象,实质上是权力运行中的一种失范行为。因此,反腐败的关键必须从制约权力入手。权力监督关系的内容是权力监督关系理论的核心,它包括:权力监督主体的权力,被权力监督主体的义务。从我国目前国家权力的运作状况看,主要表现为有些监督主体权力设置的力度不够,权威性不强,而另一些监督主体的权力又过于强大,致使国家权力结构体系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失衡状态。作为被监督制约的主体,国家机关的权力和它接受监督的义务不仅应当相一致,而且应当法定化。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基本思路是:不同性质的权力( 如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 必须由不同的机构,不同的公务人员( 不得相互兼职) 来行使,各种国家机构之间不仅应当相对独立,而且能够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在量刑规范化改革中,应充分发挥其法律监督的职能,积极参与到量刑规范化改革这一重大司法改革活动当中。检察机关从事量刑监督是其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题中应有之义。检察机关行使量刑监督是其法律监督宪法定位的实际彰显,是其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拓展,是对传统检察监督——抗诉权的补充、完善和延伸。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不会侵害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不会影响和干扰审判独立,它只是对审判独立及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外在监督、制约,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实施的程序性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列宁领导下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保障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列宁进行了艰巨的理论探索和卓越的制度创新。列宁对权力制约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是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进行构想的,但又根本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那种权力制衡体制。列宁从法律监督的主体、客体、机制、原则和途径等方面来建构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从而使社会主义权力监督民主化、法制化。列宁认为,监督活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的监督权至上;监督活动的对象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贯穿重心上移的原则,重点是对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制约;监督活动的多渠道畅通是保障人民监督权实现的具体途径;监督活动必须通过法律来保障,依法监督是权力监督机制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权力监督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规范党和国家的权力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的监督职权主要是: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和直接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但对其中的审判监督,学者和实务界的一些同志提出了诸多的质疑,认为:审判监督没有理论依据;司法机关是独立于立法和行政机关的国家机关,检察机关不是司法机关,由其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影响了司法独立的原则;审判监督破坏了诉讼结构的稳定性,影响了司法裁判的权威。在我国,"一府两院"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具有执行法律的权力,但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是,各有关国家机关都出现过扩大自身权力的行为或倾向。仅仅有体现对权力制衡的法律制度还是不够的,要保证这些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还必须对它们进行有机的整合,用宪法的形式加以确认,使其有机配置于国家政治体制的总体框架之中。我国的审判权只有在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之下运作,才符合宪法精神,才能体现人民主权和以权制权的权力制衡原则。检察机关被定位为司法机关,解决了检察机关的法律属性问题,否定了司法机关在中国只有法院一家,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有悖司法独立原则的观点。要把主权在民和以权制权相融合,避其所短,取其所长,即普通程序仍保留现行的公、检、法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制度,并将抗诉案件的审判结构进行相应改造。  相似文献   

9.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慈善事业监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要实现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必须在规范中有序地发展.文章从健全慈善事业监督体系的必刎要性入手,探讨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慈善法律监督体系,保证政府监督的主体地位,加强慈善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自律制度,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以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雅难 《理论界》2008,(10):83-85
本文通过对企业主体法律人格确认的问题研究,主张法律人格是前提,它决定了企业主体享有权利的范围,即权利能力,并且得出如果法律赋予某类企业以独立的法律人格,使之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将会增强其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网络监督实质是公民监督,也是舆论监督,监督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及官员行为的合法性.要从法律上规范、保护网络监督,应制定网络监督的法律程序,让网络监督具有可操作性;建立网络监督与专门监督相结合的制度,树立其权威性;加强政府合法性和权威性渊源教育,让官员认同"应该被监督";对网络监督进行引导,提高网民监督的意识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采购监督主体制度在法律规定、法律实施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存在缺陷,在政府投资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主体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应建立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为主,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与采购活动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其他主体积极协助的多元监督模式,进而理顺各主体的监督关系,明确其权力(利)配置,建立主体多元、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监督,以实现其经济与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3.
渎职罪主体是渎职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者,在渎职罪的认定和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在此探讨渎职罪主体的有关问题,并就教于同仁.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刑法规定的渎职罪的主体分为标准型和准用型两种,标准型的渎职罪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准用型的渎职罪主体是指"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准用型的渎职罪主体是标准型的渎职罪主体向外扩展的结果,从理论上说,这是渎职罪主体认定中的身份说向职责说或者公务说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自然人法律人格是民事主体制度的灵魂.生物性意义上的人能成为法律上的"自然人",是法律对由人类意识所支配的具有社会性、伦理性的人类成员的主体性的尊重,也是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商品生产交换所阐发的主体独立、平等等权利要求的法律肯定.没有天生的"自然人",所谓"私法上的人格地位与生俱来"实是一种主观错觉.人格权虽然与主体存在具有同期性、无意识性,但人格权仅是由自然人人格派生的民事权利之一种,由法律进行抽象或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地方人大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认识问题、机制问题、力度问题和被监督对象不情愿的问题;要从提高认识、坚持监督原则、突出重点内容、充分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完善多种监督机制、提高监督主体素质等方面努力,尽职尽责地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依据和基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法律保障。因此,必须在全民族中牢固地树立宪法观念,即尊重宪法、维护宪法、自觉遵守和实施宪法的观念。同时,我国现行的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主体的宪法监督体制是同国家性质相适应的,但仍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好宪法监督和一般法律监督的关系,完善宪法监督的主体机构及其相应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行政执法监督是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主体法律责任不明确、监督力量衔接不够紧凑、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监督环节单一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完善监督法律制度、拓宽和畅通行政执法监督渠道、改进行政执法监督方式等措施,发挥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和监督合力,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蓝潮永 《学术论坛》2001,(3):126-128
个案监督是新时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探索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在目前的个案监督中,存在监督主体不明确、过分强调事后监督,案件选择缺乏严格限定,监督不到人、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亟待建立和健全个案监督制度,明确个案监督的原则、范围和程序等.  相似文献   

19.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和常务主席,作为国家机关在乡镇政权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是其一项重要职权。当前,研究提高乡镇人大主席团监督实效,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监督的准确性;主动提前介入,增强监督的指导性;增加透明度,扩大监督的民主性;马上办、热心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监督水平五个方面提高乡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监督权和国家机关的监督权是词义相近但性质和含义却有很大差异的两个概念,公民监督权利的法理基础是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监督权力的法理基础是权力制约原则.公民监督权利行使的强弱和频繁程度主要取决于国家权力行使的合法、合理、公平、公正性.当监督权力弱化或失效时,公民监督权利行使的频率会大大增加以对监督权力的空缺进行补位.在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时,应注重健全和完善监督权力、实现监督权利对监督权力的制约、发挥监督权利对监督权力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最终达到监督权力和监督权利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