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够反映出一定社会的文化,而词汇作为语言的构建材料,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其文化的负载者。汉、彝、英亲属称谓词是汉、彝、英语言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反映社会的亲属关系,还积淀了民族文化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本文以汉语亲属称谓词做参照系,通过对汉、彝、英具有代表性的亲属称谓词作对比性地描写分析,旨在探索它们在宗族关系、长幼次序、背称面称的差异上反映的不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汉英语码混用是指在汉语词汇或词组中夹杂一些英语词汇或词组,是汉英语言使用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而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显性语言背后隐藏着特定的文化意识形态,汉英语码混用者的语言态度必然反映这类群体的思想意识.90后大学生校园语言中充斥着汉英语码混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90后群体的某些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对辽宁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的相关问卷调查表明,90后大学生的这种新型语言是大学校园青春活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学生在国际化网络生活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现代校园文化,也是语言发展过程中暂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汉英语码混用并不会直接导致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和英语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第一手的田野调查材料,对处在彝、汉杂居区的云南通海县里山乡的彝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里山彝族的语言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彝语是彝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之一,仍具有较强的语言活力;(2)彝、汉双语竞争是彝族语言生活的客观存在,但双语和谐是主流.(3)彝语的使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4)在与汉语长期接触中,彝语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从民族分布、民族内部凝聚力、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汉族的认同度、族际婚姻、语言接触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里山彝族语言生活的因素,并预测了今后里山彝语和彝汉双语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彝汉双语词汇中各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运用语言和分析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词性难以分辨的情形。它们的有些语法特点是相同的,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混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区别的方法,便于更好地掌握和区别彝汉双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确保人们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5.
彝语和汉语虽然都是汉藏语系的语言,其语言亲属关系比较密切,彝文和汉文都是本民族自己原创的方块文字,彝族和汉族交往的历史从没间断,彝汉双语相互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自成体系的两种语言,其相异成分比相同的成分要多得多,特别是语音系统差异较大,在彝汉双语语音教学中,采用对比而非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获取显现在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事实或教育事件的文本,从认知结构观照其学生、教师、课程教育三要素的问题地图,理解这个"被时代遗忘"的彝汉等民族杂居区学校教育事实中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的选择、实施和发展的现实和可能,以叙事显现彝汉等民族杂居区学校教育问题里的"冰山一角",隐喻其学校教育的建构旨归。  相似文献   

7.
我校彝文系开创设置汉彝数学翻译课,在近六年来的具体实践中,教学效果显著。本文阐述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探讨有关汉彝数学翻译问题,寻求汉彝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律,加强了双语和数学的联姻,促进了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数学和传授彝语数学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目前我州的彝汉双语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凉山彝汉双语教学初中师资的现状及需求方向: 一、双语教育及凉山双语教育的情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的社会主义国家,双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一种语言关系的反映,语言关系是民族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地处理语言关系有助于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同样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语言关系的发展变化。 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成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一致性,文化有什么样的特性,语言也有什么样的特性,文化所具有的特性,语言也同样具有.因此,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可以窥见出各种文化特质.本文从汉彝语声、韵、调等语音各要素证明了语音层面上的文化蕴涵,它包括了语音层面所反映的汉彝民族的思维特征和品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高校师范彝汉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建设属于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专门从事高校师范彝汉双语教育教学的西昌学院彝文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将双语教育的民族性、师范性和现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彝汉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示范性、创新性的重要成果,推动了高校师范彝汉双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米恒哲与盘古王都是彝汉神话的开天辟地的大神,前者在于创造,后者在于变化,但却共同体现彝汉先民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彝汉双语教育的内涵,从微观上对其模式进行分类和评析,并根据各模式类型的实践事实,直击完善彝汉双语教育模式体系的构建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汉语的“手”和彝语的“lot”的语义比较,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揭示了汉彝两种语言中具体的人体词的隐喻认知过程,发现两种语言的人体词在语义发展上具有较多的共性,由于语言使用环境的不同,语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是在教育领域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彝汉双语教学起步较晚,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总结提高。本文通过对彝汉双语教学情况的总结与回顾,指出实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彝汉双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彝汉双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主动构建了多样化的专业方向群,基本上能满足彝汉双语教育的现有规模。但高校彝汉双语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提高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的严峻形势的挑战,只有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力度,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依据田野调查第一手材料,对新时期我国彝汉杂居区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里山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都保留并熟练使用母语;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彝语外,还兼用汉语;三是在彝语能力、语言习得和双语关系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彝汉双语研究概况及发展前景马锦卫一、彝汉双语研究的历史回顾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始,双语研究已在彝区展开。这个时期,一些法国传教士,西方旅行家、考察者到彝区调查研究,编写了一些双语词典和语汇集,如《法课词典》等。这里说的双语是外国语与彝语。这个时期对双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彝汉双语数学班的教学实践,对定积分、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以及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之间的相关性作了系统地梳理与归纳,使之有利于彝汉双语数学班的学生全面而深入地学习和应用多元函数积分理论。  相似文献   

19.
藏彝走廊东部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是藏彝汉多民族聚居地。在木里藏族自治县及其周边地区,藏、彝、汉各族人民都十分喜欢饮用酥油茶。酥油茶是联系杂散区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和谐共居的文化纽带。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分析了酥油茶文化来自于汉区,发扬于藏区,是汉藏文化交融的产物。指出酥油茶对木里藏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和谐共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刘文辉治理彝务之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民国时期,西康省省主席刘文辉在建省之初的治理彝务方略。刘文辉分析了彝务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彝务的意义,解决彝务问题的策略、步骤和目标。刘文辉的许多正确处理彝汉关系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