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中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18世纪法国哲理小说中少见的刻画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它同《神曲》、《哈姆莱特》、《堂吉诃德》等欧洲一些最著名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类似,复杂矛盾.我国一些论及它的书籍文章,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它,研究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多种多样.因而,这一形象颇令读者有迷惘、不易捉摸之感.本文是笔者对这一形象的粗浅感受和认识,愿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伯莎·梅森是《简·爱》和《藻海无边》中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各自的视角,将这个迥然相异的形象呈献给了读者.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差异,折射出不同的时代因素对作家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作家的自我显现、审美视角、创作理念等方面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莎菲,这"一个奇怪的女子",当她作为《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主人公一问世,"便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人们都不免为她"所震惊".①五十多年来,人们都承认莎菲是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然而对这个形象的内涵却具有各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把莎菲形象放在其  相似文献   

4.
《水浒》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所以自它问世以来,各个时代和各个阶级的评论者研究者写了不少的文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看法是不一致的,事实上也不可能一致,因而今天仍然有对它研究分析的必要。研究分析的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从作者的主观思想和作品的客观意义去研究分析应是其中的一种。这个方法已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范例,而《水浒》的思想内容本身也有适用这个方法去进行研究分析的特点。林文山同志因为看到各种观点立场不同的人们对《水浒》的客观意义(即所谓《水浒》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作家苏尔塔拉图以他的艺术才华跻身于当代科尔沁文学的行列。白七十年代以来,先后为文坛奉献出《额尔德尼与索布坦》、《不幸的青春》两部中篇小说,及散文集《金丝鸟的歌声》,长篇小说《科尔沁春秋》的第一部《严冬》(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科尔沁春秋》是一个历史长卷,它将从科尔沁遥远的过去,追溯到她的此时与未来,《严冬》是它的第一部,这个象征形象所关系的对象,将是科尔沁冬天般寒冷的过去。 那么,作家是怎样将这一幅历史画卷,通过巧妙的艺术建构,呈现给读者的呢? 首先,他将无比丰富的艺术“建材”进行了高度的集中。作家意图艺术地反映科尔沁人一九四四年那冬天般的生活。但他以艺术家的眼光洞察到,世界给人们的安排并不公平,因  相似文献   

6.
《水浒》成书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评论研究《水浒》者,无虑百家以上,诸说纷呈,蔚为奇观。弄清“水浒学”的历史发展,既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人们是怎样理解、研究《水浒》的,又可以了解《水浒》在不同时代、不同人们中间产生了怎样不同的社会效果,这对于我们今后正确地评论和研究《水浒》无疑是有帮助的。(一) 明、清两代,是“水浒学”的奠基时期,主要有这样一些学说:  相似文献   

7.
今年三月五日,是周恩来同志诞生八十三周年纪念日。本刊从今年第二期起,特连续刊登怀恩同志编写的《周恩来年谱简编》。怀恩同志早在周恩来同志逝世的时候,就立志要写一部周恩来传记,使周恩来同志的伟大光辉形象永远再现在中国人民的面前,成为激励人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巨大力量,继《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和《周总理青少年时代诗文书信集》(上、下卷)两书出版之后,怀恩同志又紧张地从事《周恩来年谱简编》的编写工作。我们希望,这个《年谱简编》的发表,对国内外研究周恩来的生平和思想,对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崇高思想品德,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形象地反映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这个文艺原理的认识,既与别民族有其共通之处,而又有其独特的认识发展过程和表述形式。对此问题进行“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文心雕龙·序志》)的研究,对于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有意义的。为此,我想在这里对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形象论作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专家、读者同志们。一有关形象或形象性的言论,并非始于刘勰。早在先秦,《周易·系辞上》已出现“立象以尽意”的命题,这虽非专论文艺,但它与后来的文学形象论有微妙的相通之处,可谓形象论之滥觞(见拙作《立象尽意,以小见大》——论《周易》中的形象与典型思想。  相似文献   

9.
评《驼峰上的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读者也是通过形象得到启发和教育,对于一部小说来说,文学形象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文学形象又主要不外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物形象和与之有关的生活场景形象。因此说如果没有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不能正确表现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那么这部作品是很难有什么典型意义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形象实际上决定着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 《驼峰上的爱》(以下简称《驼峰》)是一部以少数民族生活为创作题材的作品,那么,《驼峰》究竟有没有能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蒙古族牧民形象,给人以精神的感染和陶冶;又有没有正确刻画祖国北部边疆的草原,紧扣时代的脉搏,深刻反映草原的时代精神和风貌呢?本文想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着巴金《激流三部曲》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至今还没有被充分发掘这个中心论点,分三个部分加以详尽分析和论述:(1)《激流》正是借助于克明和周伯涛形象的塑造,在更充足的意义上否定了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然而这一点,许多评论者并没有注意到。(2)我们之所以总觉得《激流》中的反面人物活脱脱的,其主要原因是作者在创作中始终依循、追求着不丑化、不简化反面人物的美学原则。(3)《激流》塑造反面人物采取了多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朱娟辉 《云梦学刊》2010,31(4):113-115
《聊斋志异》与《人间喜剧》中的商人,有共性亦有差别。诸如精明、实干、智慧、贪婪,这是商人的群体共同形象,也正因为如此,蒲松龄笔下的商人形象与巴尔扎克所写的商人形象有汇合点;又由于这些商人形象植根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两者的商人形象亦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有一批生动活跃的女性形象闯进读者的心间,使读者为之动情:胡玉音(《芙蓉镇》)、盘青青(《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金叶木莲》)、蓝妮(《蓝妮》)、竹妹、王竹(《姐姐寨》)、观音姐(《相思树女子客家》)、杨梅姐(《“九十九堆”礼俗》)、秀秀(《浮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传统小说中全知全能的“讲述”叙事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时代的需求而逐渐转换为“显示”叙事方式,作家放弃了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而以普通人的角度进行观察、感觉和想象,客观地为读者“显示”一个复杂的世界。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先驱鲁迅先生在其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便开始了对“显示”方式的尝试。叙述者进入一个人的内心,将这个人的思想客观地显示给读者,而自身却沉默着,只冷漠地闪现在文章开头的题记里,那个万能叙述者已经无从寻觅。在以后的《孔乙己》《药》等作品中,鲁迅先生又对“显示”方式进行了不同方面、不同层…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是女杂主义者的提法,始自陈诏先生.他在论著《女权主义者曹雪芹》一文中明确告读者:“他(指曹雪芹——笔者注)主张主有才干的女性来替代昏庸无能的男性,实行女权统治.”并陈论据有三:(1)《红楼梦》刻画了众多女子的形象,(2)写了若干用女儿、美人命名的什物,(3)有个回目中提到了海外女儿国——茜香国,等等.这三个论据,  相似文献   

15.
一《茶馆》用三幕戏表现了三个时代的历史进程,而且时间跨度是半个世纪。作者所以采取这样的结构形式,其深刻的用意在于,把剧本的主题深扎在历史演变的土壤中,使之具有更加坚实的生活基础。当然,艺术创造不是在重复历史,而是着眼于对读者或观众的形象感受。接连表现三个历史时代,不仅强化了读者和观众对旧的时代的印象,而且用形象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茶馆》在空间处理上,显然是追求着史诗般的历史画面。虽然作者自己说“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当他“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  相似文献   

16.
余华的《兄弟》描写了两个时代欲望的故事,欲望在文革时代表现为偷窥和暴力,而在改革开放时代则表现为纵欲。在这两个时代中,人们同样都面临着沦为欲望奴隶和失去家园的困境。比照晚明的《金瓶梅》,《兄弟》与它的共同点都是对欲望的表达,而这一表达都通过身体得到了展示。  相似文献   

17.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它以其思想光华和艺术魅力历来受到推崇。有关这篇不到六百字短文的分析文章,真是多得不胜枚举。这些分析文章大多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重点分析了触龙的形象,而且大多数文章分析得精到、中肯;二是对赵太后的形象,或是略而不谈,或是谈则多谬,真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青年文库·战国策选讲》与《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一)》是目前流行较广,且颇受读者欢迎的两本书。这两本书中关于《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两篇分析文章,作者同  相似文献   

18.
但是接着对于这种无标题的外杂篇 ,虽假定为学庄子者所作 ,而究竟那些篇为庄子后学所加 ,那些篇为庄子直传门人所作 ,这当然应该首先注意的 ,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 ,便发生许多不同的见解 ,如许地山《道教史》〔9〕以为外篇与杂篇的年代 ,可依武内义雄底断定 ,大体分为五个时期 :一、各篇著作时代(一 )庄周直传底门人所传底为《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寓言》、《列御寇》。(二 )成于稍晚的后学底为《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三 )成于齐王建 (公元前 2 64-前 2 2 1 )时代底为《骈拇》、《…  相似文献   

19.
读者在文学活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种重视在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作品《寒冬夜行人》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读者从文本之外走到了文本之内成为作品的中心,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者成为作品的主人公;二是读者的阅读期待构成文章的叙述线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逐一分析,以期说明《寒冬夜行人》中的读者形象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形象,超越时空,响彻世界,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海掀起狂涛。那么,这个人物身上究竟有一种什么特质,能引起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人们的共鸣,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