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6):22-24
新闻背景: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南京的总体要求.在科学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在加快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在协调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市委宣传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以“市民参与工程”为主题.着手开展了“市民论坛”、“市民学堂”、“市民听证”等特色活动。其中。“市民学堂”,作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提升市民素质、推进市民现代化的一项“民心”工程,于今年年初启动。“学堂”围绕家庭教育、医疗保健、文明礼仪、成才成长、投资理财等主题,至今成功开讲17期.深受好评、社会反响强烈。到现场听讲的市民这1.8万多人.填写反馈意见表的市民达到700余人次,拨打热践电话咨询的市民超过8000余人次,许多热心市民还专门写信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在电视台播出录像.制作光盘、编发讲座内容的小册子等等。如今.“市民学堂”已成为南京周末一景,成为文化古都南京在新时代打造学习型城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市民》2006,(9):1-1
不少读者询及本刊定位——为什么《市民》定义为“全球社区人文杂志”? 这确实关乎杂志安身立命之道。《市民》承诺关注三个议题:关于全球化,关于社区。关于人文。在我们看来。这是改变中国的三个法宝。  相似文献   

3.
易文 《市民》2006,(3):4-4
年前看到《市民》,吸引我的首先是它的名字,在杂志纷纷越做越贵,时时以“中产”、“小资”装点门面的当下,能有一本关注普通人,以“全球社区人文杂志”定位的杂志,让我感到温暖。  相似文献   

4.
“边际人”现代化是必要性的,通过分析小农意识和现代市民精神的内涵特征,可以明了培养“边际人”现代市民精神的理由。就现阶段而言.培养“边际人”现代市民精神的有利条件是客观存在,重要的是如何升华其现代市民精神。  相似文献   

5.
与莎士比亚的其他剧作相比.其罗马剧《袭利斯·恺撒》中的“市民”形成了一股与悲剧主人公相抗衡的力量.“市民”在一定的意义上决定了悲剧主人公的成败,莎士比亚的剧作在如实地反映了市民的作用基础上,更多地揭示了剧中“市民”身上的好恶无常、偶象崇拜、无意识的生存理性的集体心理。  相似文献   

6.
邓丽娜  贾云 《社区》2013,(31):26-26
“美景似画,好人似花!相互服务,亲似一家!”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市民教育大课堂上,八旬孤老周宠礼对“中国梦-姑苏板块”翠园段作出如此评价,获得掌声一片。  相似文献   

7.
沈许翔 《社区》2015,(15):33-33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西园社区市民学校里,高朋满座,气氛热烈。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5周年来临之际,近江西园社区工会联合辖区单位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共同筹划的“惜缘”家庭工作服务室正式挂牌成立了。早在半年前,社区工会主席多次与市妇女活动中心紧密沟通.共同谋划,就工会职工家庭矛盾、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筱藿 《金陵瞭望》2011,(15):44-45
5月份以来.南京市民出游愿望逐渐增强.而在许多准备出游的市民中.不少人选择了“红色”主题。有市民表示.在建党90周年之际.去重温、缅怀.定会留下深刻的记忆。记者从我市多家旅行社了解到.从短线游来看.南京一镇江一句容一常熟线、泰州-盐城-淮安一徐州线十分热门.其中镇江市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地、常熟市沙家浜旅游区都是短线游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方迎 《成才与就业》2009,(17):41-43
近年来社区教育蓬勃开展,这对提高市民素质起了很大作用,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百人怪圈”现象,也就是说参加学习活动的往往就那么百来个人,“老面孔”多。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我们请社区否同层面的人士来共同探讨,各述已见。  相似文献   

10.
文献综述发现,“新市民”内涵主要有5种,分别是“新兴市民阶层说”“新市民文学说”“新型市民说”“市民新型权利说”和“进城农民说”,其中,以“进城农民说”最为典型,近年来成果也最多。由于农民“新市民”尚未完全融入城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市民”,故“新市民”概念的内涵有待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李延英 《中华魂》2010,(1):30-30
近年来.合肥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实施城市背街小巷整治工程,打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景观小街。市民们在看到城市马路变宽、大楼增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背街小巷的路灯亮起来、路面平坦起来。市民们亲切地称这项不显山露水的整治工程为“里子工程”。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市民社会概念有不同阐述,“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交往形式”是市民社会的表现,“社会组织”是市民社会的载体,“资产阶级社会”是市民社会的典型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经历了从同一到分化,再到融合走向新的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超越国家与市民社会之日,也是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之时。社会主义政治国家的长期存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兴起成为可能,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给予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成才与就业》2009,(21):41-43
近年来社区教育蓬勃发展,这对提高市民素质起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不少社区学校出现了“百人怪圈”现象,也就是说参加学习活动的往往就那么百采个人,“老面孔”居多。本刊上一期刊登了《我看社区教育“老面孔”现象》一文后引起了读者热议,不少读者来电、来信,对社区教育“老面孔”现象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本期将继续探讨社区教育“老面孔”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邵建 《市民》2006,(4):5-5
很高兴读到《市民》这样一份将国家政治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杂志。  相似文献   

15.
《成才与就业》2009,(19):39-43
近年来社区教育蓬勃发展,这对提高市民素质起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不少社区学校出现了“百人怪圈”现象,也就是说参加学习活动的往往就那么百来个人,“老面孔”居多。本刊上一期刊登了《社区教育“老面孔”现象大家谈》一文后引起了读者热议,不少读者来电、来信,对社区教育“老面孔”现象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地球市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智慧之人”、“勇敢之人”、“慈悲之人”。“地球市民”的教育,一是要有“相信人的潜在的可能性”的慈爱,二是要督促“自己自觉无可替换的使命感”,三是要以身试教。  相似文献   

17.
蔡轶 《金陵瞭望》2005,(19):34-35
“人人都是东道主,个个代表新南京”是南京迎“十运”对全体市民的要求。在十运会开幕式前夕,南京市从细微之处人手,全市范围内实施“市民参与十大工程”,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市民参观”激发了市民热爱南京、建设南京、美化南京的热情;“市民学堂”使市民长知识、受教育、得实惠;“市民实践”让广大市民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十运会产生强大社会凝聚力和精神感召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他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将黑格尔的“伦理关系”转换为“社会物质关系”,摒弃了他的神秘主义,并且将黑格尔对“社会关系”的认识深化为“经济关系”,从社会关系的本质(经济关系)上说明了社会关系;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运动出发,认为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并且决定政治国家,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决定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和中世纪的“城市社会”构成了近代市民社会的两种历史传统。城邦国家的兴起与衰退推动了公民政治生活向市民私人生活的转变,使得人类社会从“作为一种政治动物的人”的公共生活中发展出了一种“作为一个个人的人”的自由意志。城市公社的复兴和发展则打开了中世纪封建社会和等级社会的缺口,为近代市民社会的诞生提供了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社会要素。城邦国家和城市公社不仅构造了二者在政治上与经济上的性格差异,而且奠定了近代市民社会的公民品格和市民精神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青年马克思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最终导致了个人分裂为市民和公民,这一分裂意味着个人要么是纯粹个体和利己的存在者、要么是纯粹普遍和虚幻的存在者。为此,他提出只有人类的全面解放才能彻底消除这种分裂,才能使个人同时既是市民又是公民,青年马克思所主张的这种市民与公民相统一的“个人”,不仅构成异化劳动思想的切近前提,还间接地影响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