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体系种子公司的体制改革,是要在彻底分离管理职能,妥善处置事业功能,规范为真正企业法人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方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支持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种子产业体系。行政体系种子公司体...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种子企业的现状与种子产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子企业的现状作物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最直接的载体。目前 ,各类种子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就无法在竞争的种子市场中站稳脚根 ,就会被残酷的市场经济所淘汰。因此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种子公司的原有体制需要及时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 ,强调市场开放 ,为种子流通提供了法律依据。国有种子公司一统天下的状态已不复存在 ,一批新型的种子企业正在朝气蓬勃地由最初的协作走向联营、筹建集团 ,从而出现了一些跨地区的集团公司。尽管目前各个集团的内涵各不…  相似文献   

3.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1980年代末跨国种子公司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严重威胁着我国种子产业安全,也使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子企业缺乏竞争力、种子商品化不足、种子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种子检验监管不力等问题逐一凸显出来。为促进我国种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建议采取如下举措:加强对国内种子公司的扶植力度;提高种子商品化率;加大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改进种子储备政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种子法》和“种子工程”的实施,我国种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农业丰收、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当前我国种子产业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品种选育科技含量低,种子生产加工环节滞后等问题。种子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改革和完善种子管理行政体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发挥企业主导作用,而对种业实行倾斜扶持政策则是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种子产业经营权垄断的原因在于国有种子公司集管理者与经营者于一身和各级政府对权力垄断的保护 ;指出种子产业的权力垄断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 ,影响了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初步探讨了消除种子产业权力垄断 ,创建公正、公平、公开市场竞争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依法行政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依法行政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执法主体不规范,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执法机关间职责不清,行政立法及行政救济体系不完善,因此,必须改革体制,转变职责;规范、控制行政程序;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建立健全行政公开等制度,完善行政救济体系,以保证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行政改革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 ,蕴涵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行政改革体制论、行政改革人才论、行政改革决策论、行政改革效率论、行政改革法制论构建了江泽民行政改革思想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用乔石委员长和李鹏总理的讲话来说明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包括行政法制监督体系,已经提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文首先肯定了从西方传来的在三权分立制下形成的“行政监督”,指出了近年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误解,并联系“依法行政”,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使用“行政法制监督”来代替“行政监督”的意见。接着论证了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指出这是加强行政立法,统一全国行政法制和解决行政执法问题的需要,并简要地阐述了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即:加强和完善这个监督体系,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是行政体系高效运转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促进行政体制创新 ,才能为我国各项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调整阶层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文化认同以及宏扬环境伦理等需要运用全社会的力量。但其中,行政体制的改革应是首当其冲的。只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的行政体制转变了,其他的社会肌体才能活跃起来。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适时地推进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及其效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机制,是我国机构改革的目标,通过机构改革,从而实现行政管理工作整体现代化,形成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行政体系,以提高整个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市场监管的法治化是促进网络文化市场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进网络文化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法治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行政监管体制机制日益完善,行政监管程序日趋规范,非政府主体监管能力提升,技术监管能力逐渐增强。但我国网络文化市场监管的法治化仍然面临困境与挑战,法律法规体系自身存在不足,行政监管体制仍存在路径依赖,非政府主体监管责任意识较弱,网络文化市场技术监管难度大。对此,我国要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创新网络文化市场行政监管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市场多元主体协同监管,提升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技术水平,促进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政府开展了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1、精简政府机构,建设”小政府”,更新行政理念;2改革公务员制度,管理规范化;3多种方式并举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4增加税种,节约开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借鉴国外行政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以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行政改革.从德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于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1健全和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坚持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之路;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3健全和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建立严谨的公务员绩效管理体系;4采取多种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加快步伐,加强和完善以广大农村群众和城市职工为重点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是农村社会化市场。现在,农民盼望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全方位服务。如产销预测、购销引导、气象预报、技术指导、搜集致富信息、土地测量和保护、政策咨询等等。特别是希望涉农部门送政策、技术、信息项目。二是种子专营市场。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种子更新换代加快,因此,有必要加强种子公司特别是市种子公司的力量,实行种子专营。三是大  相似文献   

15.
从行政体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认为行政权力结构无序与行政职能无序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并对政府动力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6.
体制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创新中强制性创新和诱制性创新两种不同的创新途径,并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创新的模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一直是行政法学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主张按照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强制模式即把行政强制执行权完全交给行政机关来构建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还有人主张按照英美法系国家的行政强制模式即把行政强制执行权完全交给司法机关来构建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笔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应定位于现行法律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律特别授权的则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把绩效管理系统导入行政管理实践,以克服政府失灵,改善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效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及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行政评价体系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日益突出,换句话说,政府绩效管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评价体系能否建构。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在行政实践活动中,行政行为失当和行政决策失误还相当严重,故建立、健全行政评价体系应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同时行政评价也是国内行政学界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论电子政府发展与行政决策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一种新的政府架构,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电子政府的创建与发展,为我国行政决策体制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电子政府能促进我国行政决策文化的现代化变迁、行政决策组织系统的完备化变革、行政决策权力体制的合理化调整、行政决策信息系统的互动化运转.  相似文献   

20.
行政决策作为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的成败得失,为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必须使行政决策的有关重要环节、步骤、体制和程序规范化、制度化,这便是行政决策的法制化。一、决策体制法制化行政决策体制主要是指承担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它一般是由享有不同决策权的决策主体、专门的研究班子和专家咨询组织所组成。现代决策的基本特征是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