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润渍,威廉斯的许多诗歌都呈现出某种中国味道。而其经典名作《寡妇春怨》一诗"中国情"更是扮演了吃重的角色。无论是诗歌的主题思想,还是意境及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别于传统的西方诗歌,该诗更像一首脱胎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闺怨诗",蕴含着无穷的东方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2.
章回小说的开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引首类、楔子类、缘起类。引首类与话本的入话、头回非常相似,以诗词、议论、小故事引入小说正文;楔子类以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为代表,指在小说开头借助于神话、故事等叙述方式来阐释作品的主旨或寓意的一类开头;缘起类以《红楼梦》为代表,这一类开头主要是介绍作品的创作缘起,注重从结构的全局去把握作品的总体。本文从文体渊源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开头模式化的成因。首先,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有着共同的文体源头———说书艺术,因此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文章分析了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对章回小说开头方式的影响;最后,文章还指出八股文对章回小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中的七首汉诗进行了诗歌格律、思想内容、文化语境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即越南汉诗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民间倾向”.这一研究弥补了“正史加名家”的模式之不足,充分体现了越南汉诗的全貌及其丰富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诗的英译领域,格律派十分注重通过译文再现原诗的音乐性。《王维诗百首》的翻译是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独特音乐性的重要尝试,对其译文的解读将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格律派译者注重在节奏和用韵两方面"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主张,丰富古诗英译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庞德早期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主要见于他1915年翻译出版的《神州集》里。《神州集》收录的18首汉语诗歌英译文译自19首中国古典诗歌。庞德主要以他提倡的英语现代诗歌的散文价值作为翻译的参考标准,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现代化,使中国古典诗歌以现代英语自由诗的形式进入英美文学界,并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同单纯地释词析义,就诗论诗的诗歌教学模式相比,钱钟书先生的《诗经》解读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提供了一种以诗解诗、情契理合、开放活泼的教学范例,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挂下联,以点带面的联想式教学方法。这较之单纯地就诗论诗要丰富精彩得多。  相似文献   

7.
清代汪森编写的《粵西诗载》,在他的《粵西三载》(即《粵西文载》、《粵西诗载》和《粵西丛载》)中,是编写得比较早也是比较好的一部书。书中收录了上起汉代,下至明末有关广西的诗歌三千一百一十八首,另附有词四十五阕;作者计八百三十二人,其中广西籍五十六人。共分四十五卷(包括词一卷),计三十万多字。在这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山居》一诗中,朱英诞将中国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契合在一起。从内容上来看,诗歌古今意象发生碰撞,增添了古典意象的现代审美内涵;在意象运思方式上,诗人运用现代诗歌中注重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来组织传统意象,使诗歌笼罩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朱英诞的诗歌有三种结构形式,这首诗采用了廊庑式结构,呈现出较完整的建筑之美。诗歌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关于永恒与瞬间、无常与恒常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袁凯曾自编其诗为《海叟集》四卷,明清两朝有多种选集与全集传世。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明诗》,亦收录了《海叟集》与其集外诗。出于各种原因,袁凯诗集存在漏收与误收情况。其集外诗所收录的一首诗歌,亦可从图画文献中得到印证。借助目前较为丰富的明清各类相关文献,可以对袁凯诗歌进行辑佚、考正与考误,此项工作对于袁凯基础文献整理,大为有益。  相似文献   

10.
王蕾 《中华魂》2013,(6):54-55
征戍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历来不乏名家杰作。作为征戍诗的代表作之一,唐人柳中庸的七言绝句《征人怨》有着非同寻常的独特艺术魅力,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流传甚广。毛泽东主席对这首诗也情有独钟,曾经亲自手书,吟哦欣赏。  相似文献   

11.
解释《春秋经》的《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在叙述、议论、阐述事理、论证与论辩的过程中,引证了许多《诗》中的句了。有的是直录原诗;有的则是取其头续其尾;有的则颠倒了《诗》句的次序,更换《诗》的字词。了解,研究《左传》引《诗》情况,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左传》思想与《诗》的社会影响与价值是有所裨益的。在中国诸古典文献中,没有一部著作象《左传》引《诗》如此之多。引证《诗》中句子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典诗歌之一。它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周代社会现实,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就在它的《国风》和《小雅》类别的诗篇中,有几首悼念亡故者的诗歌。除了个别篇章古今聚讼,各说不一,仍无法定准外,其它比较一致的,认为《邶风》中的《绿衣》、《唐风》中的《葛生》和《小雅》中的《蓼莪》都是悼亡诗。《绿衣》是鳏夫悼念亡妻之歌;《葛生》是寡妇悼念亡夫之歌;《蓼莪》为征人还家后悼念父母双亡的哀歌。但历来诗评,对于这三首悼亡诗,却有不同程度的曲解。本文试就它们的含义及思想、艺术价值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琉球诗散论     
追溯中国古典诗歌载述和反映琉球的历史 ,重点论述明清中国诗人所写琉球诗发达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可以看出琉球诗具有浓厚的海洋气息和魅力 ,它拓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 ,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诗人们的创作水平。琉球纪事诗不仅可与史籍相发明 ,而且有时可补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历史散文中称为《诗》。一直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被尊为垂教万事的宝典,正式被官方确认为“经”。《诗经》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历来研究者甚众,但由于《诗》距今已有2000余  相似文献   

15.
刘向《说苑》中“引诗”61首,有13首诗与《孔子诗论》相同,其它48首诗篇皆不见于《孔子诗论》。对13首诗进行比较的结论是:二者在解诗方法上截然不同,《说苑》“引诗”没有受《孔子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七、八十年代的这二十年,是整个中国文学在法国得到全面研介的中兴阶段,它涉及古典、现代和当代文学三大范畴,诗歌、小说等多项领域以及翻译和研究的不同层次,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立体型的有机综合体。在古典诗词翻译方面,继50年代集中国古诗翻译之大成的《中国古诗选》问世之后,1977年,法籍华裔学者程抱一发表《中国诗语言研究》,内收唐代37位诗人的122首诗词;同年另一华裔学人梁佩(王贞)也出版了法译《李清照诗词全集》,系法国译介宋词绝无仅有的译作。这两部译著堪称深入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性译品。  相似文献   

17.
七、八十年代的这二十年,是整个中国文学在法国得到全面研介的中兴阶段,它涉及古典、现代和当代文学三大范畴,诗歌、小说等多项领域以及翻译和研究的不同层次,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立体型的有机综合体。在古典诗词翻译方面,继50年代集中国古诗翻译之大成的《中国古诗选》问世之后,1977年,法籍华裔学者程抱一发表《中国诗语言研究》,内收唐代37位诗人的122首诗词;同年另一华裔学人梁佩(王贞)也出版了法译《李清照诗词全集》,系法国译介宋词绝无仅有的译作。这两部译著堪称深入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性译品。  相似文献   

18.
释善住是元代诗僧中存诗较多的一位,著有《谷响集》,存诗777首,词13首。善住不但与明本、玄鉴、白云等僧人有较多诗歌往来,且与白?、仇远、宋无、虞集等文人交往颇深。  相似文献   

19.
据《左传》记载 ,在春秋的各国外交等方面的会议上 ,列国的代表围绕自己国家的主张要朗诵一段《诗经》 ,而对方国家的使节则借宴会之余兴 ,以乐器伴奏也咏唱一首诗歌。在宴席上赠答诗歌是哪一个朝代都有的一种常见现象。从春秋、战国到后汉 ,在中国的宫廷和官僚世界中 ,赠答的诗歌无论赠也好 ,答也好 ,并不是自己的创作 ,而是引用《诗经》中的一节。汉代以前的诗人亲自创作赠答诗一般来说是没有的 ① 。正如铃木修次《汉魏诗研究》所指出的那样 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有意识地创作赠答诗作品的 ,是三世纪的王粲、曹植等人。编撰于六世纪初…  相似文献   

20.
沈曾植是晚清著名的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诗中不仅有深奥的学术思想,而且僻典奥语,层见叠出。可以说,他的诗歌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以学问为诗的巅峰状态,造"学人之诗"之极,此前此后都没有人引学问入诗如此之深、之繁、之僻。沈曾植的诗歌表明古典诗歌发展到近代后期,基本丧失了清新朴实的天然之风,学问化长期潜在的问题使它的生息气脉已折耗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