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阐释.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人、实践、社会和历史四位一体的本体论"现实的个人"是核心概念,是个人能力、个人需要和个性意识以及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的统一体;实践是个人能力的形成和发挥、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人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彰显;社会和历史分别表现为其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现代译论建设: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译论的学习以及中国传统译论的承继共同描绘了当下中国现代译论建设的全幅图景。如何评价对于西方译论的学习?如何看待对于中国传统译论的承继?本文旨在对此进行讨论,并对中国现代译论建设的发展取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5.
本体论代表着哲学的形上本性。在一定意义上 ,本体论就是哲学本身 ,或者说 ,任何一种哲学都带有本体论维度。另一方面 ,从人的存在角度看 ,人在其活动中不断追问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总在超越现有而指向无限。这是人存在的根本。哲学作为人之存在的理论表达 ,其本体论理论正是人之存在所求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6.
7.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以前的本体论)价值特征的分析,对于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的实质的探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以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当代意义的相关研究等,人们的理解仍然有分歧.回顾、总结和反思近年来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关系的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此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图景中,本体论问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回潮。英美分析传统中凸显的本体论情结,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思想中逻辑思维方法这个基本的思维方式。本文从分析哲学中的"事实不可能"和"逻辑不可能"两个概念出发,通过关于对"存在"的理解的讨论,从逻辑和经验(语义)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本体论对于逻辑规定性的要求,进而从经验和语言的联系探讨了导致本体论这种逻辑规定性要求的形而上学动机。 相似文献
9.
陈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2-135
对近十年(2002-2011)国内学术期刊所刊载的有关典籍英译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和归类,展示该时期学者们对国内典籍英译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概括国内典籍英译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国内典籍英译研究提出问题和建议,希望对今后该领域的深化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久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8):157-159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唐诗英译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下业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决定了唐诗英译和文化传播的效果。通过对唐诗的英译研究可以看出,译者主体性存在、支配和贯穿于译者对诗歌文本的选择、阐释及翻译策略的运用之中。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的唐诗英译研究,有助于建立更宽容的译诗评价多元体系,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春嗲窃的三个英译本为例,谈谈中国古诗歌“三美”英译的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翻译学学科地位在中国最终得以确立,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了翻译学界的认同。翻译学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集中于学科的理论构建。中国翻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就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史长久,影响深远。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推崇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都表明中国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进行过探讨。但是目前中国译学理论多为借鉴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中国传统译论失语。探讨中国译论失语的溯因显得极其重要,尤其是从文章学的视角下解读"信达雅",对于重构中国译论话语权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