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光行  王成光 《理论界》2006,(8):211-211,237
美国“人权外交”是其人权职能由国内阶级统治的工具向对外进行侵略及推行霸权政治的延伸。它维护人权是假,干涉他国内政是真,目的在于利用其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向世界各国施压,以膨胀其本国利益,其实质就是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索沃危机本是南斯拉夫联盟内部追求独立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与维护国家统一的政府之间的冲突。然而美国倚仗其冷战后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以“消除科索沃地区人道主义灾难”为招牌,率领北约绕开联合国,悍然对主权独立的南联盟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致使科索沃危机急剧升级,“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再次硝烟弥漫。这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侵犯他国主权的野蛮暴行,淋漓尽致地暴露出美国等西方霸权势力在“维护人道、保障人权”幌子下,通过所谓的“新干涉主义”肆意践踏国际关系准则、推行强权政治的真实面目。一随着冷战结束,维护和平…  相似文献   

3.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所以,要看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真正目的,必须分析科索沃战争的政治图谋和经济动因。一、“人权”和“民族”问题只是掩盖科索沃战争政治图谋和经济动因的假面具在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的前夕,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巴尔干地区风云突变,科索沃问题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仅在“人权”和“民族”问题的幌子下蓄意制造了轰炸南联盟的人间灾难和民族厄运,而且捍然发动了对我国驻南使馆的导弹袭击。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烽火,对于…  相似文献   

4.
人权问题自其问世以来,就带有神圣和神秘的双重色彩。说其神圣,是因它能从一定角度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说其神秘,是由于在人权的基本含义、人权存在的依据等问题上,人们看法各异,至今莫衷一是。尤其是美国推行“人权外交”以来,人权成了国际斗争的焦点问题之一。今年3月,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制造了“科索沃危机”,使人权和“人权外交”问题倍受关注。因此,对人权和“人权外交”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认真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人权的发展沿革和初始含义人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天赋的,人权属于历史范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自3月24日以来,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不宣而战,狂轰滥炸,至6月初出动了10000多架次飞机,投下10000多吨炸弹,发射了几千枚导弹,使用了最新式的武器,使许多民用设施夷为平地,制造了二战以来欧洲最严重的战争灾难。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毁坏。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维也纳外交公约的肆意践踏,是二战以后世界外交史上的罕见事件。人们要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为什么要对一个面积仅1…  相似文献   

6.
"人道干涉"神话与美国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道于涉”论在西方甚嚣尘上,其实,所谓“人道干涉”并无人道可言,“人道干涉”论只是西方为确立美国霸权下的世界新秩序所做的舆论准备,以此为法理依据的关国新干涉主义对非西方国家的安全和主权造成了极大威胁。美国海外干涉往往具有多重动机,包括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后者除政治意识形态如民主、人权外,还包括民族意识形态即关国的道德优越感和全球使命感。美国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球权是以人权为基础、超越主权但不否定主权的一种全球性权利,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权、主权、球权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享有的三种最基本的权利,其中人权是核心,主权是关键,球权是保证,三权相辅相成,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了维护球权,就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从以神权为基础的王权到以人权为基础的主权,再从以人权为基础的主权到以人权为基础的球权,都是人类对自身权利认识的巨大飞跃。球权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它对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政治理论与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进平 《学术研究》2007,18(11):34-38
在近代政治哲学的视野中,人权是自然和普遍的,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但在马克思看来,人权,不论是其人性基础,还是作为其三位一体的自由、平等和所有权,都不是自然的、普适的,而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政治解放和商品经济是其存在的渊源,也是其赖以发挥作用的境域。因此,人权并不具有至上性或神圣性,而是有其局限性。它虽体现了对人道的追求,但又与人道追求相悖。在实质上,它是资本在法权观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人权保障是几百年以来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押人员作为一个特殊、脆弱的社会群体,其权利保障极容易被忽略.人权保障也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羁押制度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羁押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探索了改善我国在押人员的人权状况的途径与方法,以期对中国的囚犯人权保障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对于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解放基本原则的"人权",马克思恩格斯采取的是辩证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争取自身以及人类的解放的运动不能受到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平等和人权等口号的迷惑,并把这些口号作为奋斗的目标,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人类获得真正的解放;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在实现其自身以及人类解放的目标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必须利用资产阶级人权为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同时,马克思主张的是,社会解放是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必然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因此,作为被马克思称之为历史权利的"人权",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是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文化不同,政治思想和经济状况各异,各国对人权的理解与保障是有差异的,从来没有建立起被各国接受的人权保障的统一标准。考察人类为实现人权所进行的斗争的历史及各个国家人权保障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人权保障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有一些应共同遵循的基本的保障路径即人权立法、人权司法化、建立法律统治、限制权力、建立人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权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本文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权意义的阐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权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尤其是90年代初以来,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一此西方发达国家借口对人权的关注,无视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竭力把人权问题国际化,大搞所谓“人权外交”,把人仅作为推行其霸权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国务院从1961年以来每年都要发表一个关于世界各  相似文献   

14.
刘志强 《南方论刊》2004,2(5):30-32
"专家政治",是罗隆基人权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又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石.实行"专家政治",其目的在于规范公权力的制度,从而改变当时中国行政因"武人政治"和"分赃政治"而造成的混乱局面,减少公权力侵犯人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犹太人是参与和影响美国人权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战后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犹太人参与美国人权外交的活动在主要参与者、目标和内容、活动策略和方式、活动的主要舞台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由于犹太社团在美国的成功及其积极推动,大屠杀逐渐成为犹太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乃至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也成为影响美国犹太人参与人权外交的独特因素.大屠杀幸存者和教研群体实际上成为人权网络的重要支持者,大屠杀教育则成为美国公民道德和人权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屠杀留给犹太人的受害者身份使他们容易透过"大屠杀棱境"去认识世界各地发生的人道主义危机,"有所作为"而不是做"冷漠的看客"成了一种道义要求.与大屠杀相关的事物和语汇也成了强有力的象征,可以借此开展宣传、动员和意义架构.  相似文献   

16.
白冬 《理论与现代化》2006,1(1):104-108
从利益的角度把握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人权,使我们认识到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性质只能是个体性。追究与保障的矛盾,决定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虽然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国际标准为刑事诉讼人权设置提供了标准与参考,但是各国有义务避免将人权作为手段,制造猜疑和混乱。  相似文献   

17.
自1987年以来,美国国会提出并通过了一系列"涉藏议案".这些议案的基本目标是将美国对华政策与"西藏问题"挂钩.作为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组成部分,这些"涉藏议案"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它不仅使美国对中国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干涉长期存在,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达赖集团在国外的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一“后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唤醒了人们对西方“软霸权”的警觉,使国人意识到,在这个凭强力生存的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文化、科学技术、价值观念、消费方式和游戏规则背后,有比“硬霸权”更严重的私利和霸权,我们不要用玫瑰色彩去想象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霸权主义的研讨起了警世钟的作用。不过在如何看待霸权主义的问题上,目前的讨论似乎又陷入自“维新”到“五四”思想家们曾经绕过的一个怪圈:从深感中国落后,向西方寻求真理开始,到发现西方只有强权没有公理、只有“霸道”没有“王道”(或只有“兽道”没有“人道…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人权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力 《社会科学》2005,42(5):40-45
人的解放是一个历史的命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学说,凸现的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人的解放的宗旨,完成了革命与人权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对人权的开拓,映衬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的解放的新内涵,开始了建设与人权的和谐交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人权先进本质的彰显与西方大国“人权-霸权”悖论的揭示,既高扬了现代人权精华,也捍卫了世界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邓小平“人权-国权”的交融模式成为第三代人权观的精辟阐释,对人类进步而言,它引领了社会发展观的新变革;对人权运动来讲,它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性的双重意义;对马克思主义来讲,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权和人的解放学说在当代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刘建平 《阴山学刊》2009,22(3):81-84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间政治多边化的潮流中,国际机制已成为学术探讨和外交实践的主流,绝对国家主权话语丧失根据。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国家力量差距仍然严重分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规避发达国家的欺压,中国应该主动建构以“权利政治”和“超国家权力”为核心概念的国际政治理论来批评“权力政治”和“强权”、“霸权”现实。作为世界政治的超国家权力主体,联合国可以为克服霸权主义政治形态而实现人类主义价值提供可能性,超国家权力与主权、人权的辩证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深入体会的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