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家庭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离不开农村家庭的参与,但目前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构成了挑战。以广西为例,在分析农村家庭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根源是家庭成员对家庭资源的竞争性分配,应从家庭建设、政府角色和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农村M生家庭教育投资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小学阶段教育投资总额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给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这一状况是由经济、制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要保证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平等,就必须切实减轻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村家庭有选择地进行教育投资;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的基础地位,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转型推动了农村家庭再生产模式的转变,激活了农村家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促进了家庭本身的现代性转型。文章对王山村三代直系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农村家庭父代在家庭现代性转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农村家庭现代性转型是建立在扩大化家庭再生产的基础上,父代在家庭发展目标激励下主动调适,直接参与家庭资源配置、权力让渡和家庭伦理的构建。扩大化家庭再生产强化了家庭功能,为转型提供动力支持;重构代际关系为转型汇集凝聚力;家庭优先发展为转型提供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4.
扩大农村家庭消费是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农村家庭消费也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因此,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家庭消费,需要控制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农村家庭消费影响因素有多层结构的特征.利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的家庭和社区数据,运用多层模型实证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户家庭消费影响的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消费状况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而异;农村交通状况对农村家庭消费有显著影响;燃料基础设施和村公共财政支出在随机截距模型中对家庭消费有显著影响,但在随机系数模型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农民创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力、减贫增收及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千村调查"数据,以农村家庭为研究视角,在"推拉"模型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通过二值选择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农村家庭创业投资周期管理,从创业初期创业动机、创业过程中家庭照料及创业获得感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家庭创业多为机会型创业,家庭照料对创业支持效应大于负担效应,通过增强幸福感、增加财富及提高社会地位提升农村家庭创业获得感.为推动农村家庭创业良性发展,应完善农村创业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合理引导帮助农村家庭创业,使农村家庭倾向选择机会型创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0年七省区城乡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揭示了农村网络家庭中养老支持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农村网络家庭中子女家庭给予父母的养老支持水平较低,且重视经济支持,日常事务性支持与情感支持欠缺。因子女外出就业、结婚而形成的网络家庭中的亲代得到的养老支持显著高于因儿子分家而形成的网络家庭中的老年人;亲代与子代配偶相处得越好,亲代得到的养老支持越多。当前农村网络家庭中亲代家庭与子代家庭在代际支持上“分而不离”,但受居住距离的影响,加之家庭子女数减少,未来网络家庭的养老功能将趋于弱化。在居家养老仍为农村主要养老方式的现实下,为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水平,改变农村地区的养老模式,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实现农村养老资源多元化的同时,重视农村现代养老文化建设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最大效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家庭养老方式是几千年的自然选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力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探讨目前在农村家庭养老弱化、社会养老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家庭养老资源,使得家庭养老效用最大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从家庭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当今贵州农村生育及其变化,有助于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些难点。本文根据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调查(1991年)中贵州省478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对贵州农村家庭经济与生育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村家庭经济特征;农村家庭孩子经济价值,农村家庭生育行为。一、贵州农村家庭经济特征与生育通过本次调查,大量数据说明目前贵州农村家庭经济具有以下特征:大部分家庭以农业经营为主,以家庭为农业活动的基本单位。大部分家庭以农业收入为主,人均年收入大大低于城…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农村和谐家庭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农村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因此,分析转型期农村和谐家庭建构面临的诸多道德困境,揭示农村和谐家庭建构的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探索农村和谐家庭建构的着力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从人均消费支出、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弹性等方面比较分析湖南省与全国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高于全国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二者的消费需求项目的侧重点基本一致,基本需求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而较高层次的需求项目还处于较低水平。湖南农村家庭的消费更受到了其收入增长水平缓慢的制约。建议开辟农村家庭创收渠道、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各项保障制度等以优化湖南省农村家庭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人情圈、传统消费心理、家庭经济和家庭类型4类因素对农村家庭人情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的相关因素分析模型,进一步揭示各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这对于如何引导当前农村文明消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养老:家庭方式需要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视角及制度扩张和静态均衡角度对农村养老的关注多具有政治考量和货币补偿的特点,据此推行的社会养老政策迄今为止绩效不佳。对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流动及家庭权威分散所做的分析表明,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养老的影响是双重的,在弱化的同时也存在某些促进方面。农村养老现行而有效的方式依然以家庭为主。家庭不仅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在经济支持上也占据着最大份额。社会转型对农村养老的冲击不在于动摇了家庭养老的主体角色与核心功能,而在于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方式,拓展或改变了家庭养老的存在形式。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农村养老制度建设应围绕稳定、扩展或补充而不是抑制家庭的模式来展开。家庭养老需要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中国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现阶段中国农村家庭的隔代教养质量不高,对家庭中祖辈、父辈、孙辈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祖辈的教养模式欠科学、教养方法欠妥当,对孙辈的健康成长尤为不利.在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现象日趋普遍的今天,政府与社会应负责解决农村家庭的后顾之忧,祖辈与父辈家长应在提高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改进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农村社区与学校则要协助农村家庭教育子女并提供科学的教养知识.只有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的水平,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模式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发生着代际变化,作为青壮年劳动力的两代农民工在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与意识形态影响下,家庭组织结构与功能已逐渐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在第一代农民工的家庭长大,深受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形成其独有的家庭观念和价值体系,希望能脱离农村到城市寻求发展,落地生根,农村家庭对其成员的向心力亦逐渐减弱,形成了一种相对松散的家庭模式。近年来出现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都反映了农村家庭组织状态的变化。新老两代农民工在生存状态及意识发展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现代农村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功能逐渐弱化。陕西农村家庭养老整体质量不高,存在老人健康状况欠佳、家庭养老经济负担过重,老人精神生活贫乏、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等问题。必须建立经济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精神生活保障体系,和完善补充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方消费理论,利用绝对收入假说模型、相对收入假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收入对中国农村家庭狭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期收入、永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都有一定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432、0.657、0.014,其中,永久性收入的影响最大;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并不高。据此提出,为改善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应帮助农村家庭增收创收、促进农村家庭暂时性收入向永久性收入有效转变,同时有关各方应做好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建立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马文兴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遍实行,过去在计划体制下建立的以集体保障为主体,家庭保障和国家救济为补充的农村劳动者保障体系基本解体,农村劳动者保障基本上由农民家庭承担。...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禀赋、非农就业与相对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现实背景,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农村家庭样本,探讨劳动力禀赋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非农就业在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表明:22.8%的农村家庭样本存在收入上的相对贫困;劳动力禀赋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禀赋特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劳动力数量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质量特征变量表现出了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在劳动力禀赋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提出应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适度增加非农就业机会,鼓励农村家庭人力资本开发,建立农村弱势群体的相对贫困识别体系及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以家庭为中心,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主体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脆弱性内容、生计资本、结构与过程转变条件对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探索性地识别出两类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即政策文化制约模式和社会与资本阻碍模式。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并不构成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必要条件,但是人力资本在是否发生贫困代际传递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脆弱性内容、生计资本、结构与过程转变条件“多重并发”,形成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的多样化组态,即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建议探索构建“政、社、民”多元联动扶贫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阻断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引导农村家庭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