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放 《日本研究》2000,(2):58-64
中国古代许多学者和政治家都对人口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洪亮吉(1746—1809年)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在《意言》中提出的“治平”说。大约同一时期,日本的经世学家本多利明(1744—1821年)于1798年(日本宽政十年)在《西域物语》中也提出了日本历史上最初的“人口论”。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历史的认识。一  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首先要分析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人口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在清朝中前期,尤其是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中国人口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2.
刁榴 《日本学刊》2004,(1):150-159
月 ,因为帮助假释期间的一个共产党员 ,被控“帮助违反治安维持法的嫌疑犯逃亡”再次被捕入狱。他在牢狱中迎来了日本战败投降 ,却于战争结束后的第 42天死于狱中。由于他的死 ,大量的政治犯才得以从狱中释放出来。三木清在大正时期 ( 1912— 192 6)度过了他的中学和大学的青春时代。三木哲学的出发点是大正教养主义。在大正时期结束、昭和时期开始的时候 ,日本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全盛期 ,三木的唯物史观研究提示了一种从大正时代的教养主义和文化主义向昭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转移的可能性。在马克思主义退潮后的不安的思潮中 ,三木以解释和…  相似文献   

3.
本稿试以中国元末明初的“禅文化”1 对日本同时期的中期“五山文化时代”2 的汉文学即“五山汉文学”的影响为主线 ,以明初渡海至中国的日本禅僧绝海中津 (公元 1 3 3 6— 1 40 5年 )为主要分析对象。日本的中期“五山文化时代”按照一般的历史划分方式的话 ,相当于室町时代 (公元 1 3 3 6— 1 573年 )前期 ,即由武士阶段的足利氏将军家执政的幕府政治时期。当时日本文化所处的现状是 :渡海来日的中国禅僧及去中国的日本禅僧所引入的中国文化占据了日本文化中的重要位置。随着元代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兴盛 ,日本汉文学也渐渐圆熟 ,其中 ,起…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长达一千多年。其中单研究宋学的历史就有八百年左右了。到了江户时代(即德川时代,1603—1867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及这些著作的出版发行已很盛行了。本文想谈一下明治维新以后的研究动向。明治维新以后,在日本,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史研究方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逐渐形成三个学派。大致情况如下。一、“汉学派”,或者叫做“支那哲学”派的研究。这个学派以东京大学为中心开展研究。二、“支那学”派,或考证学派的研究。这个学派以京都大学为中心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首咏“临刑诗”者是谁? 日本大和时代(相当于中国初唐)优秀青年诗人大津皇子(663—686年),因卷入争皇位的旋涡;终被罗织罪名处以死刑。他在临刑前写绝命诗一首:  相似文献   

6.
日本首相森喜朗在去年 4月 2 4日国会答辩中就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性质问题称 :“日本是否进行了那场侵略战争 ,应由大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加以判断”。1 5月 1 5日在神道政治联盟国会议员恳谈会上森喜朗又公然声称 :“日本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国家 ,这一点应该让日本国民知道。正是基于这种想法 ,我们 3 0年来一直推广这一活动”。2在这前后不到 2 0天的时间里 ,当时的新任首相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连续两次发表令国内外震惊的言论 ,确实不能不令人深思。森喜朗的两次讲话都与其历史观紧密相关 ,或者说是其历史观的真实表露。前者意在模…  相似文献   

7.
日奉《历史百科》杂志1980年3月号载文,介绍日本学者对“神风”问题的新见解。公元十三世纪末中国元朝军队曾两次进攻日本,但都大败而归。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文永(1274)、弘安(1281)之战。关于造成元军失利的原因,以往史学界的共同见解是:由于台风给元军造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震惊与触动.追寻日本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三次教育改革,包括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对日本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叔林 《日本学刊》2005,3(4):120-132
20世纪上半期日本与俄国(苏联)之间的五次战争或武装冲突(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918—1922年的日本武装干涉苏俄、1938年张鼓峰事件、1939年诺门坎事件、1945年苏联红军参加对日作战),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由兴而衰进而被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埋葬的必然性,揭示了军国主义是一条绝路,任何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0.
冠礼,是我国古时表示成年的礼仪,是人生第二大礼,男子大约在二十岁左右时举行。从加冠这天起,冠者便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天武天皇十一年(683),日本仿照唐冠礼制,制定了结发加冠制度,当时的冠,有漆纱冠和圭冠两种。冠礼仪式,又称“元服”,《续日本纪》载,和铜七年(714)六月,“皇太子加元服”,此处所指的皇太子,即后来的圣武天皇。将元服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是在平安时代的清和天皇(858——876年在位)时。古代日本,元服的主要内容包括:1.请贵人为冠  相似文献   

11.
日本《理想》杂志1980年5月号介绍了有关日本—英国哲学会的活动简况。报道说,该学会于1976年6月5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成立,理事会成员共20名。目前,学会办公室设在大正大学西方哲学研究室。学会的主要活动包括:1)每年3月或4月初召开大会或年会,在关东和关西两个地区召开两次研究会;2)每年发行一次机关报《日本—英国哲学研究会》和两次学会通信;3)出版研究丛书。年会分特别报告会、讨论会、讲演会和个人研究讲用会。特别报告会以“日本对英国思想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从1592年到1945年,日本在东亚地区先后发动了“壬辰倭乱”、“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等大规模兵燹。这一系列剑指东亚的侵略行动,定凋于丰成秀吉,承绍于明治天皇,膨胀于昭和时代,已形成隐秘于事实背后的一以贯之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惯性。“二战”后主张切断战争『日J关联的意见,并不符合历史上日本人的自身说法和做法,却符合现代日本学界的个别表述。因此,钩沉每场战争之间的事实和逻辑隐情,还区域战事以本来属性.或许能对东亚问题的基础研究和现实关照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战争责任问题长期搁置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1年 4月 3日 ,日本文部科学省教科书审定机关通过了由“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中学“公民”、“历史”教科书。这两册教科书完全按照日本历史修正主义的观点 ,把日本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描写成“亚洲解放战争”、“自卫战争”,把日本对殖民地的统治说成是“合乎国际法”、“合理”等等 ,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震惊。然而 ,面对中国、韩国等当年曾经深受其害的亚洲国家的反对和抗议 ,日本政府竟以“不便干预”、“审定自主”等为借口 ,拒绝对无视历史事实、美化“大东亚战争”的教科书进行实质性修改。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京都皇宫,在京都市内,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皇宫,以后虽然皇宫移至东京,这里仍然是历代天皇的行宫。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里,这座皇宫也几经兴衰,曾一度毁于火灾,也曾作为大臣们的宅邸,直至幕府时代的安政2年(1855),才耗费了黄金二百七十多两,重新修建了今天的皇宫。京都皇宫占地面积约九十一万平方米,内有名门九个,大殿十处,堂所十九处,富丽堂皇,雄伟壮观。自1946年开始,每年春秋两次对外开放。据说春季开放是为纪念明治元年(1868)3月14日颁发《五个条御誓文》;秋季开放是为了纪念桓武天皇延历13年(794)  相似文献   

15.
投降后的日本是“一片废墟”吗高新民1965年,原美国驻日大使E·O·赖肖尔博士出版了《赖肖尔看到的日本》一书,对日本经济崭露头角的飞跃发展表示意外的惊奇,欧美人士开始对日本的迅速发展感到震惊。据统计,1986年日本的GNP超过300兆日元,占全世界G...  相似文献   

16.
简讯     
“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在沈举行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0日至29日在沈阳举行。会议议题为“渤海日本关系研究;近代东北文学与日本昭和文学研究;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研究(以辽宁省、神奈川县为例)”等。会议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  相似文献   

17.
战后以来,日本经济在经历了“恢复”、“发展”和“高速增长”三个时期以后,从1971年开始转入以“低速稳定增长”为特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到来的基本标志是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两位数下降为1971年的5.4%。日本经济出现转折的动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国内1970—1971年爆发的战后第6次经济危机,二是1971年8月美国宣布的“新经济政策”。尤其是后者,沉重地打击了作为日本立国之本的“出口第一主义”,进而构成了日本经济转折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大钦茂王时期的渤日交往史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钦茂王是渤海国十五代王中的第三代王。在位期间渤日交往非常频繁,共遣使日本十一次。日本方面,在此期间共遣使渤海达九次之多。(参见附表)从渤日交往的总过程来看,渤海向日本共遣使三十四次,大钦茂王时期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日本国共派遣使渤海使十三次,而大钦茂时期占了九次,可见这一时期是渤日交往的最高峰。有的日本学者称这为“日渤的蜜月时代”。关于这一时期的渤日交往的问题,中外学者的论著中虽然涉及很多,但是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加以探讨的必要。例如:大钦茂在对日交往时为何曾自称“高丽国王”和“天孙”?日本奈良朝廷及某一时期的史官为何也曾称“渤海”为“高丽”?  相似文献   

19.
大正时代在日本出现了一股强势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强调与物质世界相对的理性价值的新康德主义、宣扬人格是所有价值的终极标准的人格主义、倡导和平民主的文化主义和力行兼爱平等的人道主义,客观上形成了对明治时代形成的极端国家主义的反拔。与上述“主义”相呼应,出现了批判“神皇一统”的皇国史观,“去神存人”的“学术人文”思想。然而,由于上述诸多思想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悖论,缺乏以民众支持的社会共鸣,因而没能阻止昭和时代全社会的文化倒退。然而,作为与国家主义相对立的人文思潮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竹内良知(1919—)是当代日本知名哲学家。1919年出生于日本大分县,1938年入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1941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翌年转文部省工作,1946年应聘为松本高校教员,1950年为名古屋大学副教授,1977年以后任关西大学哲学教授,1989年退休。竹内先生专事哲学研究40多年,学术成果颇丰,其主要著作有《昭和思想史》(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