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先利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在当时是一股不可忽略的知性力量,但其形成性研究还是一个学术冷门。主要考证该思潮的本土化变体,尤其聚焦约翰.克里特的基督教理式模型、托马斯.莫尔结合了柏拉图古典社会完美观念和古罗马修辞策略的乌托邦思想、约翰.迪的基督教—柏拉图式数字命理哲学和神秘主义魔法理论等具有英国风貌的新柏拉图主义宇宙图景。 相似文献
2.
姜士昌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58-61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牧歌也获得新生并成为诗人们竞相展示才情的重要平台。该时期的牧歌有多种变体,大部分是通过展示理想化的田园生活来反映有闲的上层社会和风雅文人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空想和虚幻是其主要特征。但也有部分诗人认识到牧歌的这种弊病并尝试将牧歌拉近现实,有的甚至流露出对现实的批判,这预示了牧歌的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德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5):1-6,98
文章从悲剧这个剧种的本质特征及其相关的贵族文化意识出发,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复仇行动的延宕问题作了新的解读,认为哈姆雷特内心深处有着极其浓厚的贵族文化意识,他试图为自己的复仇行动找到一个与其王子身份和贵族意识相称的公开的、仪式化的机会,但始终未能找到。这也是他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造成玉石俱焚的悲剧结局根本原因。但是,从诗性正义的角度看,哈氏最终还是完成了他为自己设定的复仇大业,既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完成了父王的遗愿,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重建了被他的叔父颠倒了的伦理秩序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4.
12世纪文艺复兴出现于西欧中世纪鼎盛时期.在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累过程中,西欧社会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倒退后,社会文化也逐渐朝着繁荣的方向发展.到了12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不仅对大量的古典著作进行了翻译,还创设了大学,而这也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大学,至此理性主义的思想正式形成,且相关领域的发展也一片良好,包括历史、文学、艺术、法学等,而这样一来也为再次对"中世纪黑暗"说展开认识指明了方向.就12世纪文艺复兴而言,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英国中世纪文化,其展现出了推崇、改造、秉承等相关特点.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英国12世纪文艺复兴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其进行评价,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豫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21-126
善于利用花园意象来阐述爱情主题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爱情诗的一大特色。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爱情诗中的花园意象主要有三种类型:大地花园人体花园和宇宙花园。该时期爱情诗中的大地、人体和宇宙花园意象既渗透着基督教意识,又体现了人文主义对自然、人、神的整体关怀。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札记书(commonplace book)是西方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曾经在历史上,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发挥了显著作用,今天依然是活生生的存在。札记书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基本的教育工具,文艺复兴时期手稿札记书的内容和形制都受到了印刷文化的影响。札记书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梳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手稿札记书和印本札记书的传统,阐明伊拉斯谟对札记书传统的巨大影响,为推进中国学术界对札记书的认知和研究颇有价值。比较值得注意的札记书研究方向有:札记书文化,西方札记书与中国类书的比较,钱钟书的札记式写作等。 相似文献
7.
崔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48-151
莎士比亚戏剧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然而就戏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而言 ,却属于下层文化范畴 ,戏剧的内容、形式以及演员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莎士比亚本人的命运和他被后世所公认的地位形成极大的反差。然而 ,莎士比亚戏剧的形成和发展 ,是文艺复兴革命的结果 ,又是这场革命所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最根本改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曹瑞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5):74-80
在当代的欧洲,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传统保守著称的英国迎来了离婚时代,英国的离婚率在西欧国家中是最高的,成为了当代英国最为突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纵观20世纪英国婚姻和家庭的社会变迁,之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末爆发"离婚革命"风潮,其内在动因主要在于一个世纪以来英国社会性舆论和性价值观的转向导致传统婚姻价值观改变,性观念和性价值观的变化,直接导致人们婚姻、家庭和生育观的变化,从而使得传统婚姻和家庭遭遇空前的严峻挑战,理解性舆论的变迁有助于我们深层次解读英国离婚现象。 相似文献
9.
刘贵华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106-110
贵族子弟入学是近代早期英国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促成贵族子弟入学的文化动因主要有三条:一是教育成为贵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二是教育成为贵族任官的重要条件;三是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日益世俗化。贵族子弟入学折射出近代早期英国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刘静轩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68-172
文艺复兴是服饰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艺术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审美特征,出现了欧洲服饰艺术中心随国家的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而转移的现象,由此揭开了欧洲诸国在服饰领域竞争的序幕,并导致时尚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梁中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47-51
本文主要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斐奇诺哲学来还原毕达哥拉斯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复兴和理论遭际。指出其轮回观如何与基督教的心向上帝之旅结合起来,灵魂轮回之旅如何成为向着上帝前行的过程,以及成为柏拉图主义的死后审判和死后生活理论的补充,更贴合基督教的教义。同时分析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复兴时与其他理论的关系,以及诸多教义的主要内容,比如毕达哥拉斯与上帝的唯一智慧的关系,神圣的数、星座与灵魂的关系,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宇宙论和道德训诫等。从而总体上论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复兴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谭桂林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74-81
在鲁迅的创作中,精神向肉体的复仇书写大致可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精神向肉体的告别;二是精神用自己的高度亢奋来磨砺肉体,让肉体得不到它想要的休憩;三是故意拼命地做,从速消磨这肉体。在肉身疾病的肆虐中更加激起生命意志的张扬,显然与尼采精神相似;在从速消磨这一肉体的意念中积极而坚定地从事着艺术的创造与赏鉴,无疑受到叔本华的影响;而“精神之我”在弃绝肉体这一苦集之场之后的大欢喜,则是佛家死亡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刘耀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雅各布·布克哈特是现代西方文化史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被公认为诠释文艺复兴的经典著作。但长期以来,该书在国内学界却一直被严重误读。我们只有将布克哈特置于其生活的时代,并通过对当时史学潮流及布克哈特独特史学观念的剖析方能重新解读这部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4.
黄虹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6-51
阿拉伯 -伊斯兰文学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百年翻译运动”吸收了古代东方诸民族文学成就 ,同样又通过翻译运动将其文学成就以西班牙和西西里两大主要途径西传至西欧各国 ,从而对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天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46-49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各方面较之于中世纪都有较大的变化,文章从《受胎告知》这一宗教艺术的典型入手,叙述此类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周科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55-58
版画是造型艺术中一个重要的门类。在国外,版画还包括水彩、水粉、素描、速写、手抄本插图、宣传画等。许多人认为版画和油画一样,是"西洋"艺术。其实版画的发祥地是中国,版画的独特制作工艺与印刷技术密不可分。将以时间为线索,对中西方同一历史时期的版画艺术做一个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璟慧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6):54-57
文艺复兴时代,耶稣·基督形象发展史中开始出现“耶稣为何被天主抛弃”的追问。此追问缘于对人性的关注,即“文艺”赖以“复兴”的原点与基础。然而,意在关注人、人性的文艺复兴,却在对人本的追求中逐渐远离了“文艺”赖以“复兴”的基础与起点。由此,某种意义上说,文艺复兴是悖论性的。 相似文献
18.
陈忠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4):113-118
文章以西方语言学史为线索,首先对中世纪至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之后重要的语言学史事件作出描述,并阐述了这些事件的文化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代表西方近代以前重要语言思想及其哲学流派的思辨语法和Mod istae学派进行了讨论。文章最后对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论争及其在语言问题探究中的反映做出了陈述。 相似文献
19.
王发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5(5)
文学母题不断重复和较为稳定的原型模式背后,潜藏的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流脉.以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为切入,探讨传统文化中的具有国家民族意义的复仇行为在现代中国开始发生变化,散发出了革命的讯息.复仇的主人公从个体英雄转向所有的贫苦大众,复仇方式由个人复仇向集体复仇、阶级复仇转变.复仇母题具有了启蒙和政治引导的革命"能指". 相似文献
20.
谷青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83-185
屈原在中国文人的心中是一个极具悲剧内涵的文化符号,通过阐述屈原人生的三大悲剧内容,从政治、文化、主体三个角度来探讨屈原悲剧人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