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义是人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实现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理想。正义是评判人类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准则。要实现正义,最佳的途径是法治。因此,正义观在当代宪法的价值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在当代宪法的语境中,解读正义的要点在于:正义蕴涵着人的权利。正义蕴涵着人的行为规则。正义蕴涵着道德。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形成正义,也不能派生出正义。因此,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良好的制度设计与运作。  相似文献   

2.
正义观的特点与功能倪勇正义观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在这种形式中,现实获得了某种特殊的色调。它不仅被反映着、认识着,而且被掌握着、理解着和体验着。换言之,现实在正义观中,不仅表现为一定的客观存在,而且还获得了一定的意义。正义观既是社会实践与社会发展客观...  相似文献   

3.
正义追求的人性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的正义追求源于人是历史的存在,即人是以自身为理想目的超越现存状态的存在。正义在其实质上是人类发展的理想性准则。一旦脱离人或把人抽象化,正义就会被当作远离人或脱离人的尺度。思想史上的“永恒正义”以及“存在即正义”的看法,就是把正义脱离人的两种极端抽象化观点。正义问题首先是哲学性的问题。对正义追求的哲学追问首先是对正义的根据与目的的思考。在实践中寻找根据,在人的价值中设定目的,在社会关系的改造中实现正义的追求。这些维度是理解正义追求的前提性视角。由此出发,正义问题才有可能得到人性意义上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义观概说     
正义观概说倪勇正义是一个大观念。正义问题是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于正义问题的论著数不胜数,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多种多样的流派、观点异彩纷呈,各有长短。本文拟就正义观的发展史做一个概略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非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阶段,法的正义价值实现的阻却因素主要有:法的正义被滥用、监督体制不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等。而要实现法的正义价值、强化依法治国的观念,则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实现立法正义、执法正义、司法正义、守法正义和法律监督正义。  相似文献   

6.
程序正义是看得见的正义,它要求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在诉讼过程中被公平正义地对待。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目的与程序正义的要求应当是不谋而合的。在刑诉法修改之前,我国程序正义缺失现状严峻,而本次刑诉法的修改与程序正义的理念相契合,通过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审判制度等制度的修改,推动了程序正义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义价值观对刑罚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等量正义、等价正义和等质正义三方面来阐述刑罚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等量正义价值观支配下,形成的绝对报应刑思想,使刑罚表现出残暴无度。在等价正义价值观影响下,形成了道义报应和法律报应的相对报应刑思想。等质正义价值观倡导从文明要求出发行使刑罚权,目的是教育改造人。这个意义上的刑罚观念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具有时代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正义理论是其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荀子社会正义的思想起源、社会正义的理想构建、社会正义的实现途径、荀子社会正义的现代意义等方面,探讨苟子的社会正义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古为今用,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是正义研究的重要领域。传统理论多采用罗尔斯、诺齐克和沃尔泽等人为正义提供的客观标准。但这些标准不仅在理论上相互冲突,而且在公共行政的实践中也常常会导致模棱两可的判断。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符号正义的观念,来指导当代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这种观念认为正义并不存在中立客观的标准,而是被群体共享的信念和实践所建构。研究者只有将正义置于特定语言游戏的背景中,才能真正理解其发生和运作。因为和正义相关的不同语言游戏之间只存在家族相似性,所以公共行政必须面对相互冲突的复杂环境。符号正义的观念能够为这种公共行政问题的复杂性提供必不可少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是有着不同正义指向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伴随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一些学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再思考的产物。其主旨在于构建人和自然之间的正义关系,关心的是荒野、湿地、国家公园和濒危物种的安全。后者则是有色人种、少数族裔和蓝领工人阶级等弱势环境群体为追求环境平等权益而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正义运动,关注的是“小微环境”也即人们“工作、生活和玩耍”的地方免遭环境不正义行为的侵害。用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观照印度环境运动的正义指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议题。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型国家之一,印度同样面临着生态恶化的巨大挑战,但由此催生的本土环境运动却呈现出别样的旨趣和特征。这体现在它既不能等同于生态正义,也不能被简单划归于环境正义,毋宁说是二者的奇妙混合体。对印度环境运动正义向度的考察有助于甄别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冤错案件阻挠了刑事审判对正义目标的实现,是司法运行中偏离正义产生的消极后果。文章通过解读司法正义的偏离与回归,揭示出囿于诉讼认识和证据裁判的局限性,实体正义的落空在任何诉讼制度下都有可能发生,而实现程序正义的障碍则可通过制度完善的方式予以消解。在现代刑事诉讼两种典型构造中,美国刑事诉讼制度因正当程序高度发达而被看作是对抗式诉讼制度之经典范式,但依然存在大量冤假错案。探求美国刑事诉讼为治理错案作出的制度努力,能为我国推进刑事司法改革提供启示。对于已然发生的错案,应依靠制度化的治理模式,通过构建完备的错案发现与纠正机制,成规模、有组织、呈体系地救济被错判者;同时,还要坚持“动态平衡”的刑事诉讼观,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均衡的理念下完善刑事诉讼制度,防范未然出现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正义就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对正义进行过论述,正义成为古希腊的四主德之一。在近代。启蒙思想家们也专门进行过论述。在现代西方,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诺齐克的权利正义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麦金太尔作为美国当今在世的伦理学巨擘,立足现实,以鲜明的历史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对正义进行阐述。由此形成了独奠特色的正义观。了解麦金太尔的正义观,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正义理论的演进过程。深刺认识正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小宝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12):I0030-I0030
二十多年前,迈克尔·桑德尔在哈佛大学开设一门叫《正义》的政治哲学课。迄今为止,注册这门课的学生已经超过一万四千人。《正义》成为哈佛校史上学生最多的课程。去年,桑德尔的《正义》课被制成DVD正式出版。现在,去土豆、优酷等网站能看到十二堂课的完整视频。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人的正义,人是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统一,因而正义可分为基于人的差异性的正义和基于人的同一性的正义两种,得所当得是差异性正义的基本原则,一视同仁是同一性正义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差异性正义还是同一性正义,它们都遵循着对等性原则,对等性原则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被阐释、接受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论伊斯兰教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人类的智识生活开始之后,存在的一个恒久的主题,也是贯穿伊斯兰教始终的核心观念。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充满了关于正义的教诲,但是并没有像教科书一样,对正义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没有用具体的律条规定本身不完美、易于犯错的普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正义。然而,《古兰经》为规范人与真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正义准则。各个时代的穆斯林学者以此为基础,从神学、政治、法律等各个方面阐发出不同的正义观,使得伊斯兰教的正义观丰富多彩而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对正义和社会正义不加区分地混同使用,这无疑影响了对正义的深入理解。在厘清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可为对正义展开深入的讨论提供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正义是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抽象,而社会正义是正义观在社会生活中的落实与体现。  相似文献   

17.
鉴于西方正义论的话语主导权,学界积极展开有关中国正义论的研究,指出对应于西方“正义”观的中国传统“义”论。然而,发端于先秦与古希腊时期的义与正义,本身是否具有可比性的问题却被悬置了起来,导致以往相关研究略有缺失。义与正义生成于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中,隶属不同的文化体系,此为两者之所以会面临可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然而两者所关注的论题皆涉及个人的德性修养、社会的制度建构以及利益的分配方式;并且它们都以强调合理控制欲望为要,在制度安排方面皆主张社会分工和差等分配。义与正义不仅关涉着相同的论题,亦具有类似的主张,因此两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统伦理学中有着丰富的正义理论资源。从古希腊至近代 ,正义被人们分别界定为各尽其职、得所当得、保全生命、自由、功利、博爱、守法等七种含义。在马克思主义视野里 ,正义不是绝对而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 ,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义理念是经济正义、目标正义、制度正义、道德正义的辩证统一 ,其主要内容是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自由、平等和仁爱  相似文献   

19.
环境正义评价标准可区分为分配正义、制度正义、承认正义三个层面,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中国环境非正义的实质问题主要集中在分配正义层面,主要表现为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环境权益分配与责任承担方面呈现不平等关系;制度非正义层面主要体现为环境规制被虚化、有法不依,环境权益诉求机制缺失;承认非正义则往往被社会所忽略而未被有效认知.在我国,环境非正义的调控策略主要在于遏制资本与权力的结合对环境的破坏、向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保障环境制度正义、塑造环境主体正义品格四个方面,这是一种在“发展中协同控制污染”的环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正义观念最早出现在古代希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的含义历经演化,他的形态变幻无常,但是,考察正义理论发展的历史后发现,正义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构成的秩序和符合这种关系的行为,正义所表现的是规则,所代表的是普遍,所追求的是平衡。总之,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正义就是一种平衡关系以及为构建、规范、维护这种平衡关系而确立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