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山东省人口城镇化的地域特色(一)我国的人口城镇化模式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口的流动趋势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就人口流动而言,目前我国有3种代表性的城镇化模式:一是外来人口聚集推动的城镇化。以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为代表。比如,北京2013年以户籍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是  相似文献   

2.
骆勇 《社会学》2010,(2):48-52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容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传统的人们现活动地和居住地与户籍登记地一致的“人户一致”户籍模式被突破,各大城市开始出现人口实际户籍的“人户分离”状态,现主要活动地和实际居住地与户籍登记地的长期不一致,已经给城市政府市政资源配置以及实施人口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23-2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的数量正逐步增加。大批适龄儿童随其父母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流动儿童。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4周岁及以下城市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的比例为12.44%,大约有1314万人。流动给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各种风险,比如:流动儿童大多生活和学习条件比较差;流动儿童遭受歧视的比例较高;童工现象依然时有发生,等等。如何协助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即将告别2014年的送旧迎新时刻,国务院法制办就《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居住证制度,严格来讲,是"城市居住证"制度(将来会不会搞"农村居住证"制度现在暂时还无从知晓),这似乎是继1958年颁布《户口登记条例》和1985年出台《居民身份证条例》以来,关于中国人口身份登记、记录和识别的又一项法规。当然,"征求意见稿"关注的是城市常  相似文献   

5.
西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文献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文化转向":工作就业等经济因素让位于文化休闲等消费因素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人口流动的"文化转向"在中国同样明显,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当中。城市在大学毕业生眼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地点。城市是学习机器,是娱乐机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流动选择中追求价值实现,表达自我,体验生活和分享梦想。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人口流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城市流动目的地选择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一直与其独特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处于第四波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结构上,户籍人口老龄化,而外来人口具有就近流动、城城流动、定居化特点,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从承载力上看,上海人口总量合理,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融合,带来了核心区人口过密、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以及偏好"人脑"、排斥"人手"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人口逆流,上海应稳定人口总量,建设整体推进的多中心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破解"新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政府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特大型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在造成城市过度拥挤和生态恶化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失衡。导致特大型城市人口膨胀和劳动力无序流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尚缺乏统筹考虑特大型城市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劳动力流动政策。因此,未来有必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产业结构调整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综合考虑和制订我国劳动力流动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占了很大比例。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向城市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中之重,对我国经济能否又快又好地高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法律和政策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准则与规范,现行法律政策不但有利民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使法律成为推动改革的工具而不是阻碍。  相似文献   

9.
作为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严重倒挂是东莞的重要特性。目前,东莞全市常住人口822万,其中户籍人口仅180万,外来人口(东莞称之为“新莞人”)高达640多万。640多万外来人口的身后,是总数高达百万之巨的城市流动儿童。近年来,东莞坚持把城市流动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城市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上海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还未达到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应承担的水平.上海中心城区可借鉴东京都23区的做法,成为承载全球城市四大功能的核心区域,进一步实现产业及人口的空间集聚与集聚质量的提升;郊区新城要加快吸引人口流入的步伐,实现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及能力升级,逐步成为长三角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2005年,有一个消息牵动着几亿中国人的心,公安部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与舆论“放开户籍限制”的正义呼声保持了一致,同时也是对那些高喊着要搞“人口准入”、要“限制低素质人口进京”者的有力回击。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加入《世界人权宣言》,其中的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人人在各国境内自由迁徙和居住。”农村人到城市定居,这个地方的人到那个地方生…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对人口流动和迁移政策的逐步放宽,我国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潮。据统计,2003年我国实际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已达到9900万人,且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尽管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居住及生活,却由于种种原因不仅没有融入到城市中去,反而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近1亿的农民工不能融入城市,这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城市品牌一般我们都会想到是旅游的开发,而不会想到一个城市的产业。用旅游托起一个城市的品牌是较为常见和传统的做法。而用产业来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或者说认识一个城市,这在当下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显得非常独特。产业能否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树立,通过这些年城市发展的走向与趋势,用产业特点承载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是完全可能的。"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经历了滞后城镇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的基本规律是:在推力与拉力的互相作用中求得预期的最大利益,以不同生存法则求得尽可能大的利益满足,人口阶池具有强大的蓄能作用,但自身也具有脆弱性。城市的发展既需要建立适当的筛选吸纳机制,以吸引年轻的高素质劳动力,也需要控制适度的规模。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点是回归户籍制度的登记功能,实现居民身份证"一人一卡、终身相随,一个平台、多个单元,分别记分、动态管理"。未来的居民身份证至少应当包括如下信息的记录、贮存、读取:出生时间、出生地、个人DNA、免疫接种、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含医保帐户)、纳税、捐赠、婚姻状况、个人信用、驾驶资格、特种岗位技能等。我国应当在现有居民身份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始于出生的人口登记制度,实现"以房(住房)管人"。每一个城市都可以设定适当的"门槛",以一定的身份积分数量作为取得其市民户籍的公开标准。公权力调节人口流动的操作建议:一是改进并进一步强化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功能;二是建立自出身开始计分、终身累计的人口素质评价体系;三是建立登记居住与取得市民待遇分离的人口管理制度;四是设计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谭云霞 《城市观察》2013,25(3):84-91
城镇化是人口聚集的过程。人口流动和聚集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人口流动及聚居的调查,分析湖北省城镇体系及其空间布局的特征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完善城镇体系及城镇空间颁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我国人口的城市化和经济的城市化难免存在不一致的情形。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是需要大量农村人口从身份上变为城市人口的城市化?还是农业人口不仅在身份上而且在经济就业上也同时实现城市地区非农就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合理控制上海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上海人口过快增长主要源于来沪人员的快速导入,而来沪人员数量的过快增长又主要源于低端就业人群、非法就业人群以及非就业人口的无序导入。同时,来沪人员过度集聚在城郊结合部的态势仍很明显,给城市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压力。面对人口总量不断攀升、城市承载负荷日益加重的严峻现实,上海必须要有紧迫意识,切实贯彻中央关于"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意见精神,把加强人口调控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在人口流动因素多元复杂的大背景下,重点抓住导致人口不合理增长的政策因素,审慎甄别其内在的驱动机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的强化、补充、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唐琼  温魁潭 《科学发展》2021,(9):105-112
根据不同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同户籍的中国居民在享受国家给予的社会福利、教育等方面也不尽相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现行户籍制度已出现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居民享有自由居住和迁移户口的权利,缩小城市之间的福利水平差距,解决城市内部福利分配失衡问题,都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唐茂华  陈丹 《城市》2013,(11):3-5
二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镇化率年均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超人口城镇化速度。199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23万平方公里,2000年增加到2.18万平方公里,2010年进一步增加到4.05万平方公里,20年间城市面积增长了近3倍。城镇用地规模的过快扩张,导致全国城镇化呈现严重的低密度化和分散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对"幸福"一词始终有种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前几年流行的"你幸福吗"是在集群中对每个个体的调侃与拷问,而同样在近几年兴起的"幸福城市"则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人与城市的关系上。这个宏观的思考有着同样宏观的背景。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聚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当城市人口与产业集中超出了自然和社会的承载力,达到临界点时,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