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总会发现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应如何进行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笔者针对现今教育的惩罚现象,着重对关于问题行为学生的有效惩罚作了分析,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教育史中教育惩罚曾被广泛使用,备受争议。笔者认为,正当的教育惩罚可以激励学生,使其不断发展;但不良的教育惩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导致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应该消除不良惩罚,多采用教育的方式,使学生身心得到应有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惩罚作为管理教育学生常用的方式,在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生命化理念在教育中的凸显,惩罚越来越成为一个"禁区",许多教师虽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惩罚,但是却不愿承认,甚至将惩罚等同于体罚,似乎使用惩罚就成了不尊重学生生命的做法.究竟惩罚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何界定惩罚和体罚的界限,这实际上涉及到惩罚的道德阈限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其实教育更是如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教育实践表明: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因人而异、要适时、适度。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和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学生(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如何实施惩罚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尖锐地指出了目前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即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无法获得超越教材的成果;知识分析浮光掠影。学生无法感到理性的力量;教师缺乏哲学思维和艺术追求,学生无法获得教育的智慧;知识分析缺乏历史意识,使学生无法准确把握理论发展状况。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教育理论教学的基本策略:对知识的语言学理解;对知识的历史学理解;对知识的经验理解;爆炸式分析。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者批评处分,旨在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以合理性为标准可以将教育惩罚划分为合理教育惩罚和不合理教育惩罚,合理教育惩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目前,学校的教育惩罚存在不合理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教育惩罚的实施应有法、有度、有情、有艺术。  相似文献   

7.
惩罚和赏识都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随着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思潮在我国的兴盛,加之人们常常将惩罚和体罚混为一体,惩罚在教育中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以致部分学校和教师不敢惩罚学生,这种现象在高校尤为严重。为了缓解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应正确认识惩罚,了解惩罚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使用惩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惩罚这种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育场域中存在着惩罚与欺辱现象,前者是必要的,后者则应当杜绝。教育惩罚区别于欺辱等其他行为的几个特点在于:在行为目的上,教育惩罚具有鲜明的目的指向,体现为规训教化,旨在防止违规行为的再次出现;在价值属性上,教育惩罚意味着对违规学生施以“有意义的痛苦”,而非仅仅是“有用的痛苦”;从实施过程看,教育惩罚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惩罚行为的内容和方法应当是合理合法的,惩罚过程同时伴随着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从发生机制看,教育惩罚行为应当符合学校的正当程序,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具体问题,以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培养、训练。现在创造性教育已在部分中小学开展起来,对于中职和高职学生来说,因为他们所学专业的职业实践性很强,因此,早一点接受创造性教育和训练是很必要的。根据我们的经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追求目标是:  相似文献   

10.
惩罚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与不良行为的矫正程序,但由于近年来社会思潮朝着重视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以及惩罚本身存在的误用与滥用的问题,惩罚的研究与使用受到冷落与忽视。教育中的惩罚是必要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与运用惩罚,加强对惩罚的作用机制、效果与有效的惩罚方式的研究,促进惩罚应用的科学化,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司法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人权保障的观念,强调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思想.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控诉、辩护和审判三项职能必须平衡;惩罚犯罪、保证无罪者不受追究和教育公民遵守法律三项任务不可偏废;维护国家安全、追求社会效率和保障个人人权三项内容同等重要;抛弃客观真实,树立法律真实的采信观念.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中的人性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地诠释了什么是人性化教育,以及如何实施人性化教育。通过对影片教育意蕴的解析,概括了其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和施予学生宽容等人性化教育的表征,阐述了惩罚教育、对话教育以及艺术教育在人性化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学校应以表扬奖励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能正确运用批评这个“常规武器”,致使工作出现被动局面。本文只就如何正确进行对学生的批评问题做点探讨。 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的方针,同时也应掌握批评的方法。在表扬、疏导大量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批评教育,可促进学生提高认识,翻然醒悟,引起震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必然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产生递反抵触心理,其错误反而继续发  相似文献   

14.
对教学过程中"惩罚教育"的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惩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迷信惩罚会给教学活动带来诸多不良后果.文章分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使用惩罚的原因,讨论了滥用惩罚的消极作用,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惩罚教育"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假设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教育研究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向度:一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体发展以及两者之间和谐互促的特定价值追求;二是寻求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关联的中介关系把握;三是通过借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之"石"攻教育研究之"玉"以深化与拓展教育研究问题域的多维视角探讨;四是为提升人类改变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能力的教育实践改善.  相似文献   

16.
马卡连柯惩罚教育思想认为,慎重的惩罚应包含对学生的要求和尊重,有助于优秀品德的形成,保障集体利益,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高校应从组织权力、流程、监督等方面加强惩罚制度建设,遵循惩罚教育原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应以奖励为主,但适当、适度的惩罚亦不可少。适当、适度的惩罚具有以下教育心理蕴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心理承受力、责任心,塑造学生的坚强性格和优秀品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抗拒诱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高校实践教育也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对高校学生实践教育相关档案材料的分析,认为高校实践教育应主要以科学地确立实践教育目标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实践教育的系统观等方法和途径来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曾荣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实验学校、郑州市标准化学校、郑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对当前教育界是否需要教育惩罚、如何运用教育惩罚的热点问题,该校开展了关于“教育惩戒”的德育课题研究(相关内容见本期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关于“教育惩戒”的德育课题》),大胆进行了运用《温馨班规》实施“教育惩戒”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高校建立或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至少应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环境两大部分。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目前仍存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的问题。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专业环境;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科研引入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