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从适应到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市民化问题正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他们是否成功融入城市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当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处于从适应城市社会向融入城市社会的过渡过程,并呈现如下特点: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形成反差;主动的经济性适应与社会、心理排斥形成对比;"成年礼"的社会化与人格现代化使其获得市民化的内在精神;双重边缘心理影响第二代农民工的未来道路的选择。研究表明,阻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的制度障碍、昂贵的市民化成本、弱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有限的个人素质。本文认为,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主要是:降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提高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为其融入城市生活营造社会环境和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引入家庭社会学视角,有利于分析家庭结构变迁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影响及其机制。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普遍形成以家庭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新生代农民工是其有机构成部分。代际分工结构具有社会性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市民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代际支持功能,表现在进城购房、隔代抚养和自主养老三个层面。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农民家庭的代际分工塑造了"接力式进城"城镇化模式,扭转了长期失衡的城乡关系,为"人的城镇化"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立岩 《城市》2014,(7):68-71
正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将我国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研究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当前制定农民工城市化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加快我国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一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动态过程出发,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104个主要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净成本。结果表明:(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需要巨额资金,政府和企业存在较大压力;(2)住房成本和土地流转收益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主要成本与收益;(3)二三线城市快速发展将提供农民工市民化的容纳空间;(4)农民工市民化后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成本与工资成本不相上下,用工成本提高。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龚斯喜 《职业》2015,(1):78-79
目前农民工进城就业稳定性不强,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仍然较小,大量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还未落户。农民工市民化的五大意义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城乡"壁垒"虽然已被打破,但已经从农民变成农民工的群体,未能完成到市民的转变。土地分配制度以及户籍制度形成合力使农民工无法摆脱固有的农民身份。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工市民化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流模式。文章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背景、动力机制和特殊形式,深刻揭示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在推进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三部门作为直接产生于社会的民间组织,为农民工进城后各类社会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一条渠道.因此,积极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对缓解和消除农民工社会问题的产生,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紧紧围绕“第三部门参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分析”进行分析,点明第三部门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尚雪娜  雷鸣 《城市》2015,(9):13-16
农民工队伍不仅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之一,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的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不高,主要受制度、观念及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因素等方面的阻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政府、社会及农民工自身等方面共同着手构建完善的城市融入机制,携手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由于他们未能均等享有就业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而呈现"半城市化"的状况,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首先得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服务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大部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所在的城市社区为平台构建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以城市社区为平台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厘清政府、非营利组织、农民工等与城市社区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体系、建设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畅通非营利组织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新产业工人的主体,但他们面临着自身素质低、二元分割劳动力市场制度、城市歧视性用工政策等方面的困境,这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和市民化的瓶颈。要突破这一困境,一方面要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意识,建立人力资本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职业化的就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雪筠 《城市》2014,(2):33-37
正农民市民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步转移",在国家制度、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割成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农民工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与身份的变化过程。随着农民第一阶段城市化转移的实现,存量农民工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也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要想使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真正实现市民化,扎根落户于城市社会中,除了改革现有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各种制度之外,还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政府、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多方力量合作,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健康地完成从“农”到“非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工群体大规模地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群体进城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仅就农民工进城所引发的农村留守弱势群体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细致的原因分析,结合我国现状,探求解决农村留守弱势群体保护的方案,以促进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快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进城,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少年儿童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属于同辈群体,但他们在受教育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影响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社会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作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农民工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均衡性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非均衡源于不同利益主体需求的非均衡,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从市民化的对象、市民化的区域以及市民化的内容的非均衡循序渐进式地推进。  相似文献   

16.
赵西亮 《城市观察》2015,(6):161-167
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到城市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必然造成影响.本文利用2005年广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城市工资的影响,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对城市工资没有显著影响,但农民工对城市低技能工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城市高技能工资有正面影响,而对城市中等技能工资没有显著影响.背后的影响机制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会诱导企业资本调整,通过资本扩张或新创企业的形式利用便宜的低技能劳动力,从而在农民工流入不断推动城市劳动力供给增加的同时增加了劳动力需求,抵消了农民工对城市工资可能的负面影响.另外,农民工与城市高技能工人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从而促进城市高技能工资的上升.如果考虑到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的分离,可以推断"市民化"政策的作用可能使农民工对城市工资的影响变成正值,因而,本文的结果对"市民化"政策的实施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17.
梁涛 《城市观察》2011,12(2):139-148
文章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视角研究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住房需求问题。英国、德国、新加坡在城市化进程的实践经验启示我们进城农民工的基本住房应该主要由政府提供。鉴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对进城农民工具有强烈的排斥性,文章建议改革我国现有的廉租房制度,将进城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对于可能出现的资金供给不足,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以及制度创新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市民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其内涵来看,包括生存职业市民化、社会身份市民化、自身素质市民化、意识行为市民化四个层面。生存职业化既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其他三个层面的基础,因此,农民工的稳定就业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条件。本文主要对农民工就业现状、就业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稳定就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生的农民工在城市化的建设、社会转型、社会结构调整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的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化的进程,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梦琴  傅晨 《城市观察》2013,26(4):136-145
本文研究城市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和改革政策。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制度根源是城乡二元住房制度改革滞后。农民工住房问题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农民工无力在城市购买住房以及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较差。住房问题对农民工市民化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住房房租支出比重偏高削弱了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居住质量差阻碍了农民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市民化,居住边缘化造成严重的社会隔阂对立。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农民工住房政策和实施情况,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