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2002、2007及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就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辽宁地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且生产性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与自身关联效应更强,应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加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遍布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通过深入分析湖南省投入产出表,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三个具体测度指标,发现湖南省农业及其5个细分行业对7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均表现出正向拉动效应。其中,农业对销售服务业和物流服务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对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有微弱拉动效应;对教育服务业拉动效应不明显;农林牧渔服务对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效应相对明显,畜牧产品和渔产品,林产品和农产品对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效应不够明显。为了充分利用湖南省农业优势,强化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效应,必须从夯实农业基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着力,加强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动力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顺利发展。从技术驱动、环境推动及运营需求三方面对互动融合动力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动力驱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相关假设,构建互动融合动力关系理论模型并以动力关系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动力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六项动力对互动融合系统运行均具有正向的驱动作用,但驱动的效应不同。其中市场环境对互动融合发展的驱动力最强,其他动力按照驱动总效应递减顺序依次为政策推动、技术发展推动、收益动力、决策支撑和技术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然后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的结论是: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在短期内前者对后者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后者对前者作用并不明显; 而从长期水平来看,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演进关系和融合趋势,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主要是基于分工专业化、价值链以及产业集群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研究结果对推进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整体上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提升作用,但细分行业的作用有一定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只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较小。金融业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只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作用为负。科学研究和批发零售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行业竞争力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产业政策评估是产业政策管理的必要环节。应该在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的目的、标准、内容等要素进行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政策评估的实现要依靠市场、政府、企业对政策的协调配合,从而为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计算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得出结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很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影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发展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制造业规模最大的三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的贡献。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支撑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的贡献率具有行业与区域的差异。这一结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并为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致的相互剥离,又显现为差异化优势驱动的相互融合.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而且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智能化转型缓慢,成为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制造强国的突出短板.为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有效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加大顶层设计和统计决策制度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相似文献   

11.
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从中发现辽宁装备制造业中各类行业在国内都具有一定的规模竞争力,但是普遍缺乏效益竞争力,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具有相对优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两大行业具有相对劣势,针对这一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服务化是当下中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是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FDI渗透率指标,可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从细分行业来看,金融、交通运输和商务服务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应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持续大力推动服务业开放,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索洛余值法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七个子行业集群技术贡献率进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技术、劳动和资本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并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状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装备制造业虽然R&D投入强度较高,但是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目标和创新战略带有一定的市场被动性,因而创新效益欠佳,并且由于传统的竞争观念束缚和缺乏信任机制,企业之间、企业与中介机构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缺乏技术交流与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技术创新自主化,创新主体企业化,努力创建诚信机制,建立富含动态能力的区域创新网络并实现集群化。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拓宽国内资金需求渠道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技术溢出效应,迎合了装备制造业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双重特征。当前,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处在资本密集型占主导的发展阶段,对 FDI的偏好性较强。研究表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与FDI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FDI能够有效促进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但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对FDI的吸引力较弱,且各具体行业对 FDI依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方面,安徽省应注重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对FDI的引致能力。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如何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纵向和横向比较以及国际竞争分析,认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在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其竞争力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第十五个五年计划以来,辽宁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且近几年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指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时促进我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在制造业基础、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交通基础设施、通讯网络、商务成本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其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平台。但从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产业规模总体偏小、行业科技水平不高、企业品牌效应不强、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政策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需从产业集群打造、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推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相互关系。构建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