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载光 《船山学刊》1991,(1):173-181
晚清的经世学派,以龚自珍、魏源为旗帜,而魏氏在经世方面的建树比龚氏更大。左宗棠曾说:“道光朝讲经世学者惟默深与定庵,实则龚博而不精,不若魏之切实而有条理”。  相似文献   

2.
<正> 晚清经世学者为谋富强极倡经世,为明国是多讲掌故,推崇今文经学以谈变法,探究舆地之要以筹边防,富、强、变、宜是其经世思想的中心。理学经世派以模仿西方技术为经世济民、求富求强的途径,却忽略了欲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生存,中国传统的某些价值观念不仅必须作适应性的变革,而且要跟上世界潮流。没有新的经世理论指导的皮毛式的模仿,或可有一时之功效,但实难长久保持和发展,理学经世派殚精竭虑几十年的努力毁于甲午海战  相似文献   

3.
陈甲标 《船山学刊》2005,(1):97-101
两宋之际,士人"多寻空言,不究实用"①,胡宏,张枝"为无经济学,万里筑幽栖"②,为救危亡入湘讲经世之学,确立湖湘经世学风,"卒开湖湘之学统"③.湖湘经世学风的确立,尽管是湖湘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但它是流而不是源.笔者以为,湖湘经世学风的源头是屈原、贾谊的经世精神及其对湘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皇极经世》不仅探索天道、地道、人道,而且从天地之道那里引出"治道"。从这个角度看,《皇极经世》是一部以先天易学为基础、通过天道推演而确立人事治理法则的"传统物理哲学"书。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明确引述《皇极经世》的文献达667卷,先后出现了1114次,足见《皇极经世》在历史上所具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舒 《天府新论》2016,(5):52-58
理学经世的特质在于经世寓于修身之中,而修身成于经世之时。理学经世与同治中兴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晚清理学凭借夯筑程朱修身之学以守道救时,治体层面致力于恢复君臣共治以尝试打破皇权的乾纲独揽,治法层面并不倚重官僚行政技术,而是注重兴起教化以重建地方秩序。在洋务实践中,理学经世秉守道义重于强权的价值关怀,使得晚清中国没有走上近代日本的军国扩张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所谓"功利学派"或"事功学派",此派注重实际的社会治理和国计民生,故而称其为"经世学派"可能更为恰当。依韩非子之说,儒家在孔子之后分为八派。儒家八派思想旨趣不同,而皆自谓得真孔子之道者。从根本旨趣上说,儒学既非记诵辞章之学,亦非玄谈和独修的学问,而是经世济民之学。在儒家八派之中,唯有"孙氏之儒"才是得了孔子经世之道的真传。儒家经世学派的第一任领袖,《荀子》称其为"子弓"。考辨儒家经世学派领袖,有三条理由可以论证"荀子"姓"孙",而不是姓"荀";有八条理由可以论证"子弓"为孔子著名弟子"子贡",而非前人所说的"仲弓"和"馯臂子弓"。子贡乃是孔门真正的经世大儒和孔子正宗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7.
孔定芳 《人文杂志》2004,(5):162-170
明清易代的历史巨变引发了清初思想的勃兴 ,“明亡之思”成为身遭家国之痛的孤臣孽子思考的焦点问题。在其“明亡追究”的诸多层面 ,蹈虚凿空的明末学风成为众矢之的。反思和批判的结果 ,导致清初学风发生巨大转捩———由浮虚而趋健实 ,崇实黜虚的经世致用思潮遂蔚然隆盛。遗民学者凭藉着“著述经世”、“以史经世”和“学以经世” ,寄寓其期许与诉求。  相似文献   

8.
近代理学经世思想刍议李文义本文所讲的理学经世思想泛指以儒家基本义理尤以理学为指导,并着重强调儒家的工具理性,以之作为经邦济世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义理与功利并举。持这种思想的文人群体我们可称之为理学经世派。理学经世派道光年间就已出现,当...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宋明理学已经发展到极端&于是清初文人倡导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以救理学空 疏浮泛之弊,经世思想成为一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无论是功用价值论、创作主客 体论还是艺术风格论都由此而带上浓郁的经世色彩。  相似文献   

10.
北宋新儒学从本质上说是"义理之学",而北宋"义理之学"的发展一开始就表现出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取向,那就是经世论取向的义理之学和心性、性理取向的义理之学.在北宋时期,经世论取向的义理之学是占主流的.后来,由于政治改革的挫折、儒学经世论方面的学术资源的相对不足、排斥佛道思想的需要等方面的原因,注重心性的义理之学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