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1985年,上海市青少年犯罪情况是开展“严打”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与前几年相比,出现了四点显著变化:1.青少年作案者的两个年龄层次都出现不良势头。一是整个25岁以下作案者占全部案犯比重六年来首次出现回升。1979年,是上海青少年犯罪相当严重的一年,25岁以下作案者占全部案犯的比重达70.4%。以后经过“严打”,比重逐年递减,到1984年已降至51.4%。但到1985年,比重回升为58%;与此同时,25岁以下作案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犯罪数量普遍减少的背景下,未成年人的违法事件仍旧很多。萨拉托夫某些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在1985~1986两年内,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而且严重犯罪(强奸、抢劫、恶性流氓行为等)案件所占的比重一直降不下来,仍然高达70%左右。近几年来,在14~15岁的青少年中,违法事件更为常见。青少年犯罪的“年轻化”的危险之处就在于,很早就开始犯罪会增加重新犯罪的可  相似文献   

3.
《社会》1991,(5)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多次明确指示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必须实行教育、感化、拯救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并为此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定和政策。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扭转了十年动乱期间青少年犯罪逐年递增的局面,1980年到1984年全市青少年犯罪人数以平均每年递减5%的速度下降,至1984年青少年在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只占50%。但从1985年开始又出现回升。1987年市人大颁布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实施后,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以来,香港青少年中掀起了一股醉心于西方文化的潮流,青少年群体的暴力行为和骚扰使人们十分忧虑。16岁以下青少年受检控的人数占青少年总人数3%,1964年至1965年占19%;七十年代虽有下降,但1980年又上升至16%。青少年犯罪的绝对人数也向上递增。1974年至1975年度,全港16岁以下遭检控的青少年为1714人,被认为是20年间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年度,但同时另有5441名16至20岁的“青年成人”遭检控,1979年,仅16岁以下的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重新犯罪率有所上升。其中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约占10%左右,解除劳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约占15%左右。这两个数字分别为“文革”前的4~5倍。在公安机关抓获的案犯中重新犯罪率由1980年的18%上升到1983年的31%。在重大案件,特别是恶性案件中,很多是重新犯罪分子所为。在团伙作案的犯罪成员中,重新犯罪分子约占70%左右。另据笔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犯罪主体为青少年,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本文着重就其中的社会因素作一粗浅透视。一、典型调查和众多个案表明:“家庭结构缺陷,家庭教育失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原因。据杭州、上海、北京市统计,在5,021名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由家庭的不利因素导致犯罪的,有1,274名,占25.2%,四起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就有一起与家庭有关。据某工读学校对三年来入学的297名学生的家庭调查,其中因家庭溺爱而导致失足的学生竟占一半以上。在国外,由于家庭各方面原因所造成的青少年犯罪也占相当比例。据美国一个调查报告指出,他们国家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家庭有关系的占60—70%;苏联  相似文献   

7.
拜荣静 《社科纵横》2006,21(9):82-83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青少年网络犯罪为对象,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心理结构分析,找出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户的兼业化倾向早在战前就已出现,但真正发展是在战后。战后初期的1946年,兼业农户占总数的比重仅为46.4%,其中,以农业为主兼业为辅的第一类农户(简称“Ⅰ兼业农户”)占29.3%,以兼业为主农业为辅的第二类兼业农户(简称“Ⅱ兼农户”)仅占17.1%。到1975年,兼业农户所占比重已提高达87.6%,之后虽略有下降,1985年仍高达85.7%,其中,“Ⅱ兼业农户”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到1985年高达68.0%。  相似文献   

9.
川卫 《社会》1990,(11)
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以1982年为例,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为0.12%,而同年日本的青少年犯罪率为1.5%,美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为4.58%。但是,近两年,从我国青少年犯罪本身的发展变化状况看,出现的新的态势又是令人担忧的。前不久,我们对上海  相似文献   

10.
当前,苏联国内犯罪现象显著增加,其中包括未成年者犯罪。后者的犯罪数在几年前占违法者的10%,现在达到15%。青少年犯罪案例的绝对数也在增加,1989年全国增长21%。但主要的是,在少年犯罪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官方承认,国内存在着有组织的犯罪现象。然而,据称该现象并未扩及到青少年犯罪。实际上,目前40%的青少年违法案例带有有组织的、团伙的性质。司法机关不总是能侦破犯罪团伙的所有成员,组织者和教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德国于1990年10月实现了两德的统一。由于资料所限‘我们这里称的德国,还是以原西德的资料为依据的。在德国,他们称‘”少年犯罪”,包括“少年犯罪”(14岁到18岁)与“年长少年犯罪”(18岁到21岁)两部分.他们没有我国“青少年犯罪”之称。由于少年(青少年)犯罪问题,不论在什么性质的国家,大体上都是一个具有很多相似性的问题,此外各国对待少年犯罪也无个以保护与教育为主要内容。从德国的统计资料合.“少年犯罪”约占全部犯罪的14“。““年长少年犯罪”约占全部犯罪的问\.14岁以7比盛约占7、。可见少年犯罪问题已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且出现了一“低”一“高”的趋势,即犯罪青少年的年龄在降低,发案率则在提高。1989年,联合国在一份《青少年犯罪和待遇及社区参与国际讨论会的报告》中呼吁:“各地应当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香港,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也不例外。尽管香港政府在各区设立了惩教所、教养院,对犯罪青少年进行监管、惩罚;教会和社区福利机构也办了青少年辅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青少年的犯罪与非正当行为[日]千石保何培忠译一、战后日本青少年犯罪与非正当行为概况战后到现在,日本的青少年犯罪与非正当行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性质上,都发生了变化。性质的变化大致有两点:其一是贫困引发的犯罪与非正当行为,如盗窃以及以伤害、抢劫...  相似文献   

14.
现状与展望哈尔滨这座城市由1898年开始建城,到现在只有八十多年,可以说还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它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放以后,三十多年来,哈尔滨市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劳动者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劳动者的比重是多年下降,近几年才略见微升,到1983年末达46.9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上升到30.3%。哈尔滨市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57年为16.8%,1978年下降到历史最低  相似文献   

15.
雷小清 《社会工作》2011,(13):42-44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2002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为6.29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到2050年,老年人口猛增到19.6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1%,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中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国家,199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10%,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96%。  相似文献   

16.
刘伟  江波  秦泰 《社会工作》2008,(12):60-61
流浪青少年罪犯,作为我国犯罪团体中最为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的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流浪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基础上,对流浪青少年的社会回归,特别是社区矫正方法做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经营性资产价值量作为衡量主次地位的边界标准,估算第一产业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并在前人估算的基础上,延伸估算第二和第三产业两种所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结果发现:截至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经营性总资产约为487.53万亿元,其中公有制经济的资产规模是258.39万亿元,占53%;第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增加值和就业规模的比重分别为67.59%和75.20%。这表明,公有制资产仍占主体,非公有制经济贡献占优,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满活力,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改革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首都第三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北京市第三产业是落后的,影响了北京城市功能的发挥。下面我们从北京市近三十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目前状况来分析。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从1957年到1983年二十六年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由26.6%发展到33.3%,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0.8%。据统计,从1960年至1980年期间,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由44%上升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其名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阐述了在合适的条件下,人的思想是可以转变的道理。中国对青少年犯罪者的控制和改造,则为我们考察人性的转变过程,提供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青少年犯罪的新问题 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犯罪率在总体上保持了低水平,然而在近十年中,青少年犯罪却显著地增加。1981年,中国官方将青少年犯罪列为影响社会治安的最严重的问题。在1983年9月到1985年6月的22个月间,官方公布的犯罪案件中,逾70%系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为。尽管如此,与美国相比较,中国面临的似乎算不上是多大的问题:不仅在比率上极其低,而且在性质上也远没有  相似文献   

20.
钟其 《浙江学刊》2007,3(5):196-200
社会控制理论是当代犯罪社会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工具,其为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理论在结合我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国情基础上可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提供一种路径。本文以社会控制理论为核心,通过对犯罪青少年自身因素,国家公权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引导、预防、处置之道,以及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诸种社会环境情势等的深入剖析,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个体身心失衡、政府防控缺位和社会环境失序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