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风起云涌的世界科技舞台上,北大教授、激光照排技术的研发者王选院士一句“你可知兼容之伟大”,再现了北大跨越百年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2.
悍兵 《当代老年》2006,(7):22-23
“陈堃銶从不要什么名利,但我总觉得自己剥削了她。两人的荣誉加在了我一个人身上……”被誉为“当代毕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的王选曾多次这样非常感动地说。不想,就在今年2月13日11时03分,一代科学巨匠王选抛下了曾经共患难的妻子驾鹤西去,留给人们无限惋惜和追忆……  相似文献   

3.
河洛兰 《职业》2012,(31):63
中科院院士王选教授生前经常向自己的团队列举在美国华人中流行的一个比喻:日本人的做事方式是"下围棋",从全局出发,为了整体的利益和最终胜利可以牺牲局部的某些棋子;美国人的行事风格是"打桥牌",与对家紧密合作,针对另外两家组成的联盟,进行激烈竞争;中国人的作风则是"打麻将",孤军作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这打麻将和国民性格,其中有必然联系吗?中国人最爱打麻将,也正因此,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就变成了不容易团结的人,变成了不愿积极主动为团队考虑的人。  相似文献   

4.
余玮  吴志菲 《职业》2002,(9):29-30
《后汉书》中对“方正之士”有这样一段描述:“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无能居尊显之位,是为方正之士。”这也许就是对方正创始人、中国IT业的“大腕”王选院士人格的最好写照,或者说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王选,1952年生于上海,曾作为上海知青下放回故乡浙江省义乌市崇山村,后考入杭州大学。1977年毕业后在义乌中学从事英语教学8年。1987年,王选留学日本筑波大学,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后留日工作。1995年一则关于日军细菌战的报道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王选开始了长达近10年的日军侵华细菌战的诉讼之路。2002年日本法院的一审判决承认了细菌战的事实,但驳回了原告方索赔的诉讼请求,2005年日本东京高等法院作出的二审判决维持了一审判决结果。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说: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 王选的诉讼之路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6.
时讯盘点     
非常声音“王老师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改变了科技的进程,甚至改变了一个时代。”2月13日,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去世。有媒体评价,“现代毕”王选在自主创新上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不仅成就了母语在多媒体时代的交流,还致力于推动科研体制改革。“你们有的我们要有,暂时没有的创造条件也要有,你们没有的我们更要有(比如包二奶、豪赌、挥霍无度、文物豪藏)”。中国的“暴发户们”正在苦苦探寻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花钱方式和消费项目。有网友评论说,与西方资本家前辈相比,中国的这些后来者刚刚开始“富豪生活”启蒙教育。“对他们所言,没有质疑…  相似文献   

7.
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细菌战180名中国受害者的赔偿要求。但日本首次承认了731细菌部队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事实。王选是这个由180位老人组成的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这场漫长的官司从1997年就开始了,王选试图让人们明白,日本细菌战的罪恶不大白于天下,人类文明史将蒙羞。  相似文献   

8.
《公关世界》2009,(4):38-38
在确诊癌症开始治疗的900多天里,王选写了大量的文章。这些文章并不是科研论文,而是他人生的总结。他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厚望,对我们这个国家充满热爱和对科研事业的倾心情怀。他的这些人生体验是用自己的心血换来的,又毫无保留地留给了我们这个时代。这其中特别值得说的一点,是他临终前告诫那些当官的人,手中有权的人,说你们一定要理解和帮助那些比你们有才华的人,使他们更早地释放出自己的才华。这是他的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湖南人才群起现象,举世瞩目,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但在人们印象中,湖南人才群好像就是政治家、军事家,要不就是哲学、史学、文学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专家,几乎集中在社科学方面。其实,只要考察一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选聘院士的情况,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湖南院士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是又一个精英群体。院士制诞生于1666年法国皇家科学院。从那以来,能获得院士殊荣的人,都是科学金字塔尖上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次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同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并选聘…  相似文献   

10.
这个有点拗口的标题,来自前几天和朋友讨论时的灵感。2006年10月,我应邀在中国天文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作了题为“量化考核正在损害我们的学术”的大会报告,我的主要观点,大部分是在“听雨丛谈”专栏中已经次第阐述过的。提问时,有一位非常热爱量化考核的院士,相当激动地站起来质问道:“没有量哪里来质?”虽然另有几位院士赞成我的观点,但是上述那位院士的质问,尽管听起来是一句我们日常很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有关违规院士的处理情况,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的注意力很快从“要不要公布”之类的事件讨论转向“科学家的公众形象、社会责任,乃至我们目前的科研体制”等深层次问题的思索。在众多的声音中,我们发现很少有科学家自己的声音,于是,我们特意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济大学海洋学院马在田教授。  相似文献   

12.
在采访何祚庥院士的时候,我们特意请他推荐一位同样支持克隆人的社会科学家,何老建议我们去采访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刘华杰副教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院士成了国内新闻的热门角色.从院士的增选,到有关院士的学术争议,以及院士科研道德等问题频频曝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拷问着整个中国科学界. 中国院士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答案似乎很明确,从上到下部认为是制度问题.至于中国院士制度的关键问题出在哪儿,改革院士制度应如何着手,回答则见仁见智,甚至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4.
一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想起了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院士毕生从事土壤科研与教学,因为他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把土壤科研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并不断将土壤科研成果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四川和全国农业生产和土壤科学发展作出了突出的重大贡献。在侯光炯院士诞生100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缅怀他对全世界农业和土壤科学的不朽的、  相似文献   

15.
由56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0日下午在北京揭晓。以下是评选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天下大观     
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中,均有校长、院长、副院长、董事长等职务,仅有一人例外,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杨永斌只有教授头衔无行政职务。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了堪称各自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的两位院士,一位是中国爆炸力学的“泰斗”郑哲敏院士,一位是中国雷达领域的“先锋”王小谟院士。这也是中国首次将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军工装备专家。此前,已有袁隆平、孙家栋等20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8.
数字     
超八成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中,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现任官员超过85%;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中,均有校长、院长、副院长、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2008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连任国家卫生部部长,远在上海的妻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获知消息后说:“他这个人比较认真,而我们两个人又长年不在一起,希望他在工作之余,要注意身体。”寥寥数语,关爱在心……  相似文献   

20.
钟南山院士自从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坚持真理,他的一言一行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前不久,钟院士的手提电脑被劫一事,成了备受关注的新闻,当然,有关方面迅速成立了高级别的专案组,让钟院士的电脑很快失而复得,还“顺便”找回另外八十几台被劫电脑。但是,钟院士发出的恢复收容遣送制度的言论,更是使社会沸沸扬扬了好一阵。有媒体说,有60%的网友支持钟院士的观点,我是不相信的。因为各大论坛的跟帖中,批判、抗议或谩骂钟院士的言论明显占压倒优势。而更为“严肃”的纸媒体上,知名的不知名的人中,赞同钟院士的,除了乔新生教授和许向阳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