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宁地区牌匾语言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宁街头部分店铺名称、招牌等的搜集、归纳和分析 ,以窥测西宁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和人们的心理取向  相似文献   

2.
3.
西宁李氏家族是河湟地区的一大望族,有明一代,李氏家族涌现出多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依据新近查阅到的《李公同室太夫人郭氏墓表》,结合现有的李氏碑铭资料,以及《明实录》、《锦衣卫选薄》等史料中有关李氏家族成员的记载,对目前学界有争议的李文籍贯及族属、李南哥初授武职及李氏后裔袭职等问题进行辨误和补遗.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西宁的历史和西宁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西宁的时间,论述了穆斯林在西宁地区逐步聚居和西宁穆斯林反清起义的过程,并介绍了西宁著名的清真寺和凤凰山拱北,特别是对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鼎盛情况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线索,结合文献记载,对明代西宁卫的峡榨类型、数量、结构形式、修筑时间和西宁卫以峡榨为防御主体的整体防御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清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在借鉴康熙朝遣官办理青海事务的基础上,于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设立了“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代表中央政权全面统管青海民族地区军政.其后随着青海社会的逐渐稳定,乾隆在雍正设立西宁办事大臣的基础上对这一重要的民族地区管理建制多有调整,其间既有员额、人选、任期、养廉银等具体内容上的不断规范和充实,也有过两次临时裁撤西宁办事大臣的动摇决定;乾隆时期对西宁办事大臣建制的调整使西宁办事大臣建制渐趋完善,同时也折射出清廷对青海统治政策发生大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7.
清雍正年间平定了罗卜藏丹津事件后,为了加强对青海蒙藏民族的统治,清朝设立了西宁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既是清朝经略青海、稳定西藏、防御新疆准噶尔部整体战略的体现,也是清中央自身政权巩固、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西宁地区民办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今后西宁地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六条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发展核心,带动边缘,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依据旅游空间结构领域中的核心--边缘理论,针对西宁城市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西宁发展城市旅游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没有到西藏工作之前,我从媒体上看见在高原上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大多戴着一顶藏帽配上一副墨镜,还以为这是为了耍酷。等我2007年7月作为援藏干部亲自进藏后,才对生活工作在雪域高原上的人们头戴藏帽有了切身感受。并且日久生情,对藏帽的感觉越来越好似对自己爱恋的人儿,一天也离不开它了。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空间和制度为基点,构建了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整合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而,以兰州--西宁这一典型的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为例,在此理论框架内探讨了整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制约因素和内外动力,并最终总结出不同阶段的经济、空间和制度整合模式.其中,经济方面包括产业互补模式、雁行发展模式和经济一体化模式,空间方面包括双核整合模式、轴线整合模式和面域整合模式,制度方面包括对宏观制度和微观机制的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宁府新志》为视角,从编纂的时代背景、纲目结构的构思设计以及在西宁的政绩等三个方面,探讨杨应琚“大一统”的民族关系思想与实践,为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重重叠翠的西晃山,静流如练的锦江河,风行水面,白鹭翩飞,一路摇橹而歌,两岸田园似锦,古村古镇。这里,就是苗疆前哨;这里,就是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这里,就是我履新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麻阳苗族自治县。麻阳宁静而温暖。穿过青青竹林,走过油油石板路,屋檐下,百岁老妇人坐在藤椅中轻灵地穿针引线,皱纹里一个世纪的风雨,银丝中饱经岁月的霜华,都融化在这温暖的画面里。在  相似文献   

14.
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蓝的。天天,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全把一切苦难与罪恶裹起让人们以各种姿势在天底下猜测它蓝得叫人伤心。天天,天蓝,白天黑夜地“蓝”着有一回,一朵巨大的久久凝固在布达拉大鹰的翅膀撞击乌云的一布达拉宫呈现红白分明。神速的光从天洞里漏下来。天底下的世界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黑。有的地方不亮不黑。面对这极致的自然景光,少有人说只有一个年迈的喇嘛抬起头,喃喃自:蓝了这么长时间,你终于肯发言了。我笑了,知道他对蓝天有了特别我头顶的蓝天,一直处于静止状它当然是无声的,仿佛伸手便可以裁剪。蓝,是一双守望的眼睛,在…  相似文献   

15.
田力 《民族论坛》2013,(7):57-58
正行走在凤凰县山江墟场,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总有闪闪烁烁的银白,在眼前晃动,那是墟场最美的一道风景。每逢赶集,苗家女人身上的盛装银饰,装点着墟场的热闹,令人迷醉。山江镇距凤凰县城约2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地,这里曾是湘西最后一代苗王统治中心。山江镇墟场如今已扩大了不少,但还保存着一些古街。50年前,就是在这古街,经常能看到一个挑着担叫卖银饰的小伙子。没人会想到:这个叫龙米谷的年轻人,在50年后的今天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  相似文献   

16.
小娥子是我家的小保姆。 在小娥子之前,我家用过十二个小保姆,小娥子是第十三个。 小娥子来我家的那天,下着雪。她披着一身的雪花,出现在我的面前。事先,我已经从推荐她的人那儿,了解了一点她的情况,知道她家挺贫困。我打量小娥子,看到她的头上扎着红头绳,可以想到,这是为了出门,特意扎上的。黑黑的头发,洁白的雪花,鲜亮的红头绳给我的印象十分强烈。接着,我注意到了她的衣服,上衣好点,裤子上有几块醒目的补丁。她站在我的面前,脸上的神情局促不安,连手脚也显得慌张。 小娥子来到我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我把小娥子领到卫生间,打开热水器,让她洗。然后,给她从里到外换了身衣服。如此,我面前的小娥子一下子变得清清爽爽,利利索索。从这个时候起,自然而然地我喜欢上了她。 小娥子心细。她的这个长处,我很快就发现了。小娥  相似文献   

17.
地球之巅,雪域高原,一段又一段行程,一次又一次采访,一篇又一篇文章,一幅又一幅图片,一期又一期报道……关于西藏,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听不尽的故事、看不够的风景、想不到的感触,总是一直充满神往!长久留存念想!走进西藏,呈现西藏——对于我这个有幸与西藏自治区同龄的老记者来说,怎能割舍?对于我们这本创刊近一个甲子的杂志、这个"国字号"和"老字号"的民族新闻媒体而言,又何以忘怀?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降临     
4年前,我曾沿着岷江畔,游览了都江堰、汶川等地的秀丽风光,拍摄了许多图片和录像。那里的风土人情使我终生难忘。然而5月12日14时28分,那里遭遇了恶魔降临……  相似文献   

19.
沈丽 《中国民族》2013,(10):106-112,F0003
邓君蕊火了!在江苏卫视近期播出的一档高收视率综艺节目《一站到底》上,一个来自北京大学的土家族女孩,凭借自己的风趣幽默,机灵智慧打败了在场所以的对手,站到了最后!  相似文献   

20.
雨蔚 《民族论坛》2005,(7):26-26
曾几何时,蓝印花布成为了一种经典时尚,这里面有多少是怀旧的因素,有多少是现代时尚或美感,也许很难说清,但能穿上一件蓝白分明的印花布对襟连衣长裙,撑上一把油纸伞,在烟雨朦胧的雨巷中渲染出一份戴望舒《雨巷》中丁香般的愁怨,却是现今许多女孩子的梦想。那么,什么是蓝印花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