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全面思考和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形成了既富有时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于我们深入领会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均衡发展与邓小平经济思想袁思桢在《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贯穿于邓小平"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一政策之中的是非均衡发展思想。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实践中,处处显示出非均衡发展的轨迹。如农村"大包千"、财政"大包干"、全民企业打破"大锅饭...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新发展观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由发展模式转换论、发展模式选择论、发展模式台阶论、发展模式速度论、发展模式机遇论、发展模式协调论构成的。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和新的发展模式。新发展观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张先贤 《探求》2004,(5):8-10,33
邓小平发展观是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观的典范,其生动体现是一系列"两手抓"策略思想.本文从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两手抓"、强调加强民主和健全法制要"两手抓"三个方面,探讨邓小平发展观中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5.
任水才 《社科纵横》2010,25(12):1-4
社会主义中国如何科学发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艰难探索的问题,相继形成了毛泽东的赶超发展观、邓小平的务实发展观、江泽民的创新发展观、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标准上既具有承上启下、相互衔接的一脉相承性,又具有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6.
王金辉 《学术交流》2002,1(5):65-67
西部的发展是一个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建设的具有战略性的全局问题。邓小平审时度势 ,提出了非均衡发展战略 ,在西部发展中 ,依靠少数民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科教文卫综合发展等理论思想。其西部发展理论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发展理论上的最新认识成果。是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本文拟从历史发展进程视角,分析论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发展观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俊 《学术交流》2003,42(6):6-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关于“发展”的理论思想 ,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质”的规定 ;“第一要务”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量”的规定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度”的把握。同时 ,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方针政策和方法论意义上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等理论点上 ,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演变历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给东北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均衡发展"战略为东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时期东北经济发展相对趋于缓慢;"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给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促进东北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文静 《社科纵横》2005,20(1):34-35
邓小平的发展观 ,在其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 ,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丰富了其科学内涵 ,表现出独特的重要特征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1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质上也是先进社会科学理论的一种具体推广和转化形式。要全面高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科学的重大作用:社会科学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实现协调发展的理论支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导;同时还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大力推进社会科学自身的繁荣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科学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友田 《社科纵横》2011,26(1):9-10,1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村民自治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允许多元化、多样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处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党组织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村民等关系时,都要以村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增强村民自治的造血功能,由"政府推动"逐渐向"村民自主"转变,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村民自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的自由观开启并规定了西方传统哲学中自由的两个路向:一个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唯智主义的自由路向,一个是希腊晚期反知识论的自由路向。古希腊自由观的问题是本体的自由没能建立。中世纪基督教的自由走的是第二个路向,它试图把自由植根于信仰之上,但却出现了自主性自由与接受性自由的悖论。近代康德前的哲学家走的仍然是知识论的路向,它否定了把自由建基于信仰之上的可能性,但这种自由仍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普通人很难拥有自由。康德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变知识论的路向为反知识论的路向,把自由引入道德领域,但由于其哲学的二分性,其自由仍具有消极性。黑格尔克服了康德的二元哲学,建立了积极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宋丽萍 《唐都学刊》2008,24(6):91-96
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是以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为主体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主旨在于强调印度民族就是印度教民族,强调印度教文化价值体系.由于政党的意识形态受制于社会环境,因此,要不断作出调整.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经历了五项政策原则、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印度政治和社会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玉霞 《学术交流》2004,42(9):24-27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7.
《Social Development》2004,13(4):620-620
  相似文献   

18.
赖洁玲 《社科纵横》2010,25(11):142-144
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对于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必须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定位、明确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师生的主体地位,统筹兼顾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汪勇 《创新》2016,(3):47-54
为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不仅有其历史演变逻辑,还总结了诸多国家是否坚持协调发展导致不同结果的各种经验教训,旨在破解当前我国突出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厚植发展优势。协调发展理念为如何实现我国"十三五"既定目标和中国梦指明了方向。该理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杨松茂 《唐都学刊》2003,19(1):145-147
环境经济发展模式是城市政府把城市作为最大的产品进行规划、建设和经营,以环境建设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环境经济发展模式是西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架构西安营建环境经济发展模式。统一思想认识,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布局,高标准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探索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应成为西安营建环境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